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才有的味道:煎餅卷大蔥

一直覺得,出了山東就吃不到正宗的山東煎餅了。

清代蒲松齡曾作過一篇〈《煎餅賦》,裡面寫到“(煎餅)圓於望月,大如銅錚,薄似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正宗的山東煎餅正是如此。

山東才有的味道:煎餅卷大蔥

山東人“攤煎餅",原料可以是麥子、高粱、玉米、穀子、地瓜等,因需要不同而自行搭配。在攤煎餅之前要把這些原料磨成糊狀,發酵後即可使用。

攤煎餅的鏊子是特有的,沂蒙山區的農家幾乎家家必備。它實際上為鑄鐵製成的圓形鐵板,直徑一般在50~80cm之間,平整光滑,中間稍有凸起。再就是一個耙子,一個木板上安有一個把手,可以用手拖拽。

山東才有的味道:煎餅卷大蔥

鏊子燒熱以後,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餅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著鏊子攤一圈,煎餅糊所到之處迅速地被凝固一層,就形成了煎餅。

好的煎餅要薄如蟬翼,厚度均勻。這不但要求煎餅糊磨得要細,稀稠適當,最重要的還在於攤,手要麻利,火候還要適當。過去要考察新媳婦會不會幹活兒,攤一次煎餅就能知道。

山東才有的味道:煎餅卷大蔥

剛從鏊子上揭下來的煎餅最好吃,又薄又脆,帶著糧食的甜味和清香。將冷卻後的煎餅疊在一起,在上面蓋上布,這樣就能長期保存。

山東人吃煎餅是一定要卷很多層的,卷得結實,才吃得香。最經典、最普遍的吃法,當屬煎餅卷大蔥了。拿一大塊煎餅對摺幾下,捲上一根水靈靈的大蔥,抹上醬,撒點鹽,口感鮮嫩,味道十足。

山東才有的味道:煎餅卷大蔥

山東人對煎餅有著特殊的感情,走到哪裡都習慣塞一摞煎餅在包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