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樂樂媽正在和鄰居苗苗媽聊天,苗苗突然哭著跑過來給媽媽告狀:“媽媽,我不和樂樂玩了,他罵我是“臭屁蟲”!”樂樂媽聽到自家孩子罵人,頓時覺得很不好意思,趕忙幫著苗苗媽安撫哭鬧的苗苗。五分鐘後,樂樂自己騎著自行車回來了,樂樂媽問他,苗苗為什麼哭著回來了,樂樂說他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樂樂媽看孩子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繼續追問:“你為什麼要罵苗苗是“臭屁蟲”呢?你知不知道,苗苗聽到你這樣罵她,特別傷心。”樂樂撓撓頭,對媽媽說:“媽媽,我沒有罵苗苗,我們幼兒園班裡的瑞瑞老是說別人是臭屁蟲,我就是覺得很有趣,所以才說出來的。”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此時兩位媽媽才恍然大悟,原來罵人並非孩子的本意,而是受到幼兒園小夥伴的影響,樂樂媽仔細回想一番,她發現最近樂樂在家裡也經常說“臭屁蟲”、“大笨豬”一類的詞語,如果不是這次的罵人烏龍事件,樂樂媽可能還意識不到孩子的問題。通過孩子間的這次衝突,樂樂媽媽意識到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之大,她準備開學時跟班裡的老師溝通這件事,以免孩子繼續受到不良影響。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問題,突然有一段時間,孩子變得不像從前那樣乖巧了,有時候竟會對別人說出一些汙言穢語,比如“大笨蛋”、“大肥豬”,對父母來說,這簡直猶如一聲驚雷,不僅令父母當場顏面掃地、尷尬無比,而且父母還會擔心,如果孩子從此養成罵人的壞習慣怎麼辦?父母也想不明白,家裡從來沒有人說髒話,為什麼孩子卻變成一個愛說髒話的寶寶呢?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這是因為孩子可能進入了“汙言穢語期”,這是很多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父母不必反應太過強烈,只要父母及時做好引導,孩子不僅能輕鬆度過“汙言穢語期”,還能由“出口成髒”變“出口成章”。家長們可能會有疑問:究竟什麼是“汙言穢語期”?如何幫孩子順利度過“汙言穢語期”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汙言穢語期”吧!

一、孩子說髒話,極有可能是進入“汙言穢語期”

1、什麼是“汙言穢語期”

3-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此時孩子有很強的表達慾望,對於那些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或比較新奇的話語,常常能吸引到孩子的注意,他們很容易進行模仿學習,而且還會不分場合來使用,父母越阻止,孩子越喜歡用,孩子在這段時期的語言習慣被稱為“汙言穢語期”,也叫“詛咒敏感期”。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2、只知其音,不知其意

孩子在“汙言穢語期”說出的很多話,他自己根本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只是由於強烈的好奇心,產生出強烈的表達慾望。究其原因,有以下兩種可能:一是因為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喜歡對令他印象深刻的行為和語言加以模仿;二是孩子看到別人說完這句話,大家都開心地笑了,孩子產生也想體驗這種感覺,於是產生想要試一試的心理。

3、父母的反應影響孩子的行為

孩子講髒話,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反應過於強烈,或者孩子通過觀察發現,當人們聽到這樣的表達方式會很開心,這個偶然行為就會轉變成無意識習慣;如果父母反應很平淡,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孩子可能就會暫停這一行為,很快恢復正常。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汙言穢語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正常現象,父母一方面要正視這個問題,另一方面不能聽之任之,要及時引導,想解決孩子說髒話的問題,關鍵在於找出孩子說髒話背後的原因。

二、孩子說髒話的類型以及原因

1、攻擊性語言

如果父母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經常使用帶有攻擊性的語言,比如“你信不信我打死你”、“把你的頭擰下來當球踢”,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學會講髒話。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2、醜化性語言

當孩子第一次聽到別人評價身材較胖的人為“大笨豬”、“死胖子”,孩子會認為這樣的稱呼很有意思,如果他經常聽到別人這樣評價身材較胖的人,就會形成“身材胖=大笨豬/死胖子”的認識,當孩子看到這類人群時,腦中也會立即出現這樣的詞彙。

3、辱罵性語言

典型的辱罵性語言有“混蛋”、“滾”等,這些語言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夫妻吵架、兩人打架,影視劇中某些片段也常出現這種侮辱性語言,家庭環境中,如果父母經常吵架,或家人喜歡罵人,孩子很可能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經常使用辱罵性語言。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孩子經常使用的髒話主要有攻擊性語言、醜化性語言、侮辱性語言,家長們先對照看看,這些髒話,你們是否在孩子面前說過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趕緊改!

三、巧用3招讓孩子“出口成髒”變“出口成章”

1、“環境隔離法”

社會學習理論代表人物班杜拉認為,兒童習得社會行為的主要方式是觀察與模仿,由此可見,環境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之大,父母可以通過“環境隔離法”,淨化孩子周圍的環境,消除環境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父母首先要自查,看自己和家裡的長輩是否有講髒話的行為習慣,其次父母要仔細想一想,孩子班裡的小夥伴和老師有沒有說髒話的行為,最後,與父母和孩子接觸的其他人有無說髒話的行為。檢查完畢之後,父母要儘可能做好隔離措施,讓孩子遠離說髒話的人。

比如父母要告訴家人,要說文明禮貌用語,不許說髒話,聯繫幼兒園老師或校長,反映說有人髒話的情況,希望能取得她們的幫助與配合,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隔離所有人,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父母要舉例告訴孩子,哪些話是不文明語言,絕對不能說,讓孩子增強文明語言的鑑別能力。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2、“行為矯正法”

父母對待孩子說髒話的行為,不能任其發展,必須及時進行矯正,有必要時,還要採取措施進行懲罰。首先,父母可以通過共讀繪本、講故事或舉例子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說髒話的後果。

其次,父母發現孩子有說髒話行為時,要及時指出,告訴孩子這些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說,如果孩子總是重複說髒話,父母就要給孩子一些小小的懲罰。父母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講文明小目標”,明天達到怎樣的目標,比如記錄下說髒話的次數,今天比昨天少說一次就畫上一朵小紅花,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兌換一本書,以此激勵孩子逐步減少說髒話的行為。

最後,父母可以對孩子提出希望,比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希望他講文明、懂禮貌,這樣才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3、“感受-表達法”

孩子不僅要知道哪些話不能說,更要學會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一步,感受,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正確的表達會讓別人感覺到愉快,錯誤的表達會讓別人感到難過,如果生活中類似的場景,可以直接說給孩子聽,如果生活在沒有這樣的場景,父母可以把影視劇中類似片段截取出來,和孩子一起觀看,讓孩子感受知道別人聽到髒話後的心情。

第二步,表達,父母平時與孩子多共讀有關文明禮貌的書籍,鼓勵孩子多使用文明禮貌用語與人溝通,孩子練得越多,就會越熟練,父母也可以給孩子選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為睡前故事,增加孩子的詞彙積累,提升孩子的表達力。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面對孩子的“汙言穢語期”,父母只要做到主動隔離、行為矯正,教會孩子正確表達,陪孩子多讀書,原來那個“出口成髒”的孩子就會消失不見,從而收穫一個“出口成章”的“巧嘴寶寶”。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孩子說髒話嗎?你是如何幫助孩子改掉說髒話的行為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