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引言:

14世纪中期是奥斯曼帝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奥斯曼帝国统一了巴尔干地区,这是他走向世界性帝国最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只是刚刚从流民政权蜕变而来的新兴政体而已,还没有那个资格被称为帝国,所以后文我们称之为奥斯曼候国。巴尔干地区可以说是奥斯曼候国第一块领土,对于奥斯曼候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巴尔干地区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因为比起地中海这些鼎鼎大名的地名来说,中国人对于希腊以外的地区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提到一个地名我相信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的,那就是多瑙河。巴尔干地区大致就是包括多瑙河的一部分欧洲地区。其实"巴尔干"这个地名在14世纪的时候并不存在,后来我们通常称呼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过的地区叫"巴尔干"。

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巴尔干地区地图

巴尔干的地区比较复杂,有点中国四川地区的味道,东边是贯穿的山脉,西部大多也是一些山岳,只在山岭之间有一小块的平原,通过河流才能和外部世界进行连接。在这样地形复杂的地方,生活的民族也非常的多,所以是比较混乱比较难以控制的一块地区。不过这块地盘一直在拜占庭帝国手上,这段时间的巴尔干地区还算是和平。可是到了14世纪,原本占领巴尔干地区的拜占庭帝国陷入了衰落,巴尔干地区也就陷入了混乱当中。

是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是外强中干了,身边还有两个王国虎视眈眈,对于其他领土的控制也变得十分勉强。13世纪以后的拜占庭帝国已经不算是一个世界性帝国了,已经衰落成一个地方政权了。而且最严重的是,当时的拜占庭帝国还陷入了内部矛盾,为了皇位继承的问题帝国内部打成一锅粥。就是在这个时候奥斯曼候国开始趁火打劫进攻巴尔干地区。


奥斯曼候国进攻巴尔干,拜占庭帝国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拜占庭和奥斯曼其实早就有了盟约,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卡雷斯候国,对此奥斯曼候国的奥尔汗国王还迎娶了拜占庭的皇室之女,说白了就是政治联姻。但是1345年,奥斯曼候国就把他们的对手卡雷斯侯国给吞并了,这个盟约已经名存实亡了。而且这个时候拜占庭帝国自身也陷入了混乱当中,所以奥斯曼侯国就不客气了,开始进攻巴尔干地区。

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巅峰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地图

没多久奥斯曼候国就占领了巴尔干地区的部分领土,成为了巴尔干众多诸侯中的一员。但是14世纪60年代左右,奥斯曼候国自己也陷入了继承危机,因为当时的奥斯曼候国只是一个刚刚从流民政权晋升而来的小国家,并没有发育出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对于继承人制度这些国家基础还是非常薄弱的,最后是穆德拉一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不过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候国才经历了三个皇帝,政治制度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在奥尔汗时期还实行分权制,就是类似于中国的分封制制度,奥斯曼家族的皇室成员是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的,这样就容易发生上节所说到的继承人危机。所以穆拉德一世之后,就开始收回其他权利,所有的权力都收到了苏丹的手中。就这样,穆拉德一世集中了奥斯曼候国的所有力量,准备一举吞并巴尔干地区。

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奥尔汗一世带领的军队

1362年,穆德拉一世开始全面进攻巴尔干地区,首先就占领了拜占庭的重要城市作为跳板。随后就一路征伐,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之后,胁迫这些人和奥斯曼候国一起进攻。就这样奥斯曼军队的实力像滚雪球一样一点一点的开始壮大,巴尔干地区似乎马上就要落入奥斯曼候国的手中了。可是拜占庭帝国似乎命不该绝,一个意想不到的援兵从天而降。


拜占庭的救星,陷入两线作战的奥斯曼侯国解体

1394年,奥斯曼的军队已经把君士坦丁堡包围了,拜占庭帝国已经岌岌可危,就在拜占庭皇帝瑟瑟发抖的时候却迎来了意料之外的援军,欧洲国家的十字军过来支援拜占庭了。这也是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这群来自欧洲西部的援军,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拜占庭。

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十字军东征

面对十字军,奥斯曼候国一开始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成功的把多瑙河以南的地区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可是从中亚率兵远征的帖木儿汗国搅和到了这场战局当中,这就让两线作战的奥斯曼候国压力大增,因为虽然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候国实力算是比较强的,但是也没有能力双线面对两个强大的敌人还能全身而退。

而且帖木儿汗国还准备了一个大杀器,就是那些被奥斯曼候国流放的其他政权的君主。蒙古人让这些被流放的贵族在战场上打头阵,用来动摇奥斯曼候国的军心。上面我们也说了,奥斯曼的军队大多都是由被征服地区的军队拼凑而成,这些人看到昔日的贵族,难免会动摇军心。所以这部分的军队士气十分低迷,而且蒙古军队在数量上也是占优的,就在这样的四面楚歌之下奥斯曼候国受到了重创。

