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12種修辭手法詳解+練習

文章中運用修辭方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鮮明、生動。

我們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等。

但是大部分的小朋友區分不了,因此,我認為很有必要詳細講解一下:


一、比 喻

1、定義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


2、三個要素

(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係的詞。


3、常見比喻詞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彷彿、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等。


4、典型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雲彩像潔白的羽毛,輕輕地飄浮在空中。

(4)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裡。


二、擬 人

1、定義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2、表達效果

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3、典型例句

(1)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2)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

(3)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三、排 比

1、定義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2、表達效果

(1)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

總之,排比的行文有節奏感,琅琅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2)公園裡的花五顏六色,有紅的,有白的,有黃的,還有粉的。

(3)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這樣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這樣的淳樸和謙遜。


四、誇 張

1、定義

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誇大或縮小。一定要注意: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豪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2、三個要素

(1)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2)縮小誇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3)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2)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3)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4)教室裡安靜得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


五、借 代

1、定義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繫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


2、表達效果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一隊“紅領巾”,一片歡笑。

(2)上面坐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六、對 偶

1、定義

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表達效果

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於記憶。


3、典型例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3)霧裡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萬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杯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


七、設 問

1、定義

說話、寫文章時,為了強調自己的看法或結論,有時先提一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後由自己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可以直白的說就是自問自答。


2、表達效果

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從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2)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幸福生活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我們的雙手創造的!


八、反 問

1、定義

反問就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中。用問的預期表達確定的意思或加重語氣。


2、表達效果

反問表達的意思更堅定,使讀者確信無疑,毫無辯駁、懷疑的餘地,進而達到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3、典型例句

(1)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2)難道這不是真理嗎?

(3)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嗎?


九、雙重否定

1、定義

漢語有兩種類型的否定句式:一是一般的雙重否定式,這是連用兩個否定性詞語造成的(如:不得不);二是特殊的雙重否定句式;這是由一個否定性詞語和一個反語語氣連用造成的。


2、表達效果

雙重否定有表達肯定、強化語氣等功能。


3、典型例句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進各自的洞裡。


十、引用

1、定義


引用:在說話或寫作中引用現成的話,如詩句、格言、成語等,以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辭方法。引用可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並加上引號,或者是隻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號,但是都註明原文的出處。


2、表達效果

深化主題。


3、典型例句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十一、反覆

1、定義

反覆就是通過一遍一遍地重複個別詞語或句子,以達到強調的目的。


2、表達效果

反覆的句子有節奏感,琅琅上口,能夠起到加強語氣的效果。


3、典型例句

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十二、頂針(頂真)

1、定義

用前面句子結尾的詞語作下面句子的開頭,鄰接的句子首尾蟬聯。也作頂針,又叫連珠。


2、表達效果

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

抒情寫意,格調清新。

狀物敘事,條理清晰。

總的說來:環環緊扣,引人入勝。


3、典型例句


(1)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

(2)我出了村就過了河,過了河就進了城。

(3)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4)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script>/<script>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份判斷修辭手法的練習,看看你是否已經掌握這些修辭手法:


小學語文:12種修辭手法詳解+練習

參考答案:


1、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擬人)

2、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比喻)

3、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比喻)

4、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比喻)

5、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擬人)

6、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誇張)

7、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排比)

8、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對偶)

9、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這樣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這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排比)

10、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誇張)(反問)

11、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誇張)

1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對偶)

13、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誇張)

1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設問)(比喻)

15、這清閒的生活還有什麼能夠代替?(反問)

16、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湧澎湃。

(頂真)

17、幸福生活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我們的雙手創造的!(設問)

18、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頂真)

19、同學們向在校園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排比)

20、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比喻)

21、灰雀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唱歌。(擬人)

22、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比喻)

23、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裡頻頻點頭。(擬人)

24、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裡,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裡, 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裡。(排比)

25、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擬人)

26、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擬人)

27、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反問)

28、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走在街上溜達。(排比)

2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比喻)

30、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蝦全身披甲,划過來,划過去,樣子挺威武。(擬人)

31、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喻)

32、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反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