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除草方案,這麼幹@不再讓草害遮住你的望眼...

搞種植的朋友,走訪過的業主基本上不是沒有管護技術,而是揪心的滿地的雜草,一年到頭就為除草就佔很大人工投入,收效很小。還很糾結,施肥過後,草長的油綠髮亮,就是作物長得差強人意,都說葉面肥省料見效快,可一旦噴施下去,絕大多數是漂移到草上,十天後又是番景象。

一、雜草,其品類眾多,二是數量級大,三是競爭性極強,四是防不勝防,一年四季輪番登場。

全年除草方案,這麼幹@不再讓草害遮住你的望眼...

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川東北這邊的雜草品種吶,反正大家是對它們眼熟。

有人會說,不是還提倡果園種草防草的嘛,為何還要費勁去除草?不管是怎麼個操作手法,那只是株行空地,樹盤底下,是要保證不能有草競爭。在實際栽培裡,我是沒見過中綠肥三葉草滿園的。行不行,朋友們可以去實踐佐證分享!

二、朋友們的痛點。

紛紛表示,自己很重視草的防控,但還是每年草害依舊,搞得心力交瘁。

雖然大家很重視,但有三個共性問題。一是不得要領。二是心急吃熱豆腐,一步到位一勞永逸。三是相信眼睛的感官,忽視潛在危險。

為什麼是這樣呢?

大家沒明白雜草的這個節奏。常常講"防除並重",很簡單的四個字,卻是除草的根本遵循,一點不為過。多年生雜草或已經長成氣候的草,此時大家眼睛都能看到,也是大家決定除草的信號,有草了才去除,除大草高草是大家操作手法。沒草就放鬆警惕,往往幾場雨或過一兩月,下波草就像殭屍來襲一樣。等草都長成氣候了,花的代價是很大的,不僅是農藥及人工,還有就是作物正是枝繁葉茂的時候,農藥會飄逸到葉背面,很快被作物吸收造成藥害。

三、我們怎麼做。

在微頭條,2月起就不間斷給朋友們提醒這段時間控草防草要點。

堅持一個時期幹一個時期的事;堅持防除並重;堅持防早防小。

早春往往是第一波草的開端。飛蓬、清明菜、蒲公英、豬殃殃、革命草...這些主要的品種,正是冒頭的時候,前幾個還是高杆草,大家不要等它們長大長高,一到兩輪葉片時,方便噴藥。都等它們長大開花了,那是費勁不討好了。

早春2-3月除草,重點是上述見綠的草。到4月份,一年生禾本科草又要萌發了,這個禾本科草就是雜草中的一股洪流,馬唐、狗尾巴、稗草...其最經濟的操作方式是芽前除草,在早春除草時,復配在一起,達到防除並重。而樹盤可以著重噴施芽前除草劑,特別是落葉作物,此時葉片還沒散開,噴藥也比較安全。早春溫度一般較低,噴藥最好加入滲透劑,增強噴藥效果。後期不能讓禾本科草結草籽,不然來年基數有很大,這裡就要做到防早防小,冒頭就打。

大家常用除草劑是草銨膦、草甘膦這類滅生性除草劑;芽前除草劑大多是丁草胺、乙草胺之類的,還有秀去津。芽前除草劑在露地噴施量要加大,而在覆膜時就要減量。還有一些專效性的除草劑比如精喹禾靈、唏草酮...在1-3片葉禾本科草是噴藥,高效專一性較好,個人認為唏草酮比起精喹禾靈來講效果更好一些。

除草布覆蓋樹盤也是個措施,但在施肥,尤其是水肥的時候,也顯得不便。

還有一個聽來的方法,在除草劑里加入碳銨,除草效果不錯,但我沒實踐過,有實操過得朋友可以分享效果。

除草是個堅持不懈的活,沒有一勞永逸的事。不然全國每年數以萬噸的除草劑怎麼用掉的呢!

說得不好,僅供參考。實在是不想去考慮何時怎麼除草的,關注起,會提醒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