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誥(李昪)自幼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卻因一次機遇改變了一生


絕大多數關於徐知誥身世的版本中,對於其父親李榮這個人物是沒有爭議的,而李榮因為篤信佛教,還得了一個“李道者”的稱呼。我不知道後世的李後主沉迷佛學是否和祖先基因有關,但至少幼年的徐知誥對於“我佛慈悲”這句話是沒有半點感冒,因為早在他六歲的時候,就因為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了少時的悲慘境遇或許讓他對這個混亂的世界有著一種莫名的悲慼和厭惡吧?

兩年後,徐知誥八歲,時間是唐乾寧二年(895),這一年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兩個貴人—江淮大佬楊行密和日後南吳國的無冕之王徐溫。那一年,縱橫江淮已近十年的楊行密攻克濠州,許多人的命運因之改變,當然,此刻深陷在濠州城中的徐知誥命運也由此改變。

徐知誥(李昪)自幼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卻因一次機遇改變了一生

徐知誥(李昪)

因為楊行密的到來,許多人成了刀下之鬼,可徐知誥卻得以鹹魚翻身,結束了孤苦無依的狀態。據說在亂兵屠殺過後,年幼的徐知誥和其餘倖存者作為戰俘被押送到楊行密跟前,楊行密卻從一群人中被徐知誥的目光所吸引了,那目光冷靜而深邃,不同於那些畏懼死亡的俘虜,甚至也超過了他那個年齡該有的特質。也許就是那麼一瞬間的對望,楊行密決定收下這個孤兒作為義子,但是,後來領回家中後發覺自己的長子楊渥卻和這個小孩非常不對付,有著與生俱來的敵意。楊行密無奈之下,只好讓親信徐溫收李昪為養子,改名徐知誥。

自此,徐知誥這個名字便伴隨了李昪大半輩子,而楊渥的第六感也確實很靈驗,後來楊氏一族果然在徐知誥的手中死傷殆盡。說了這麼多,我們好像還未審視下最初收養徐知誥的楊行密吧,究竟這個大佬有著何等的能耐,可以雄踞江淮,征伐四方呢?

徐知誥(李昪)自幼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卻因一次機遇改變了一生

征伐的年代

楊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長豐)人。十國早一批的幾個開國之君都是苦出身,楊行密也不例外。歐洲人曾總結出來這樣一句經驗之談“當你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你還有最後一條路走,那就是犯罪,永遠記住,這並不可恥!”所以,我們的楊行密也是這麼幹的。

當然,做賊有風險,很快楊行密就被抓了,但是當時廬州刺史鄭棨卻望著楊行密這副好身板讚歎不已,不僅赦免了他的罪責,還將其收入麾下,吃起了公家飯。老上司老鄭賞識自己那是沒話說,可沒過多久新上司卻對楊行密有了不滿情緒,還準備把老楊搞到北方去戍邊。眼見有人要搞自己,楊行密二話不說,先下手搞了他的腦袋,自己便領了廬州刺史一職。

徐知誥(李昪)自幼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卻因一次機遇改變了一生

楊行密

當然,兇殺上司這要在太平盛世那肯定是要被治罪的,可楊行密得慶幸自己正好遇上了唐末黃巢起義的大亂世,那是一個連大唐皇帝都朝不保夕,只能竄逃蜀中的亂局。所以,地方上也早已變得無法無天了,像楊行密這種做法絕不是僅此一例。

不過楊行密還得感謝自己運氣不錯,再次遇到了一個懂得欣賞他的上司——高駢。高駢這個人在唐末絕對是風雲人物,一定意義上他可以說是晚唐最後的一位國家級名將。只是後來因為飽受爭議的隔岸觀火和潛心修道斷送了他本可以稱霸江東的前程。而正是因為高駢及時遞來了橄欖枝才幫楊行密坐穩了廬州刺史一職,可是太平歲月畢竟不長,從光啟三年(887),即徐知誥出生的前一年,江東的亂局便開始了。

徐知誥(李昪)自幼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卻因一次機遇改變了一生

楊行密

黃巢起義過後,江東地區(即今天的江浙滬皖地區)基本由三方勢力把控。以越州(今紹興)為中心的浙南地區由浙東觀察使董昌把控,以揚州為中心的江淮地區由淮南節度使高駢把控,以杭州為中心的蘇南浙北地區由浙西節度使周寶把控。

原本在這三位大佬的操盤下,整個江東地區維持著一種均勢,也得以出現一個相對和平的局面。正如20世紀中後期,美蘇兩極格局雖然導致了“全面冷戰,局部熱戰”的局面,可總體來說還是壓制住了很多其他潛在問題的爆發,可自從雅爾塔體系崩潰後,整個世界便炸開了鍋,地區衝突、宗教衝突、種族衝突等全面湧現。

