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中画幅之于我,或许是日常和工作都不会用到的一个画幅。但如果能够拿来把玩一下的话,那又是没啥拒绝的理由。这次把玩的中画幅相机,是哈苏近期推出不久的新一代中画幅无反——哈苏 X1D II 50C 。

似乎,哈苏并没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哈苏 X1D II 50C 的外观上,这也使得哈苏 X1D II 50C 的整体机身设计以及按键排布等都与前代 X1D 几乎没有区别(或者说是完全没有区别?),仅仅是换了配色。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机身上的接口、插卡口均被设计在侧面,印有哈苏“H”标致的保护盖下,是相机的双 UHS-II SD 卡槽。而下方则为 USB-C 接口、3.5mm 麦克风接口以及 3.5mm 监听口。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也正因哈苏 X1D II 50C 的机身设计几乎没有改变,所以在操控交互方面,理论上它也与前一代的 X1D 基本相同,但考虑到我只是见过 X1D 真机而没有上过手,所以在此我就不作优化对比,仅以一台全新机型的角度去继续体验。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哈苏 X1D II 50C 的操控交互主要采用屏幕 + 物理按键相结合的模式,这对于长期习惯只用物理按键操控相机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体验。

物理按键和拨轮主要用于控制曝光参数、白平衡、对焦方式等拍摄时需要调节的内容,而触屏则主要用于回放、设置界面等非拍摄时所需的操控。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这样的交互设计个人认为非常值得各大相机厂商去学习,毕竟将触控(触摸屏、触控条等)加入相机已经有不少厂商在尝试,但触控对于相机来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快捷有余而精度不足。所以像哈苏 X1D II 50C 这样将拍摄参数等需要精准调节的内容交给物理按键负责,而将回放、设置等“非紧急”操作交给触控,或许会是带触控操作相机目前最好的设计。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哈苏 X1D II 50C 屏幕右侧竖式拍着 5 枚按键,只要是熟悉相机操作的人看图标估计已经可以大概知道按键的用途。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触摸屏的触摸反馈虽不及上智能手机,但流畅度也算是足够好了。除了触屏切换对焦点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菜单功能中的图标,这些图标和智能手机的 APP 图标一样,可以按着拖动,从而自定义菜单中图标的排布。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说拍摄前先从握持说起。从俯拍图可以看到,哈苏 X1D II 50C 有别于其他可换镜头相机,它并没有为握感而将手柄做得很突出,而是将拇指位置“加深”来“补偿”前面突出少的设计。这个设计不仅一定程度上确保握持的舒适度,同时也压缩了机身突出的位置,是得机身的厚度能够保持在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平。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画幅、卡口决定了哈苏 X1D II 50C 的机身并不能像全画幅无反相机那般小,这某程度上也保证了手柄的高度不会太低,即便是手较大的用户应该都不会出现尾指没有位置的尴尬。

回头想想,哈苏 X1D II 50C 之所以没有改动外观设计,或许也是因为这款机型无论其他地方做得再好,大家都会把目光放在这块日常极其少见如此大面积的 CMOS 上。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本次搭配试耍哈苏 X1D II 50C 的镜头则为 65mm F2.8 以及 30mm F3.5 。而又由于这次拿到的是哈苏 X1D II 50C 是一台工程机,所以以下的体验都基于工程机版本,该机的实际性能如何皆以零售版为准。

作为一台中画幅相机,哈苏 X1D II 50C 的画质毫无疑问是十分优异的。平均 100M 一张的 RAW 文件在 Camera Raw 10.3 版本即可解开,无须等 Camera Raw 的支援更新。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这次的体验让我更加切实地感受到的是,中画幅的画质并不单单在于噪点、动态、宽容度等一般用户都比较在意的地方,更多的是在色彩油润、细腻度等属于质感方面的『玄学』。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关于『玄学』这回事,之所以要实拍才能感受到,那是因为它更多地只能通过原片才能切实地感受到,而非一般网上经过各种压缩的小图所能看出的。在修了这次拍摄为数不多“能看”的照片后,个人觉得这份『玄学』应该是源自于中画幅对中间调的控制比起全画幅更有把握度所带来的。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要知道,图片之所以能够拍出质感、拍摄物能够有更好的立体感,大多都是通过光线产生出来的影调呈现。而中画幅比起全画幅的优势恰恰就是在明暗之间的中间调有着更细腻的层次,从而带来了更好的质感。当然了还是那句,这种中间调的质感在历经各种压缩后才能上传的网图以及显示质量不一定特别好的手机屏幕上,真的是比较难表现出来。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哈苏 X1D II 50C 更着重的是细节的细腻度,高感画质方面并不会给人带来特别大的惊喜。手上这台哈苏 X1D II 50C 的 ISO 范围被设定在 ISO100-3200 ,在我实拍的过程中 ISO 3200 已经足够应付各种场景的手持拍摄,为此我也没有刻意地去尝试更高 ISO 的效果了。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65mm,ISO3200 ,F2.8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100% 放大

画质虽好,但哈苏 X1D II 50C 的性能问题似乎仍然未能解决。对于连白天都会出现轻微拉风箱的设备来说,使用体验彷如回到了我用美能达 a sweet 拍胶卷的感觉(还是比 a sweet 快的)。考虑到画质何其吸引,我也只能在心中默念:中画幅对焦很难做好的,这是工程机…这是工程机…这是工程机……


X1D II 50C 体验,只要四万块的哈苏中画幅表现怎么样?

从机器到手到交还,前后时间不足 24 小时,所以以上的感受或许只能比那些发布会后试拍稍多,并未能有十分完整和深入的体验。加上这台哈苏 X1D II 50C 是一台工程机,无论画质还是性能或许都会和零售版有差距。假如零售版能够把对焦做得更好一些,那这台哈苏 X1D II 50C 就真的相当的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