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时,日军为了找出“装死”者,用一残忍手段

南京大屠杀时日军对被屠杀者尸体的处理,为求既将濒临死亡的重伤者全部杀死,同时又将尸体处理干净,便采取了焚烧的做法。这样残忍的处理办法,想靠“装死”躲过杀戮的可能很小。

日本记者本多胜一采访了一个化名“田中”的原日军士兵。田中详细叙述了1937年12月18日、19日两天屠杀、焚烧的血腥场面。

尸体堆积得很厚,要在黑暗中扒开尸体堆,确认上万具尸体中是否还有活着的,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于是,想到的办法就是火烧。尸体都穿着厚厚的冬棉装,因此着起火来不容易熄灭,并且可以照亮夜空,给作业带来了方便。衣服一着火,不管怎么装死的都会动起来。我们在尸体山的各处点起了火。火光中仔细看,可以发现,原来以为是死了的却还活着,他不能忍受灼烤,正偷偷地用手想把火弄灭。只要看到有动弹的,我们就立即用刺刀捅死他。在烟熏火燎中,扒开堆积的尸体,没完没了地继续着用刺刀处理的最后作业。(本多胜一著《南京大屠杀始末采访录》)

从这个日本士兵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们用火烧处理尸体,不光是为了毁尸灭迹,也是为了让装死的人暴露出来,免得他们逃脱后,揭露日军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时,日军为了找出“装死”者,用一残忍手段

1938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也曾披露了日军在对1万名左右中国男子进行屠杀后又焚烧的做法。报道说:

“一名十七岁的(中国)男孩来医院,他说有一万名十五到三十岁的中国男子于(1938年1月)十四日被押出城到轮渡旁的江岸上。在那儿,日军用野战炮、手榴弹、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多数尸体被推入长江,有的尸体被高高架起焚烧,只有三个人逃了出来。男孩推测,一万人中,大约有六千是军人,四千为平民。他的胸脯中了一弹,伤势不重。”(《南京大屠杀——英美人士的目击报道》)

这是一名非常幸运的男孩,他在日军严密的屠杀程序下,逃脱了最后被日军“补刀”的命运。靠焚尸来灭迹、避免有幸存者或装死,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极为常见,特别是在数量较大的集体屠杀中。

南京守军营长郭歧,曾经亲自访问过汉中门集体屠杀中的幸存者伍长德,事后在《陷都血泪录》中写道:

“有个警察,他是被捉到水西门将要惨杀而幸免于难的。大概这一次共有三千余人,一字儿站在空地上,后面用机关枪扫射,他未等子弹到来,即先趴倒装死,兽兵惨杀之后,为消灭痕迹起见,用汽油焚尸,分成几十堆,他被压在一个堆的下面,等到火着之后兽兵离开,他乃由火烧尸堆中爬出来,这是我亲自问过他的。”

这也是一位靠“装死”躲过日军焚烧的幸存者,他没被子弹打死,且刚好在尸体堆下面。很显然这样的幸存者非常少。大多数装死的人在火烧时,因为忍受不了剧痛,被日军发现后杀死。

南京下关码头遇难民众尸体

原日军第16师团第20联队第3机枪中队伍长牧原在《阵中日记》中,也记录了在汉中门外大批尸体被焚烧的情景。他在1937年12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午前8时出发去征发蔬菜,通过汉中门,向长江边前进。在汉中门外的一个地方,五六百中国军人的尸体,被烧得焦黑,重重叠叠堆积着。”

南京大屠杀时,日军为了找出“装死”者,用一残忍手段

(上图: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在南京下关长江边将屠杀后的尸体浇上汽油焚烧)

市民王恒山曾救助了一位从焚尸现场逃出的中国士兵,并了解到日军在汉中门外“二道埂子”殷德标宅中,将100余名被屠杀者予以焚烧的暴行。他说:

“(1937年12月)十五日晚九时,敌人口令一下,一群鬼子以刺刀乱戳,刺杀后再用煤油浇在尸体上发火焚烧。”结果有96人被杀死,并被焚尸,仅有7人受伤逃出未死。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斯迈思在一封致家人的信函中,叙述了日军将140名难民屠杀后加以焚烧的恐怖做法。他写道:

“今天另有一人跑回来,他的脸全部烧坏了,很可能眼睛被烧瞎了。他报告说他们140个人被绑在一起,浇上汽油、点火焚烧!太恐怖了!……死里逃生的那个人被压在下面,最后得以跑走……”。

这也是一位因处在人堆下面才幸免于难的幸存者。有许多日本方面的资料,记录了日军焚尸灭迹、补刀装死者、或受伤未全死者的现场景况。原日军士兵井家又一在日记中,记述了1937年12月22日,在古林寺附近将161名中国人屠杀后加以焚烧的情景。他写道:

“黑暗中鼓着劲刺杀,刺逃跑的家伙,啪啪地用枪打,一时这里成了地狱。结束后,在倒着的尸体上浇上汽油,点上火,仍活着的家伙在火中动了再杀。”

原日军士兵冈本健三曾介绍在南京机场附近,将四五百具被屠杀的尸体进行焚烧的情况。他写道:

射击开始,有人抢先夺路而逃。即使逃跑,但因为到处都架有机枪,结果也必然被枪杀。当时估计被杀害的有四、五百人。事情结束后,日本军把路轨堆起来,上面放着尸体,下面塞进木柴,浇上汽油后统统焚毁。”

在这样日军防守严密的屠杀中,屠杀后又用汽油彻底焚烧的情况下,即便是装死,即便是刚好埋在人堆下,也不可能幸免于难。也就不会有幸存者讲述被屠杀的情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