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被鈍刀砍了30下才斷氣,慈禧臨死前才幡然悔悟

文/嘩嘩說歷史


前言:戊戌變法在我國悠長的五千年曆史中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的,這是一次敢於挑戰封建制度的一次重要嘗試,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它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執政的時間裡毫無疑問是中國黑喑的時期。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被鈍刀砍了30下才斷氣,慈禧臨死前才幡然悔悟

戊戌六君子

所以光緒皇帝為了救亡圖存,採取了康有為等人的變法想要發奮圖強,但是變法動搖了以慈溪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很快的就受到了打壓,光緒被囚禁了起來,而康、梁等人則逃到國外去避難了,而譚嗣同等六人則沒有那麼好運了,被處死了。他們6個人被稱為“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本可以逃走的

本來在這6人中,譚嗣同也是有機會逃走的,但是他為了激起當時民眾的反抗之心,拒絕了逃去日本的機會,悍然赴死。

譚嗣同把自己的書信、文稿交給梁啟超,要他東渡日本避難,並慷慨地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日本使館曾派人與他聯繫,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保護”,他毅然回絕,並對來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在被捕後,鎮定自若,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被鈍刀砍了30下才斷氣,慈禧臨死前才幡然悔悟

譚嗣同

慈禧太后對參加變法維新的康梁等痛恨之極,恨不能殺之而後快,但是康梁已經逃走了,所以首當其衝的人就變成了譚嗣同。當他們被殺時,刑場上觀看者上萬人。他卻還喊出:“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容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卻死得非常悽慘。

為解心頭之恨,慈禧太后一聲令下,對譚嗣同等的處決,要用“大將軍刀”。清朝的時候殺高官的刀和殺貧民的刀不一樣,官越大越鈍。而“大將軍刀”實際上便是一把沒有刃口的刀。由於非常的鈍,所以並不能一刀致命,需要砍很多刀才可以,這無異於是一把鋸子了。另外由於不可以馬上離斷的原因,砍起頭來會附加提升大量的痛苦,因此,與其說斬頭,倒不如說是鋸頭。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被鈍刀砍了30下才斷氣,慈禧臨死前才幡然悔悟

處決

當時所用的無刃大將軍刀,落在譚嗣同的脖子上,無異於鋸頭,比斬首痛苦千百倍;其它五君子身受數刀而死,而譚嗣同足足被砍了三十刀才斷氣

除了譚嗣同被殺之時砍了近30刀,其餘人都是幾刀都死了,瀏陽會所的人後來給譚嗣同收殮遺體的時候,還發覺其肩骨上有很深的刀砍印痕。

譚嗣同悍然赴死在民眾心中沒有激起半點風浪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譚嗣同等人的死雖然是想喚起民眾的反抗之心。但是在那時候的老百姓眼中,譚嗣同等人還是隻能算是罪人。那些在周圍看熱鬧的民眾還不斷往他們的身上扔菜和臭雞蛋呢。真是死得沒有價值。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被鈍刀砍了30下才斷氣,慈禧臨死前才幡然悔悟

慈禧

慈禧的做法是值得痛恨的,若不是她,可能中國不會簽訂那麼多的不平等條約,對內,她非常有精力內訌,但對外,卻無膽量,直到臨死的時候才幡然悔悟,但是為時已晚了。

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結語

可惜的是,在慈禧死後,沒過多久大清朝就滅亡了,她的這些遺言也沒有起到絲毫的作用,假如她能早點認識到這個問題,又何止於中國受這麼多的屈辱。可真的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