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李纲:一身关社稷,千古镇湖山

上世纪70年代初,老家亲戚送我一本《说岳全传》,当时,这是一本正宗的“黄书”,不过,并不是现代意义的那种色情书籍,因为,在那个时代,所有“封资修”的书,皆可称为“黄书”。

虽然书是讲岳飞的,但却可冠以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等等罪名,加上纸张发黄,称为“黄书”,名副其实。

借着返程火车节头处昏暗的灯光,摇晃中一气读完,认识了很多书中的人物,其中包括一代抗金名将李纲。

这是我个人拥有的第一本古典小说,虽然缺头少尾,依旧是珍惜无比,在那个书店几乎看不见一本小说的时代,有着这样一本书,那还是要承担着一定风险的,所以,藏之箱底,绝不示人。

相比岳飞或韩世忠这些一等一的抗金名将,李纲是不太出名的,大约名声同“三呼过河杀敌”而亡的宗泽在一个层面上,他应该算是文臣集团中的抗金派领袖,在北宋亡而南宋立的衔接时代,他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徽宗年进士出身,曾任兵部侍郎及尚书右丞等职,金兵南侵,他成功领导了东京保卫战,但不久即遭罢黜,被贬京城,赵构南渡后,一度起用他为宰相,但仅77天又被罢免。

他被一贬再贬,再后贬至海南,遇赦后移居福建泰宁丹霞岩。绍兴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旋病逝,时年58岁,后被追赠少师,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有宋一朝有不杀文人和谏臣的祖训,至少在公开场合下是不敢的,朝廷对即使恨之入骨的臣子,最大的惩罚就是贬到最远,最穷的地方地,而海南岛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当年的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这李纲也享受了这个待遇,可见皇帝对他有多恨。

一位毕生殚精竭虑,为国为民的大忠臣,为何皇帝对其如此的痛恨,以往都归于奸臣当道,赵构昏庸,其实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如果结合时局来细致分析,当有不一样的认知。

他生性耿直,中进士后曾官至监察御史,“以言事忤权贵”,被贬为起居郎,初入仕途就遭挫折,但他并不以为事,依然我行我素,一如既往,“虽九死其犹未悔”。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李纲是抗金最坚决的,早在徽宗朝的他,就上书言事,要求改革弊政,停止暴敛,整治军备,加强边防,这些按说都是满满正能量的好建议,但是,也许是越级言事,还是文中言辞激烈,引起了宋徽宗的愤怒,以“议论不合时宜”为由,将他被贬去福建沙县当了个收税的。

六年后他才被召回朝,时值金军两路攻宋,直逼汴京城下,在此紧急的情况下,李纲刺血上书,要求宋徽宗将帝位禅让给太子,以此号召全国军民在新君领导下,抗击金人入侵。

李纲被授兵部侍郎,担负保卫汴京重任,他指挥军民加强防务,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亲自登城督战,终于将金军献击退。

继而金人行诱降之策,要求割地赔款,李纲当然是坚决反对,但是,最后朝廷还是答应将北方三镇割让给金人,李纲遂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夔州,即今重庆奉节。

他遭贬后不久,金人便挥师南下,很快又包围了汴京,此时宋钦宗又想起能力挽狂澜的李纲,急派人突围召其来京,但李纲还未赶回时,靖康之难便已发生,北宋亡国。

赵构在商丘建立南宋,顶住压力启用李纲为右相,李纲是强烈反对一切议和的言行,竭尽思虑,组织抗金,组建军力,实施纵深防御体系,推荐宗泽出任东京留守,支持民军的一切抗金行动,并坚决要求杀掉曾当过几天伪皇帝的张邦昌。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在他的坚持下,张邦昌被赐死,但是,他“只知战,不知和”的观念却不为朝廷接受,“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继而是“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这样的看法和要求李纲下课的呼声,弥漫于整个朝堂之上。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李纲最终是被同为主战派大将张浚的弹劾而遭罢免,按说二人都力主抗金,是一个阵线之人,如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个中的缘由实在让人有些费解。

不过,赵构死后继任的皇帝,被后世称之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宋孝宗有句评价,他说李纲是“志广才疏,其张浚之徒欤” ,将二位主战之人归于这样一类人,而二人之间还打内战,实在是有些让人伤感。

