軍方管控不力遭質疑“戴高樂”航母數百艦員染疫

【歐洲時報綜合編譯】法國“戴高樂”號航母被視為法國現代軍力的象徵,是法軍的驕傲,但近日消息曝光稱,航母數百官兵感染新冠病毒,這令法國輿論感到震驚。當局承諾要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以便從中吸取教訓。

據法新社和多家法媒報道,法國國防部15日發表公報稱,“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官兵確診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其中31名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1人正在搶救中。16日,軍方稱仍在醫院接受治療的軍人還剩二十餘人。

公報稱,“戴高樂”號航母近期發現有人出現感染症狀後提前返航,軍方於4月8日派出一支醫療隊登艦進行病毒檢測,發現艦上50人感染。航母於11日抵達法國土倫港。14日,法國海軍航空部隊1767名官兵接受了病毒檢測,其中絕大部分是“戴高樂”號航母上的官兵,結果顯示670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法國國防部說,目前還有30%的檢測結果沒有出來,確診人數有可能增加。

“戴高樂”號官兵以及隨行的“騎士保羅”號200名官兵,目前在土倫海軍基地、地中海軍校以及耶爾海軍基地接受15天的隔離。與此同時軍艦內外開始消毒作業。

多渠道調查

法國當局表示要徹底調查這一大規模感染事件的前因後果,確定各方相關的責任,以避免重蹈覆轍。由於事件震驚法國社會,甚至有人將它視為病毒在法國第二波傳染的象徵性事件,媒體立刻開始介入,想了解航母上是否有“超級傳染者”。

當局的調查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醫學範圍的調查,為的是摸清感染事件的來龍去脈,即病毒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進入航母並開始大規模傳播的;另一個涉及管理,即為何未能有效地防範、管控,在病毒蔓延之後危機管控是否存在失職等。估計調查至少需要幾周時間才能完成。

根據軍方披露的信息,“戴高樂”號航母於今年1月啟航前往地中海東部,支援法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後前往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海軍進行聯合演練。由於航母主要在海上執行任務,因此要了解病毒上船的時間段並不特別困難:“戴高樂”號於3月13日至15日停靠法國北部佈雷斯特港,3月16日重新出海。從已知的艦上記錄來看,航母上最早出現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狀是在那之後。

軍方管控不力遭質疑“戴高樂”航母數百艦員染疫

4月16日,由艦員、消防員和衛生專家組成的防疫小組在“戴高樂”號航母停泊港口進行作業。 (法新社圖)

疫情肆虐之際靠岸

軍方表示,航母停靠期間,軍人獲准下船與親友團聚會面,但後者不能上船。從調查的角度來看,大體上可以推斷是軍人登陸期間染疫,但也有消息稱,有50多人獲准送軍隊所需的給養上船,調查將會證實這一說法是否屬實。

另有消息來源稱,與“戴高樂”號同時停靠佈雷斯特的還有幾艘外國軍艦,這些軍艦人員互相之間可能有接觸,其中有一艘比利時軍艦,後來查明那艘艦艇上出現了確診病例。

在回應“航母靠岸是否採取了足夠防疫措施”的質疑時,航母發言人表示,當時軍方並未下達特別防疫指令,因此艦上官兵登陸遵循的是針對所有國民的防疫指南,即保持距離、洗手等。言下之意是如果因停靠而中招,責任不在航母指揮官。

如果這一論據能夠成立,那麼航母染上病毒的起因就跟法國政府當時的防疫對策難以切割了,因為政府在3月16日宣佈封城之前,仍堅持組織15日的地方選舉,軍人在沒有特別指令的情況下,又該承擔什麼責任呢?

“誰都逃不了”

至於病毒在航母上開始蔓延之後,軍方各個層級如何應對,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據法國媒體採訪的軍人披露,離開佈雷斯特後不久就有軍人出現了症狀,而且蔓延的速度相當快,他們認為這跟艦上的特殊環境有關,根本不可能保持所謂的“安全距離”。這種情況隨著四月初航母開始進行增壓演習而更加嚴重,因為在此期間,艦上的空氣與外部分隔,病毒的傳播等於在密封狀態下進行,因此,接受採訪的軍人認為,“誰都逃不了”。

更令部分染疫軍人不滿的是,在他們發現失去味覺或嗅覺後想去就診,但艦上軍醫根本忙不過來,需要排長隊,只有發高燒才能被收治,其他出現症狀的人只能得到常規藥“撲熱息痛”(Doliprane),然後繼續執行任務,有症狀的和沒症狀的根本沒法隔離。

艦上軍人還有一個說法是,航母指揮官在停靠佈雷斯特時已經對可能出現的病毒蔓延感到不安並上報,要求繼續停泊在港口實施隔離,但軍方拒絕了他的申請。軍方調查是否會核實這一消息、是否會公佈相關信息,目前是未知數。

鑑於以上種種原因,“戴高樂”號病毒蔓延很快失控,法國軍方因此決定提前結束航母預定的任務,返航處理病毒引發的危機。法國國防部在宣佈命令航母返航的消息時稱,艦上有50多名軍人確診感染病毒,但據接受法國媒體採訪的軍人說,在抵達土倫之前,派到航母上的軍醫檢測的200人中,有197人確診。他們因此表示,“上司拿我們的生命當兒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