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去過這個美的讓你心醉的地方嗎?

陰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將至的前三天,去祖墳祭奠去世近三年的父親。三弟開車,在華丹大街高速口上高速,向磐石進發。天氣晴好,心情卻沉重,一路上沉默寡言,只是看路兩旁的風景。道兩側是比路面高出近1米的土丘,上面覆了綠色的植被,鬱鬱蔥蔥的,象道綠色的牆,高低起伏的向前延伸,路與山丘用鐵製欄杆隔擋,如果說這條路是河,那路面行駛的汽車,就是水面上行駛的小船兒。

車在明城高速口下道,沿國道經七間房,到了一個叫永豐的村子。那裡有我一個遠房親戚。進了院子,二姑正在準備飯萊,寒喧幾句,出院門,沿著一條上山小徑,向墓地出發。前幾曰下過雨,有些泥濘難行。到了一個三岔路口,不確定如何走,打電話給三叔,三叔告訴我們直行。約莫一盞茶光景,就到了墓地。

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去過這個美的讓你心醉的地方嗎?

祭拜完畢下山,到二姑家吃飯。還未進院門,炒菜的香氣撲面而至。徑直走進院子,東北角是一個用磚搭的土灶,灶上是一口大黑鍋,灶門放著半捆苞米秸杆,秸杆一少半在灶裡,火勢燃得正旺,大多半在灶外。二姑不時的將秸杆往灶裡送。此刻二姑正在做尖椒幹豆腐這道萊,她將鍋中倒了一點豆油,油冒煙時,放入切好的豬肉片,煸炒的吱吱響時,倒入尖椒,幹豆腐,水澱粉勾薄欠,出鍋裝盤。

東屋靠炕位置放著一個大圓桌,桌中間位置是一盤糖醋魚,魚的左側是燉排骨,右側為烀豬頭肉,上首為黃瓜絲拌大蔥,醬香濃郁,想是用農家醬拌的,下面放著尖椒幹豆腐。

大家圍桌而坐,其樂融融。長輩們推杯換盞,談笑風聲。二姑父向我道:“喝瓶啤酒吧!無酒不成席。”我笑道:“回去還得開車,要喝酒的話,改天陪您。”二姑道:“那你多吃萊。”

最美家常萊,吃的是菜的本味。飯店的菜,的確味道好,吃的卻是調味的味。中國萊講究火候,柴火做的菜,真的是人間美味。大道易簡,幹豆腐,尖椒,扔入幾片肉,在燃著柴火的鐵鍋中,用鏟子翻炒,這麼簡單的食材,就能烹出天下最美的味道。吃到口中,幹豆腐的味香與尖椒的辛辣在口腔內充分融合,刺激著味蕾中的每個細胞。同樣的材質,同樣的調料比,火候也一樣,每個人做出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正所謂千人千面,千人千萊,這也是美食的魅力所在。再高廚藝的廚師,你長年累月的吃他做的料理,你也會感覺厭倦。這麼看來,高手在民間這句話是對的,只不過他們不以此為謀生存的手段,是盤著的龍,臥著的虎而矣。農民兄弟樸實,一眼能望穿他內心,大地是他們的老師,教會他們如何接人待物。正如他們烹製的萊餚,簡單,實惠,不加任何調味品,讓你品的是菜的本味,與他們的性情一樣,不加任何掩飾,展示給你的是人性最真的一面。

吃過飯,從房的後門進入園子。要交立秋時令,園內果蔬飄香,在陽光的透色下,那花,那菜,那水果和那枝頭的葉子,顯得更加嬌豔奪目。

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去過這個美的讓你心醉的地方嗎?

園子西側靠著牆的幾壟地上,種植著韭菜,想是這韭菜是經了年月的,莖葉粗壯,莖尖上開著白色的小花,與這草綠色的莖葉相映成趣,風起時,曳動生姿,那濃郁的透著韭菜辛辣鮮香的氣息,撲面而至,這味道久違了,若不常在農村的人,那能聞到這樣的氣息。在向東種植的是黃瓜,葉蔓爬滿了黃瓜架,簇擁著金黃色的花朵,掛在藤上的翠綠黃瓜掩映在葉片間,半隱半露的,象個嬌滴滴的大美人,展示著她綽約的身姿。猶抱琵琶半掩面,千呼萬喚始出來,這翠瓜還是一位古典美人,較昭君也未遑多讓。伸手摘了一根,放到口中吃了,黃瓜的味道真濃厚,讓人如飲柑怡。北牆是萵瓜,瓜還末成熟,黃色的花簇擁在綠葉間,不時有蜜蜂飛舞其間,想是它們在釆蜜。這時節沒有蜻蜓的,若是它們盤旋飛舞在其間,園中的景色定是一幅美倫美奐的風景畫。

日過中午,向二姑告辭啟程。再見了磐石,我會經常來的。因為這裡有我在這裡長眠的祖先,還有我那去逝近三年的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