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很多人都知道是哪個字,為何現在還不改

最近,筆者在網上看到幾篇關於說人民幣上的一個“錯別字”的文章,這個字想必很多人都很清楚了,它便是——“圓”字。關於這個字的爭論對象,主要是“元”,因為我們在寫人民幣單位的時候,基本上寫的都是“元”。

當然了,如果只是以我們日常生活經驗以及思維習慣來看的話,所謂“圓”也就是“元”之意,“一百圓”也就等於是“一百元”,這在人民幣的正常流通中並不會帶來麻煩或者是困難。但如果我們從法理的角度,以專業的眼光來看的話,這個“圓”並不是人民幣的貨幣單位,所以這樣說來的話,那麼人民幣上所印刷的“圓”極可能就是一個被疏忽的錯誤,更是一個原則性的錯誤!

要知道,這並不僅僅是個人所言而已,在法律上是有著明文規定的!

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很多人都知道是哪個字,為何現在還不改

比如在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正的《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七條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該法在行文中一律用“元”,不用“圓”。

再比如第四十五條還規定:“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的,中國人民銀行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所以我們能看到,這些條款都明確地從法律角度對人民貨幣單位作了相關規定,即中國本位貨幣單位用“圓”是非法的,合法的貨幣單位應該是“元”。

那既然這樣,為何現在我們所使用到的人民幣上面卻還是“圓”,而不是“元”呢?

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很多人都知道是哪個字,為何現在還不改

誠然,“圓”與“元”之間是存在著某種關聯的。首先來說,“圓”是從繁體字“圓”簡化而來的,在晚清和民國時期都是用其來作為貨幣單位的

不過我們要知道的是,“元”並非是“圓”的簡化字,而是民間為書寫方便,因而才將“銀圓”寫作“銀元”而已,所以這才從習慣上將“元”代替了“圓”。所以在語言文字沒有立法之前,兩者所指代的含義實際上是一致的。

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很多人都知道是哪個字,為何現在還不改

簡單來說就是,“圓”是正式用法,而“元”只是民間用法。直到建國後,“元”才確定了它的主體性,這才去到了將“圓”作為貨幣單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的公文,乃至是出版物上都是使用“元”。

此外,在《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典著中,“元”和“圓”在貨幣上的使用含義相同,可以相互通用。因此我們也能看到,在1992年6月1日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流通金屬幣(俗稱“三花幣”)都是使用“元”作為貨幣單位的。

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很多人都知道是哪個字,為何現在還不改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大致得出一個結論:“圓”是“圓”的簡體字,兩者是繼承關係;而“元”是“圓”的簡寫,是替代關係。但前者是可以互換的,後者則不可以。

“圓”和“元”既然在用在貨幣單位上的含義是一樣的,那麼也可以用哪一個都是可以的。只不過既然有法律約束的話,還是以“元”為主比較嚴謹!

當然了,以上不過是作者結合網絡資料和個人意見做出的簡單分析而已,並不能當作唯一答案!你們怎麼看呢?

參考文獻:《辭海》、《“圓”還是“元”:芻議人民幣貨幣單位》等;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