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多措並舉高品質推動城市建設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近日,鄭州印發《鄭州市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以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優化城市佈局,堅持實施項目帶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核心板塊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與生態綠化、城市改造更新等項目,3年內共計劃實施2443個項目,力爭完成投資8143億元。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助力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堅實的城市環境基礎。

打造32個核心板塊

鄭州市按照“產業主導,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原則,規劃32個城市建設核心板塊,將核心板塊著力打造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城市建設的新亮點和城市結構的關鍵點。32個核心板塊共實施373個項目,投資2150億元。2020年6月底,核心板塊完成城市設計,3年內項目基本落地,5年內建成初具規模,帶動新老城區統籌協調發展,推進中心城區轉型升級,實現“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外聯”的發展目標,展現古都新魅力新活力。

東部“強”起來,明確以鄭東新區為依託,統籌經開區、中牟縣部分區域,統籌國家自貿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國家大數據綜試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等戰略平臺建設,打造全省對外開放窗口、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

南部“動”起來,明確依託航空港實驗區,圍繞“樞紐+口岸+物流+製造”,完善以航空樞紐為帶動的多式聯運體系,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經濟引領區、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高地。

西部“美”起來,明確統籌高新區、中原區等西部區域發展,將其建設成為城市生態屏障、全省創新創業最活躍區域,讓美麗人居、美麗生態、美麗經濟成為西部的鮮明特徵。

北部“靜”下來,明確圍繞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打造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文化演藝中心)。

中部“優”起來,明確通過城市有機更新,激發老城區活力,彰顯中原文化魅力,真正把鄭州厚重的中原文化展現出來。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據瞭解,鄭州將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圍繞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無水港、軌道交通等方面建設,構建通達全球、輻射全球、銜接高效、域內暢通、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樞,到2022年底初步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鄭州機場客運量達37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72萬噸。

在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到2022年底,完成投資65億元,累計供水能力達到222萬立方米/日,滿足1000萬人日常用水需求。在供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到2022年,完成投資額200億元,新增供電能力300萬千瓦,解決市區主要供電斷面受限、供電能力不足問題。

在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建設方面,2022年底實現全市域5G室外全覆蓋,完成中國聯通5G區域級網絡雲中心、中國移動5G核心網大區中心等一批重要信息網絡基礎項目建設。

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通過三年時間,新增垃圾日處理能力7000噸;2022年底前,建成投用鄭州新區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南曹汙水處理廠2個項目,新增日汙水處理規模45萬噸。

在構建優質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2020年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100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達到5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穩定在95%以上,普惠性資源覆蓋率穩定在90%左右。同時,高標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每年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30所以上,每個縣(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所以上。2020年杜絕超大班額,2021年徹底消除大班額,2022年鞏固成果。班額符合國家標準,小學和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此外全面推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加快推進市區15所高中階段學校建設,2022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5%,及積極推進新建一所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等。

鄭州多措並舉高品質推動城市建設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改進城市管理與改善人居環境

城市道路實施“一環十橫十縱”綜合改造。圍繞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總體佈局,鄭州實施城市道路綜合改造工程,推出“一環十橫十縱”道路綜合改造。該工程全長約388公里,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實施8條路,分別為:嵩山路、黃河路、京廣路、航海路、經三路、未來路、桐柏路、開元路,計劃2020年9月底完工;

二期工程實施7條路,分別為:北三環、西三環、東風路、建設路、花園路、隴海路、江山路,計劃2020年9月份開工、2021年3月份完工;

三期工程實施10條路,分別為:文化路、農業路、大學路、中州大道、南三環、長江路、三全路、東三環、金水路、中原路,原計劃2021年4月份開工、2021年12月份完工,現力爭2020年底前開工。

目前,鄭州各轄區特別是7條試驗段涉及的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四個轄區,625處違建已整治613處,完成率98%。正在進行道路改造、人行道改造、管線遷改、外立面整治、綠化移植等施工。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共有3226處違建已整治1080處,完成率33.5%,正在組織開展施工招標等前期工作。

