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喝茶講究反而丟人了?

去年年底,我們的頭條號上發了一篇文章,泡茶的不良習慣,你中了幾招?

,截至今天,平臺推薦量達269萬,閱讀人數23萬,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據了。而這篇文章背後的評論,也可算是非常有趣生動的眾生相了,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下,權當閒聊。

這年頭喝茶講究反而丟人了?

喝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叫“適口為珍”,這個原則廣為流傳,實際是告訴茶友不要盲目追求品牌和價格,但流傳到最後,似乎許多人將其理解為對茶的認真和講究都是錯的……

我們經常在網上可以看到一類論調,“喝茶隨性就好,想怎麼泡怎麼泡”,“那些說茶具、水質影響茶湯的,是在搞玄學吧!要麼就是想推銷茶具!”“喝個茶而已,幹嘛搞這麼累!””“窮講究”……

看完這上面幾句話,有多少人同意,又有多少人笑了?

這年頭喝茶講究反而丟人了?

茶,更像是一面鏡子。從一個人喝茶的態度、泡茶的細節,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個性;從品茶、論茶,能瞭解一個人的品行。

身邊的愛茶人,想講究的時候,願意為了讓一款茶呈現更好的味道,不停嘗試各種品牌的水,調整沖泡的方法;當他們犯懶又想喝茶的時候,也可以隨意抓些茶葉扔杯子裡,倒上開水喝一天。私以為,這才是真隨性、真愛茶。

如果您喝茶只是為了解渴和健康,或者單純就是不喜歡喝白水,那便無需去管茶品滋味,茶區、茶種、工藝、沖泡方式,只要儘量選不含農殘的健康有機茶,味道自己喝得下能接受就可以。

如果您喝茶是因為愛茶,想了解茶的滋味,瞭解不同茶品、泡法之間的差別,這便是“品茶”。品茶應該具備對茶的基本知識,以及一套穩定的沖泡方式,否則您將永遠無法形成客觀的評判標準,還不如隨性“喝茶”的人自在。

這年頭喝茶講究反而丟人了?

喝茶是講究還是隨性,當然並無對錯可言。但當有人堅持自己的看法而刻意排斥、否定、批判別人的觀點時,就不要滿口“茶文化”了,這種人的素質講文化只是笑話。

很多人覺得茶葉“水深”,這確實是目前的市場現狀。如果您隨便網上搜個老班章古樹,價格從幾十塊到上萬不等。那些聽跟賣家說喝茶簡單、喜歡就好的消費者,您如何為自己的“喜歡”定價?

那些說“我喝茶不超過200元”的茶友,別人的200元可能會挑選出比你品質好很多的茶品。

那些說“我喝茶隨意泡”的茶友,不知道有沒有經歷過在店裡試喝特別好,回家自己泡難以下嚥的茶?

隨性品茶挺好的,但我想,講究也不丟人吧?

講究還是隨性,喝茶還是品茶,只是個人選擇。我們作為茶文化推廣者,只是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傳播交流茶知識,不一定對,歡迎探討。

這年頭喝茶講究反而丟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