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我们到底应该谈“商业”,还是谈“管理”?

近十几年来,每一届人大MBA项目,都是由焦叔斌教授讲《管理学原理》开始。他在第一次课上,都会谈到对“MBA”这三个字母的一个理解:M是Management,B是Business,A是Adminitrator。换句话说,他认为“管理”与“商业”是两码事,两者的结合点在于,管理需要基于企业具体的商业模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以保证商业的成功,而这一切需要管理者的努力。


具体的IT行业,与国外相对均衡不同,国内C端企业异常成功,也就反衬了国内B端企业的落寞。受此影响,国内出现了一种思潮,认为国内B端企业在商业模式上有问题,比如ERP公司,原因是“客户1000亿营收时给ERP公司的钱,和客户3000亿营收时给ERP公司的钱,并没有多少差别,至少这个差别不是客户业绩从1000亿提升到3000亿这么大”。因此,ERP企业应该将商业模式,从“卖产品”的模式,变为“分润”模式,也就是通过交易笔数,或交易额收费。


以上观点是否正确暂不讨论,我们先看下ERP公司挣的到底是哪份钱?

人大商学院毛基业院长,有一个观点“每一个管理问题,都有一个IT的解决方案”。可以说,ERP公司挣得就是,为企业提供这个“IT解决方案”的钱。


遗憾的是,国内的ERP公司,未能很好的向客户提供这个解决“管理问题”的“IT解决方案”。比如,国内预算管理系统,无不止步于预算编制和汇总,对于“管理”提升更有帮助的预测、规划、预警、分析等功能,均未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这一点,从国外同类软件在国内的经营情况就可以看出。


回到上面谈的商业模式,从全球来看,其实“分润”模式在IT行业,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美国航空与IBM,早在1960年就共同研发了“Semi-Automated Business Research Environment”系统(简称Sabre),用于航空公司机票的销售,后来演变为今天世界GDS系统(GDS供应商,都是以机票张数、价格来向航空公司分润的)三大供应商之一的Sabre公司。其2019年报显示,Sabre在65个国家/地区,以9500+人,做到39.75亿美元营收,1.63亿美元净利润。不知道,这个经营成果,大家都能从哪个角度能对比出,Sabre相对SAP、Oracle、微软、西门子这些卖产品公司更优的地方。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找另外两家GDS公司的经营数据进行对比。也可以研究其他分润型IT公司。

这里不是说Sabre公司不够优秀,只是想表达,“分润”模式并不一定优于“卖产品”模式。


可能“商业模式是什么?“,对于ERP公司没那么重要。就是讨论商业模式,也应该是讨论客户的商业模式,以及在这个商业模式下可能需要什么样的IT解决方案。


当国内ERP公司在抱怨自身业绩时,是否想过:

华为、中兴这些最具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在达到现在的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花去了多少IT预算?

如果这些预算流向了国内ERP公司,这些公司会是什么样的业绩水平?

对于未来的”华为、中兴“,国内ERP公司是否做好了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ERP是指企业资源管理,所以本文中,提到的ERP公司,是指生产各种管理用软件的公司,即包括了用友、金蝶、浪潮之类,也包括了其他专业软件如HR、OA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