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愛的人好好說話

和愛的人好好說話

和愛的人好好說話

說話是一門藝術。很多時候,我們在社會大環境之中,尤其是職場人士往往奉行“少說話、多做事”的謹慎原則,和領導、同事交流也比較注意講究用詞和語調,維繫著表面上友好和諧的相處氛圍。下班之後,在家人面前終於不用再受約束,或是河東獅吼,或是頤指氣使,一個個原形畢露。

孩兒他爹是公認的好脾氣,輕易不會發火,一般人甚至連他大聲說話的樣子都沒有見過。不知道是生活重壓之下,還是給熊孩子當爸實在考驗耐力,近年來脾氣也隨著年歲漸長起來。前兩年,兒子就悄悄地跟我說過:“媽媽,我爸的脾氣越來越大,尤其是開車的時候好像隨時都要爆炸。”對於我們的提醒,他卻渾然不覺,認為自己始終是家裡最和善的那一個。

從老家回來已經是華燈初上,於是,我們商量著去一家特色的餐館吃飯。因為對那一帶不熟,他提前了一個路口轉向,拐進了道路坑坑窪窪的城中村。我趕緊拿出手機導航,顯示前方不遠處可以拐彎匯入主幹道。看著村中的牌樓有些窄,他心疼剛保養的車子,便試圖從旁邊的空地繞過去,悲劇地發現前面停了輛車,卻又後退不得,卡在了半坡上。幸得路人指揮,他慢慢地調整方向,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動,總算是有驚無險。這種情況,困在車中的我往往是不敢說半句話的,然而孩子老是沉不住氣,一會抱怨他爸走錯路,一會嫌他爸聽人指揮反應太慢。在我剛要制止孩子的時候,果不其然,他發怒了,把孩子大聲訓斥了一頓,小傢伙還委屈地在後座上哭了起來,“我是聽見右側車門被蹭到了才著急的。”

和愛的人好好說話

“爸爸的做法是對的,路人的指揮固然重要,自己也要有了明確的判斷,才能確定要拐多少度、移動多少米。萬一出現剮蹭,問題就比現在嚴重多了。有問題我們要努力去想辦法解決,而非相互指責。人生也是一樣啊,不是每條道路都是你走過的,但卻沒有退回去重來的餘地。越是遇到困難,就越需要冷靜地面對,尋求解決方案。除了藉助別人的幫助,關鍵自己得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我的勸解中,倆人終於不再爭辯,情緒慢慢平靜下來,然而這頓飯吃得鬱鬱寡歡。

回家的路上,收音機裡突然傳來一個很溫暖的聲音:“從今天起,和愛的人好好說話。”我把這句話重複著,接連讀了三遍。然後問孩子:“聽到了嗎?”,他故作睡眠狀。接著,我又讀了一遍,問他爸:“聽到了嗎?”人家則一臉地理直氣壯:“我一直都是啊,是你們不和我好好說話。”聞此,小傢伙“噗嗤”一聲笑了起來。

看著恢復如常的父子倆,我的思緒卻越飄越遠。不知何時起,好好說話竟成了一種奢侈。越是對親近的人,我們越大呼小叫、口不擇言,明明可以心平氣和說的事情,非得喊、吼、命令……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而我們卻覺得父母觀念落後,言語中流露出不滿甚至嫌棄;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愛情之初的窈窕淑女,被生活徹底逼成了潑婦;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優點和長處都屬於別人家的孩子。

和愛的人好好說話

從今天起,和愛的人好好說話。一個女人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她的溫潤支撐著這個家的溫暖。要不斷警醒自我,做一個有思想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女子,用積極樂觀、真誠善良的心態,去營造一個愛的港灣。

讓我們,從今天起,和愛的人好好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