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菜鳥外科住院醫師的自我成長(一)

【前言】

【雜談】001 - 淺談菜鳥外科住院醫師的自我成長(一)

由於種種原因,在完成規培(一階段)之後,我曾經有一年餘的時間基本上沒有從事臨床工作。對這個專業有所瞭解的人都應該能體會,外科醫師的成長是一個逆水行舟的過程。在那樣一個關鍵的時間點上脫離一線,某種程度上來說無異於自廢武功。自從換了工作單位,重新回到外科住院醫師的角色以來,過去的三個月裡自己確實也感到了諸多不適,包括但不限於——技能生疏、知識匱乏、思維枯竭、值班焦慮,等等。上述常見於第一年的住院醫師的問題,在我這樣一個第五年住院醫師的身上,想必是不經常也不應該出現的。

這一段經歷促使我對於“菜鳥外科住院醫師的自我成長”這個命題進行了一些思考,也和一些正在進行規培(一階段)以及完成了規培(一階段)的住院醫師們進行了交流,從而有一點微小的看法供大家參考。在開始正文之前,還有必要明確一個問題,即,“菜鳥何謂”?原則上說,外科醫師的各方面素質應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提高。但由於我國存在著較為多樣化的醫學教育體制,導致很多較為年長的住院醫師無法得到很好的臨床訓練,也沒有具備與其年齡相匹配的水平(當然也有像我這樣是因為自己不爭氣所導致的)。反過來說,在我身邊存在著一些優秀的年輕住院醫師,在臨床上表現除了超乎自身年齡層的成熟水準。所以總體來說,一個外科住院醫師的成長,一方面當然要靠自我奮鬥,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無論年輕抑或年長,總是要經歷一個“你我皆菜鳥,大家都苦逼”的階段。如果在剛開始進入這個階段的時候,就能想明白一些問題,那麼有大概率事件是可以在三年的規培(一階段)結束之際順利進階為真正的所謂“高年資住院醫師”。反之,如果一些關鍵的問題始終沒有想明白,甚至壓根沒有想過,那麼規培(一階段)也好,專培(或二階段)也罷,無論怎麼個培法,有大概率事件是會如我一樣始終停留在菜鳥階段苦苦掙扎。

接下來進入正文。

【正文】

1、認清自己

按照我國現行體制,本科畢業以後,要進入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大家在這個階段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通常是自我定位不明確。我們都知道,原則上來說,規培是以二級學科為培訓範疇的,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等。舉個栗子,如果你的身份是碩士研究生,那麼無論你的導師所從事的專業是xx外科、x科還是其它什麼科,你的身份都是“外科學研究生/外科住院醫師”,而不是“xx外科學研究生/xx外科住院醫師”。同理,如果你是以其他背景或身份(例如科研博補轉)進行外科住院醫師規培,那麼你的身份依然是“外科住院醫師”。所以外科住院醫師正確成長的第一步,是要認清自己,明確定位,不要再有“我是骨科學研究生/我一個骨科研究生,憑啥輪轉普外一年半”這種錯誤觀念。

看到這裡有人會反駁說,我們學校/醫院的培養方案就寫著我是xx外科學/外科學(xx外科方向)研究生(或者xx外科規範化培訓)。那對不起,說明貴校/院相關負責人顯然也沒搞明白最基本道理,所以你犯不上和他們一起犯糊塗。

至於為什麼說明確自我定位這一點很重要,今天寫不動了,留待下回再嘮叨。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