李纲被一贬再贬,从湖北到湖南,直到海南,被赦放还后居福建,闲居3年后,知潭州,荡平横行在湖湘之间的盗匪后,再次闲居,直到7年后逝世,一代抗金领袖,带着遗憾愤然谢世。

作为只知抗金不知知议和的领袖,李纲在后世无论哪个朝代,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之人,被后世讴歌至今,但是,如果从当时的局势来考量的话,还是有很多商榷之处。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就个人品德来看,李纲是一个无可挑剔的道德标杆,他为国家竭尽全力,将生死置之度外,不让一寸土地失于外邦之手,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位值得歌颂的忠臣良将。

战与和,要根据时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后方能决策,只有如此才是一位识大体的政治家,而不能不顾实情,仅靠着血气方刚和一腔热血,一味言战,而使得民众受害,国家遭损,甚至再次面临亡国之危。

不是所有的抗争不屈都是英雄,不是所有的委曲求全都是投降,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硬拼是没有好结果的,双方战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李纲这般坚持力战,只能是自取其辱。

即使在数十年后的韩侂胄,他贬秦桧,赞岳飞,一通的忙活,举全国之力对金开战,尚被打得头破血流,不但自己身首异处,还又订立了更加屈辱的条款,更何况是在金人强盛之时。

想那宋真宗之时,大宋朝的军力不可谓不强,至少要比承平日久的徽宗朝要强了许多,在同辽国鏖战二十几年后,尚能够与其签订 “澶渊之盟”,为大宋赢得百年安宁,也造就了大宋百年的繁荣,孰是孰非,这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而李纲正是一个缺乏大局观的政治家,时值金人军力正盛之际,以宋军的颓败之势,去同那“金人不满万,满万无人敌”血拼,无异于驱羊入狼群,自取其辱。

这在靖康之难前,李纲的作为,实在是很不适宜的,正是他的英雄情结,将大宋王朝逼到了亡国的境地,甚至可以说,靖康之难是他直接造成的。

靖康之难前,金人本不想同北宋开战,因为他们刚将大辽击败,虽然士气正旺,但面对辽阔的原辽人控制的地域,他们在人力上捉襟见肘,根本无力再启战端,同大宋王朝作战。

而正是在这时,作为金人盟友的宋朝,却企图乘机占领金人的土地,不思后果地处置张觉事件,主动挑启战端,将自己送到金人的面前挨打,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愚蠢之极的做法。

作为宋朝军事负责人的李纲,在靖康之难前同金人一系列交集的处理上,一以贯之的以其强硬的态度对最高决策者施以影响,在同金人作战,一败再败之后,仍然认不清形势,不但在两国订立协议后,鼓动宋钦宗背地里下旨,让已割让的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的民众抗金,还乘金人退兵之际,全然不顾此时的赵构和张邦昌还在金人当人质的现实,突袭金军主帅大帐,再一次将金人激怒。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大宋王朝一再违背盟约,花样作死,金人实在不想同这不讲信用的朝廷当邻居,即使不能灭掉这个大宋王朝,也要换个人来主持这个邻居的家族;于是,在迎头痛击了大宋军后,兵锋直指汴京,最终酿成了靖康之难,大宋王朝为自己的无知和无信,吞咽下了苦涩之果。

金人也知道,以他们的实力,是无法将宋朝一举吞并的,所以,他们的目的只是掠夺人口,而宋朝廷的行为,正好籍以口实,在掠夺了大量人口和财富后,他们只能扶持傀儡政权后北归。

作为刚上位当了皇帝的宋钦宗,既想着借反抗金人立威,又知道按当时的实力是打不赢这场战争的,所以,他一直是处于左右不定的两难之际,正是在李纲的左右下,求和不成,战争不胜,最后是以亡国为代价,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南宋立国后,他力主诛杀张邦昌,对这为保全汴京一城民众而被迫上位的伪皇帝,其实人人都知道他并不是卖国贼,因为从他几十天当皇帝的过程看,从第一天开始就在为推翻自己而作努力,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旦知道赵构建立南宋,立即去掉帝号前来投靠,对整合南宋抗金资源是有着极大功劳的,这点赵构心知肚明,所以,并不治其罪,反而还继续让他在朝当官。