鄭州多措並舉高品質推動城市建設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市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833個。2019年4月,鄭州市政府出臺《鄭州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11月,按照市“雙改”會議精神,對原《方案》進行修訂完善,出臺《鄭州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通過改造提升,使我市老舊小區基本達到 “園區道路平整、綠化種植提質、路燈廊燈明亮、樓宇標識清晰、車輛管理有序、線路管網規整、建築外牆美觀、安防設施齊備、管理組織健全、物業服務規範”的目標。

據統計,按照《方案》確定的改造範圍,鄭州市主城區共有1833個小區納入綜合改造,涉及7584棟樓,2469萬平方米,居民30萬戶。截至目前,完成改造110個,正在施工689個,正在施工招標417個。

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涉及7大項72小項。2019年11月15日鄭州市改進城市管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工作動員會以後,市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指揮部,以打造“整潔、有序、舒適、愉悅”城市環境為目標,推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日常管理,改善人居環境,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決定用兩年時間對城鄉結合部進行全覆蓋、全方位、立體化、高標準整治提升,著力解決城鄉結合部管理粗放,基礎設施水平低,整體面貌差等問題,努力將城鄉結合部打造成為一個無垃圾積存、無黃土裸露、無散亂汙企業,基礎設施全覆蓋、城市功能全配套,與主城區城市管理零差距、城市形象同提升的美麗區域。

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整治範圍共涉及12個縣(市、區)、開發區轄區內36個鄉鎮辦的354個行政村(社區),面積達1516平方公里。整治內容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環境綜合整治、農村人家環境綜合整治、市容市貌環境綜合整治、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優化產業結構以及“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等7大項72小項工作任務。

截至目前,共查改環境髒亂問題24191項,清運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約82.5萬立方米,道路清掃18067萬平方米,清理治理佔道(突店)經營77429處(起),拆違私搭亂建72.7萬平方米,拆除規範戶外廣告54689處,黃土裸露苫蓋318萬平方米,整治亂停亂放106439輛。

目前,城鄉結合部區域環境面貌有明顯改變,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積得到改善,各種各樣的私搭亂建基本消除,商戶經營、戶外廣告及車輛停放得到很大的規範提升,路面、街面、村莊、樓院衛生乾淨整潔,“散亂汙”企業實現了動態清零。下一步,鄭州將針對第一階段排查出的問題,採取各類工程性和管理性措施,全力推動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並建立長效機制,實行常態化管理。

鄭州多措並舉高品質推動城市建設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多舉措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

2019年“雙改”工作會議召開以來,鄭州市城市管理局改進城市管理服務,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往深裡走、往實裡走,打造“整潔、有序、舒適、愉悅”的城市環境,不斷提升市民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

鄭州“三路一園”美麗節街區示範項目由人和路、政通路、興華街和一口袋公園以及20餘處微景觀組成,涉及道路總長4.6公里,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

城市提升,規劃先行。按照“設計引領,需求導向,以人為本”的三大理念,鄭州二七區邀請上海東華大學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專家顧問團進行“把脈問診”,摸排梳理了目前城市道路存在的問題,對應制定了“通、平、淨、靜、齊、亮”六大對策。再通過高品質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標準管理,最終打造為“三路一園”美麗街區。

“三路一園”只是鄭州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一個縮影。據介紹,鄭州深入推進“路長制”,開展鐵路沿線安全隱患和綠化整治,強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高標準有序推進“四化”(“序化、潔化、綠化、亮化”)工作等,多舉措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

今年鄭州城市管理將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鄭州大城管體制機制改革,補足城市管理的盲區和短板。一方面,著力構建一體化、全覆蓋城管格局。按照“精準建臺賬、市域全覆蓋、管理一體化、推動快節奏”的要求,對“四化”實施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考核,建立責任明晰、標準規範、考核嚴格的大城管體系,切實解決產權單位底數不清、責任不明、互不統屬、管理碎片化,管得了的看不見、看得見的管不了等問題,徹底消滅管理空白和死角。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常態化管理+專項整治。突出問題管理、目標管理、動態管理和長效治理,著力解決好城市管理的難點、痛點問題。在常態化管理上,以深入推進“路長制”市容市貌大提升為抓手,圍繞“四化”提升,推動城市管理質量、檔次不斷提升;在專項整治上,聚焦共性短板,按照“一專案一專班,細化分工、夯實責任、強化舉措”的要求,全力推動,集中攻堅,有效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