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好習慣要“知而後行”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幾乎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疫情在給我們帶來不安的同時,也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審視生活。疫情改變了我們哪些生活習慣?改變了哪些家庭觀念?疫情期間形成的生活方式是否值得長期堅守?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湛江部分市民。

    突如其來的疫情,為人們的衛生習慣改變按下了快進鍵。在湛江,戴口罩、勤洗手、聚餐使用公筷公勺、實行分餐制、排隊時相距一米以上漸成新風尚,這是每個人都樂見的。

    湛江人的衛生習慣隨“疫”而變,既讓抵禦病毒、保護健康的屏障更加牢固,也為打贏這場戰“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也面臨著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風險和壓力,具有不確定性。在這樣一個重要關口,只有把良好的衛生習慣延續下去,慎終如始,才能避免疫情再度蔓延擴散。

    令人遺憾的是,當下非常不易培養起來的好習慣,一部分人又開始有所懈怠,口罩開始戴不住了,洗手也沒有原先那麼認真了,排隊時“人貼人”的情況又多起來了……儘管大多數人也意識到哪些行為會產生“負能量”、哪些生活方式有“負作用”,但往往只圖一時快活、不顧未來代價沉重。歷經戰“疫”歲月,我們更加懂得抗疫成果來之不易,必須時刻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退一步講,就算疫情消失了,但我們並非生活在無菌環境中,良好衛生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需要一以貫之,而不是一天兩天的心血來潮或者信誓旦旦。

    能不能把好習慣堅持下去,需要每個人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所以說,對疫情防控所積累的好做法、形成的好經驗,既要系統梳理和重新審視,更應固化延續下去,併成為一種常態。只有實現健康觀念的更新和價值排序的重塑,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實,才能“習慣成自然”讓每個人真正享受到品質生活。

    保持好習慣需要“知而後行”,從思想認識上一點點領悟,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做起,久久為功才能逐步見效。一方面,彌補健康知識缺失的“欠賬”,不能“偶爾為之”,而應走向制度化、系統化、精準化,讓健康常識普及像電影和音樂一樣流行起來,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形”,並避免生活中的各種健康誤區;另一方面,在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上要樹立規矩意識,從培養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從我做起,從管住嘴、邁開腿做起,將健康理念真正昇華為科學、綠色、文明的現代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