但是,李纲是不能容忍像张邦昌这样的人存世,以他的性格,与这曾投降金人的“卖国贼”是不共戴天的,因为在他看来,宁愿战死也不会投降,忠烈报国高于一切,至于满城军民的性命,则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于是,在李纲的坚持下,张邦昌最终被赐死,因为张邦昌虽为僭越,但实出无奈,这点全国人民都清楚,所以,以给他安罪名时,并不是叛国罪,用的是不着四六的“淫乱后宫”之罪,这实在是有些让人无语了。

张邦昌是被宋朝公开处死的唯一文臣,也是整个大宋朝杀的两个一品大员之一,另一个是岳飞岳王爷。

处死张邦昌的后果很是严重,因为这其实是阻断了整个沦陷地军民回归之路,也使得被迫投降金人的宋朝军人,只能死心塌地的为金人效命,与南宋政权为敌了。

赵构在江南立足后,很希望在民众中威望甚高的李纲来为他主持大政,在李纲出任宰相后,向皇帝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整顿防御,二是杀张邦昌,三是准备北伐,迎回二帝,一雪前耻。

面对刚立国的南宋朝,如何能迅速安定民心,维持局面收拾人心、稳定残局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除了第一项建议外,另外两项都是赵构不愿为之的,尤其是迎回二帝,这是戳到了赵构的痛处。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岳飞曾经也是高调要行此事,但后来他也改口,称要迎回“天眷”,天眷者,皇帝亲属也,连岳飞都知道将这两位旧皇帝迎回来会让赵构很难堪,而这李纲却分不清轻重,坚持这一看似堂堂正正的正义之举。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常言道天无二日,这赵构当皇帝实在是一种偶然的机遇,李纲和岳飞这一众人,坚持要将徽钦二人弄回来,这无异于又找来两个太阳,这将赵构置于何地,于是,赵构无奈,只好将其罢免。

然而,尽管李纲为赵构所忌恨,但他对于大宋王朝是忠心不移,如赤子般的恋母情结,贯之始终;正如后来《宋史·李纲传》对他评价:“纲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曒曒焉挽其裳裾而从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纵使虐我千百遍,我心不改如初恋。”

观李纲的一生,刚直不阿,一心抗金,宁折不弯,他一生几起几落,初心不改,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忠君爱国,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他出将入相,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

但是,他却并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不能审时度势,以个人英雄情结陷国家于危亡之间,凭着一腔热血,期冀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最终为朝廷所忌,弃而不用,惨遭贬谪,报憾离世,岂不让人伤哉。

李纲是进士出身,于文是纵横飞扬,著述颇丰,清代文学文家刘刘熙载曾价道:“李忠定奏疏论事,指画明豁,其天资似更出于陆宣公上”。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他写有许多诗词,抒发了自己的报国情怀,但是,最为著名的便是这首《病牛》了。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是李纲最著名的一首诗,自古诗言志,此诗看似咏牛,实为自喻,借“病牛”来抒发自己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淑世情怀,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家国一体的崇高思想境界,但其中的悲情之状,也是寓在其中,读来亦为李纲一掬同情之泪。

诗写得好,词更是了得,有宋一朝的文人于词是最为上心的,也是一种风尚,李纲的词主要是为抗金鼓与呼,他一览祖国壮丽山河,想起当前的破碎之状,感慨万千。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这首词名为《六幺令》,词前有个小序为“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贺方回就是因写“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被后人称为“贺梅子”的贺铸;但贺铸在靖康之难前两年就离世了,所以,这首词应该是写于贺铸逝世之后。

《金陵怀古》是个很传统的题材,这首词写于鄱阳席上而并非是在金陵,可见李纲是借题发挥,以此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情怀。

滚滚长江汹涌而来,云雾惨淡,六朝繁华也随着《玉树后庭花》,沉寂在一派清冷的寂寞空阔之中,只有远处,还传来稀疏的古刹钟声。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朝代兴亡,月圆月缺,树木无情,潮起潮落,一切都成了过往,唯有如自己一般的迁客,在寒冷的清秋中,感叹着时光易逝,“可怜白发生”的逆旅之艰辛。

但是,纵然如此,亦难夺壮士之志,他用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来比喻自己内心的高洁,展示的是李纲不畏严寒及抗金报国的一片忠心,表达的是他处板荡乱世之际,坚贞不屈的磊落之志,读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不管后世对李纲有如何的评价,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已任之忠贞之士,他应该受到赞扬,虽然他在性格和对时局的判断上有所不足,但无损于他忠心耿耿的坚贞形象。

直如朱熹所言:“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