徐知誥(李昪)自幼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卻因一次機遇改變了一生

黃巢起義

而這邊也一樣,隨著三位大佬的相繼出事,整個江東地區變成了軍閥混戰的戰場。先是浙西節度使周寶因為整改軍隊引發手下譁變,浙西五州亂作一團,周寶本人也只能龜縮在常州城內。緊接著,黃巢舊將畢師鐸見高駢沉迷修仙問道,趁機發動叛亂,佔據了揚州城,綁架了高駢。再往後,浙東觀察使董昌更是堂而皇之地稱帝,引發錢征討。先說周寶事件,周寶事件爆發後,杭州軍州事錢鏐打著為上司周寶平叛的旗號開始攻略浙西地區的潤、常、蘇三州。叛亂分子雖然聲勢浩大,但和錢鏐比,戰鬥力明顯不在一個檔次,錢鏐很快便弭平了叛亂,順帶把潤、常、蘇三州納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如此一來,錢鏐通過這次平叛基本囊括了浙西潤、常、蘇、湖、杭五州之地(湖州刺史依附於錢鏐),取代周寶一躍成為江東地區一股新興的軍事集團。但不知道錢鏐怎麼想的,在平叛過程中他居然把老上司周寶給殺了,一下子將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期待值大大拉低了。也正是因為這一舉措,讓錢鏐在接下來的蘇南爭霸戰中於道義上遜色給了楊行密。

徐知誥(李昪)自幼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卻因一次機遇改變了一生

徐知誥(李昪)

接著來說楊行密,自從高駢出事後,楊行密也和錢鏐一樣,打著為上司報仇的旗號出兵討伐叛軍。不過顯然楊行密沒有學錢鏐那樣,打著平叛旗號卻做起殺死自己老上司的事情,因為在平叛期間,高駢已經被叛軍殺死了。經過半年多的圍攻,楊行密也終於打下了揚州城,畢師鐸趁亂逃走,可還未容楊行密喘口氣,一股外來勢力就殺到了江東。這股勢力脫胎於蔡州軍團,在唐末亂世中,一提起蔡州軍團,很多人就能聯想到“食人魔王”秦宗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整個中原乃至江淮地區都被秦宗權“食人兵團”的恐怖氣氛所籠罩。而這個軍團的特徵便是“糧食不夠,人肉來湊”,而且把食人肉當作一件常事。

此時這股殺到江東的外來勢力正是由秦宗權的弟弟秦宗衡及魔將孫儒率領,趁著楊行密剛剛平叛完元氣未復,他們一舉拿下了江北重鎮揚州城而後,這股勢力爆發內訌,孫儒襲殺了秦宗衡,奪取了這支部隊的領導權,並將其改名為“土團白條軍”。孫儒拿下了揚州城,錢鏐收復了蘇、常、潤,白忙活一場的楊行密很鬱悶很快從揚州退下來回到老巢廬州城的楊行密就面臨著關鍵的戰略擇,經過番分析,他擬定了以下幾條策略:

1.繼續北上和孫儒爭奪揚州城,在江淮地區聚殲孫儒這個外來戶。(成功率30%)

2.經廬州往江西擴張,則必須與江西大佬鍾傳死戰。(成功率60%)

3.東進與錢鏐搶奪蘇、常、潤三州,在江南扎穩腳跟後反擊孫儒。(成功率50%)

4.往南擴展,擴大自己在皖南地區的版圖,重點進攻宣州。(成功率80%)

經過這一番的權衡,楊行密終於選擇了成功性最大的第四套方案,南下宣州,擴大戰略縱深。終於,在曷山(今安徽宣城西南三十里處)楊行密大敗宣城守將趙鍠軍,趙鍠逃進城去龜縮不戰。

楊行密乘勝追擊,下令攻城。趙鍠開城逃跑,被楊行密大將田頵追上去成了大粽子,押到楊行密面前,楊行密將趙鍠殺死了事。不過這次征討趙,卻意外得到了一名叫周本的大將,讓我們記住這個名字,因為這個人物在南的政治舞臺上活躍了很久,直至南唐初期。雖然宣州戰役楊行密打得很出彩,但打下宣州沒多久,前方卻傳來孫儒偷襲並佔據了自己老巢廬州的消息,一時間楊行密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過,關鍵時刻大人物終究還是大人物,冷靜下來後的楊行密和諸將再次進行形勢預判,最終確定了“留在宣州以作修整,靜觀時局以圖後進”的方針。而後楊行密在宣州整頓兵馬,劃分土地實現軍屯,惡劣的形勢竟然從側面讓楊行密麾下這支部隊很快恢復過來。

徐知誥(李昪)自幼父母雙亡而流落江湖,卻因一次機遇改變了一生

唐龍紀元年(889)五月,楊行密所期待的機會終於來了。因錢鏐之前殺了老上司周寶而丟了民心,很快潤州再次爆發針對錢鏐的叛亂,錢鏐急忙調兵鎮壓。而趁此機會,楊行密火速發起了對常州的進攻,當年十月,楊行密手下猛將田頵、李友及降將沙陀人安仁義利用挖地道的戰術突襲了常州城,順帶還俘虜了錢鏐手下常州守將杜秣。

此時錢鏐剛剛鎮壓完潤州的叛亂,聽聞後方常州出事了,心緒起伏難平,連忙又調兵前去收復常州。可錢鏐一走,潤州再次出事,因為孫儒也殺到江南了!由於孫儒的軍隊是一支只知道破壞卻從不知道建造的“食人兵團”,所以當揚州、廬州的財富被颳了一遍後,孫儒再次將觸手伸向了江南龍紀元年(889)十二月,乘著楊行密攻打常州之際,孫儒派遣手下的頭號猛將劉建鋒出兵攻打潤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