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帖木尔汗国

1336年左右,帖木儿汗国彻底击败了奥斯曼候国,东西两线积极扩张的奥斯曼候国到了分崩离析的危机关头。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包围君士坦丁堡的军队仓皇撤回,在战场上全面溃败,连奥斯曼当时的国王巴耶济德一世也沦为了阶下囚,奥斯曼帝国就此解体。

不过奥斯曼却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由穆罕默德一世完成了再统一。不仅如此,重新统一的奥斯曼候国再次确立了奥斯曼家族的权威,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彻底恢复到了安卡拉战役之前的状态。奥斯曼家族的威望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还提高了,彻底的整合了安纳托利亚地区的社会。到了14世纪末,巴尔干地区终于完全的落入了奥斯曼候国的手中,奥斯曼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侯国到帝国的转变,“蒂玛尔制度”帮助奥斯曼帝国实现了对于巴尔干地区的统治

奥斯曼候国虽然统一了巴尔干地区,但是征服一个地方,并不代表就能统治一个地方。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不能马上治天下。

奥斯曼人通过"掠夺-同盟-成熟-直接统治"4个顺序逐步的加深统治的程度,最后直接在直辖的领地上推行了蒂玛尔制度,成功的将巴尔干地区完全纳入了帝国的体系当中。

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投降苏丹的人民

首先,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扩张的时候,就有计划的掠夺要征服的土地,他们倾向使用小分队机动的掠夺城镇和袭击村庄,他们的目标也非常的明确,就是钱和奴隶。这些小分队的成员是自愿加入战斗的,奥斯曼帝国会将这些人员登记在册并加以管理,但这些人并没有参与军事行动的义务,这些人的成分也非常的复杂,很多都是巴尔干地区的本地人。

通过不断的掠夺和扩张,巴尔干地区已经全部落入了奥斯曼候国的手上,这个时候就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了,哪有自己抢自己的。所以奥斯曼候国就让被征服地区的贵族们称臣,这些贵族成为了缴纳贡纳金的属国,他们的武装力量则编入了奥斯曼的军队,也有为奥斯曼候国服兵役的义务。

到了后来,穆拉德二世时期奥斯曼帝国就直接开始插手地方政治,直辖的区域也开始逐渐扩大。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候国还是比较谨慎的,一旦发现不对的苗头,就把它重新划分为属国。就在这样的慢慢调整当中,一点一点的推进中央直辖地方的过程。不过奥斯曼的直辖并不指的是中央直接插手地方,而是指推行蒂玛尔制度。

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被刺杀的穆拉德一世

蒂玛尔制度是指授予一部分人在乡间的征税权,作为代价这些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军事义务。其实这个方法有点像亚述帝国曾经采取过的统治方法,这样一来中央不仅直接对地方有了管理权力。而且由于统治阶层都是地方原来的贵族,所以受到的阻力十分的小。就这样,在这一套组合拳之下,巴尔干地区完全的臣服在了奥斯曼候国的脚下,被顺利纳入到了帝国体系当中。


评价

  • 历史对奥斯曼的评价不一

历史上对于奥斯曼候国征服巴尔干的历史充满了争议,因为19世纪以来的历史学家都把奥斯曼候国当成对巴尔干地区的侵略者。因为当时在巴尔干地区的各个国家刚刚实现了独立,需要高扬民族意识,所以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人作为靶子来凝聚民族意识,奥斯曼帝国就作为入侵者成为了这个靶子。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奥斯曼帝国对于巴尔干的统治是和平进行的,而且认为这是将巴尔干人民从封建势力上解脱出来。

奥斯曼人进入巴尔干,不仅不是灾难,而且给巴尔干人民带来了和平。这种学说虽然好听一点,但都在强调奥斯曼候国作为巴尔干的统治者是一个外来人,但是综合当时的世界局势出现这样的论调也非常正常。

是“侵略”还是“解放”?奥斯曼对巴尔干的统治为何有褒有贬?

现在的巴尔干地区

  • 奥斯曼的统治为巴尔干缔造了新秩序

但是抛开这些成见的话,我们会发现,奥斯曼人当时的统治阶层包括了超出我们想象的巴尔干本地派,这些人并不是奥斯曼集团的代理人和助手,反而他们和奥斯曼人一起构成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阶层。奥斯曼家族用合理的统治方法在巴尔干缔造了新的统治秩序,这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奥斯曼人通过"掠夺-同盟-成熟-直接统治"4个顺序逐步的加深统治的程度,最后直接在直辖的领地上推行了蒂玛尔制度,成功的将巴尔干地区完全纳入了帝国的体系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到底是不是外来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到了后来他已经完全的将巴尔干地区嵌入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内部,奥斯曼帝国的存在也深深的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