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踢碎鄰居玻璃,父母竟然躲起來不露面?!網友:做的對!

David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他很喜歡踢足球,C羅是他的偶像。有一天下午,他在玩足球的時候,砸碎了史密斯夫婦家的玻璃。史密斯夫婦是日本的旅美留學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史密斯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東方人的思維習慣,

估計那對美國夫婦會很快登門賠禮道歉。然而,他們想錯了。那對美國夫婦在兒子闖禍之後,根本就沒有出現。他們一直等到晚上,都沒有等到孩子爸爸媽媽的到來。

第二天一大早,是David自己,在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下,送來了一塊玻璃。小傢伙彬彬有禮地說:“叔叔,對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商店已經關門了,所以沒能及時賠償。今天商店一開門,我就去買了這塊玻璃。請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諒我的過失。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請您相信我。”理所當然地。史密斯夫婦不僅原諒了他,而且喜歡上了這個敢於承把錯誤的孩子,他們款待孩子吃了早飯,甚至還給了他一包日本糖果。

原以為事情畫上了“句號”。出人意料的是,當David拿著那袋糖果回家之後,那對美國夫婦卻出面了。他們將那袋還沒有開封的糖果還給了史密斯夫婦,並且解釋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個孩子在闖了禍的時候,不應該得到獎勵。

孩子踢碎鄰居玻璃,父母竟然躲起來不露面?!網友:做的對!

在他們看來,這個小小男子漢應當學會對自己的過失埋單,David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為了賠償這塊玻璃,他花掉了自己存摺上所有的零花錢。但是,他決不會因此得到父母一分錢的“財政補貼”。他的父母借錢給他不夠的部分,但他必須有自己的還款計劃。他早晨需要為附近的鄰居送牛奶、取報紙,週末為別人修剪草坪,節約自己每週的零花錢。之所以這樣做,是讓他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只有付出這種代價之後,他才能接受這個寶貴的人生教訓。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壯壯身上,壯壯是北京的一名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在小區裡踢足球,一 不小心,將球踢到了一家居民的窗戶上面,玻璃碎了。過後不久,壯壯的媽媽主動登門謝罪,給那家居民安裝了一塊嶄新的玻璃。回到家之後將壯壯狠狠地寫了一頓,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

孩子做了錯事,壯壯父母替孩子認錯、向別人道歉,其用心是出於疼愛孩子。然而,這種“疼愛”合情卻不合理,從客觀角度看,它是在維護孩子的過錯,孩子既不能從中吸取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屢教不改”的根源。

許多孩子做錯事後,家長喜歡為他們承擔後果,如男孩上學遲到了,媽媽會將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這不僅會讓孩子失去責任心,也不會使他想要反省自己的錯誤,從而一而再 、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錯誤。 因此,明智的父母從不替孩子承擔後果,而是讓他自己來承擔。我們要為David父母的這種故意“逃避”鼓掌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