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是一場全民接力賽:上半場是醫生,下半場是我們

疫情之後,我們還有一場經濟危機

國內的疫情危機總算快解除了,可它導致的經濟危機卻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解除。

對抗病毒,醫生和護士是主力軍,而激活經濟,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挑戰。


抗疫是一場全民接力賽:上半場是醫生,下半場是我們

這是一場接力賽


小區群裡有人說,因為歐美國家疫情越發嚴重,90%的訂單都取消了。

目前還沒有權威數據表明疫情對中國出口率的確切影響,可是對於每一個被影響的個體而言,就是100%。

朋友的培訓學校因為這場危機,錯過了最佳招生時期,一分錢進賬沒有,房租和工資卻照付不誤,兩個月就倒貼了60多萬。對於一個小型培訓機構,這樣的財政赤字幾乎是致命的,所以他緊急調整了今年規劃,只求活下來,不再繼續擴張。

我們家附近的小工廠,最近兩個月已經有70多家宣佈破產了。

推而廣之,可以想象這次疫情對小型工廠的衝擊得多大。工廠都沒了,工人又該何去何從?有個朋友的親戚,冒著生命危險從老家返程,到了卻發現自家工廠已經關門了,崩潰得在門口大哭。

這個不想說太多了,每個人都是親歷者,受害者。過度渲染苦難,徒增傷悲。

總之,經過這次疫情,我們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市場經濟的崛起離不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平時代,我們才能夠放心地折騰。現在,我也對上輩人為何對穩定工作看得那樣重,有了更深的體會。動盪的時代,就像汪洋大海,徒手游水實在太難,有一葉扁舟也會安心不少。

曾經叱吒商海,意氣風發的朋友們,這時候,都有點羨慕公務員,老師了。要知道,不久前,他們還言之鑿鑿地說自己絕不願意做這種一眼望不到頭的工作。

真是,2個月河東,2個月河西。時代的浪潮向我們衝過來時,幾人能躲過?

順應潮流,才能生存

不過,作為被時代選擇的行業,醫藥、口罩、防護服制造廠卻突然變得火爆起來。很多大型企業,都改裝了生產線用於生產口罩,比如五菱、比亞迪、上海一汽、水星家紡、波司登、中石化、富士康、格力等等。

抗疫是一場全民接力賽:上半場是醫生,下半場是我們

生產口罩


一眼望過去,但凡條件具備的都被徵用了,想必它們從來都沒有想過會有這一天。為了支持大家生產和出口口罩,國家還開通了專門審批通道。

三四線城市的小工廠也紛紛加入其中,比如我姐公司,本來生產內衣的,現在也開始做口罩了。還有幾個朋友投資了口罩加工廠。我弟也被幾個朋友叫去調試口罩機了。

朋友圈各路微商,也紛紛賣起口罩來。往往幾十萬個口罩,幾塊錢一個,都瞬間被搶購一空,也讓我在線見識了大家的消費能力。

可以說,這是一場”口罩的狂歡”。凡是跟口罩有關的生意都異常火爆。

現在,我甚至有一種感覺,閉上眼就覺得眼前全是口罩。

在這個時候,口罩和防護服就是奢侈品,誰還在乎春季時裝週?能好好活著就很快樂,誰還敢去浪?有一份工作就很知足,誰還挑三揀四?

人說,疫情是面照妖鏡,照出了千人千面。我覺得,疫情也是頂級操盤手,不聲不響地改變了商界格局。

第一次,我對“順應時代潮流”有了這麼深的感觸。

三個問題,幫你找到出路

上面講的這些都是大環境,身在其中的我們註定要被影響。

無論是被時代拋棄的人,還是被時代選擇的人,都得好好活下去,畢竟未來的路還很漫長。

昨天有人問我,出路在哪裡?

她是那個不幸被時代拋棄的人,我也算是。之前規劃好今年做培訓學校的,但是現在形勢不明朗,暫時作罷。幸好,還能寫稿,不至於顆粒無收。但是,最近卻越發覺得文人其實很無奈,不深入生活,寫出來的東西,力量太輕薄了。

現在想想,活著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浮雲。只是,平時被城市的浮華迷惑了心智,看不清也看不明。


抗疫是一場全民接力賽:上半場是醫生,下半場是我們

路在何方

到底要怎麼活下來?

如果說,以前都是被動地適應這個社會,那麼現在該主動地好好審視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我覺得以下3個問題十分關鍵,跟大家分享一下。

1、需要就是商機。

很久以前讀過這句話,現在來看,更覺得有道理。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改變不了人性。人只要活著,就有各種各樣的慾望需要被滿足。

教師、公務員之所以不會失業,就是因為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他們。

2、給別人提供一個幫助,你就能找到商機,幫助越專業,越難以被替代。

想一想,自己到底有什麼特長是對別人的生活有幫助的呢?

這兩個問題的本質就是供需關係。

比如現在,大家都需要口罩,所以製造口罩的人就不會失業,若不具備生產能力,註定只能抱憾離場。

所以,一定要找到這種供需關係的交叉點,那才是自己能做的事情。

2、獨創性。

隨著越來越多工廠復工,以中國的生產力,口罩市場馬上就會飽和,所以客觀來看,並不是長久生意。

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競爭,要脫穎而出,就得充分了解這個市場,並努力凸顯自己的獨特性。

生產一次性口罩不難,但能生產防護服的並不多,所以現在能生產防護服的工廠更具有優勢。

找準自己的優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過度思考,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這些話,我也曾跟一個跟我倒苦水的朋友說過,不過他聽完並沒有覺得豁然開朗而是依舊一臉鬱悶地嘆氣:“可是我沒什麼特長啊?什麼事情都有人做了,我實在不知道要做些什麼。如果有一技之長,我就不用鬱悶了。”

其實呢?他有很多別人沒有的資源,只是沒有決心去踐行。再好的想法,如果不付諸行動,只能永遠是空想。即便生來平凡,但敢於去嘗試,並懂得不斷反思,不輕易放棄,也有成功的機會。

在頭條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昨天偶然刷到一個叫臧鋒Kiven的博主,只發布了66個短視頻,粉絲卻有100多萬,平均每個視頻的播放量都是幾十萬。

抗疫是一場全民接力賽:上半場是醫生,下半場是我們

藏鋒頭條數據


他的視頻主要記錄在印度的日常,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精心剪輯的畫面,和所有人平時出去玩拍的旅遊視頻差不多。

我跟朋友說,自己寫了半年多,粉絲不過500,想想實在不公平。

他說:你也可以去啊。

我想了一下,發現自己並沒有這樣的勇氣,也因此想明白了自己粉絲為什麼還沒有過千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想法和機遇,而是走出去的勇氣和決心。

那個朋友和我都被某種“恐懼”“顧慮”支配了。網易公開課上有一個課程叫“如何停止過度思考每件事”。我們習慣認為“三思而後行”是優良品質,事實上,有時候想得太多反而不好。

大多數時候,過度思考是由恐懼引起的,通常是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遺憾的是,過度思考並不一定會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相反過度思考會讓我們停滯不前,從而加劇我們對結果的擔心,導致拖延和壓力。

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我們可以把這看作一次學習的機會。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失去一切,如果在自己可承受範圍內,不妨大膽地試一試。


抗疫是一場全民接力賽:上半場是醫生,下半場是我們

想到達遠方,現在就要啟航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