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為未來“留一手”

朱永華

“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的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但硝煙遠未散盡,尤其國外疫情仍然肆虐,我國外防輸入的壓力愈發凸顯。

經此一疫,可以思考和總結的當然不少。4月13日,省委書記杜家毫在主持召開醫療救護工作者座談會時強調:“加強平時專業培訓和後備力量儲備,不斷提升應急組織、救治和物資保障能力,確保戰時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這一番話發人深省。

公共衛生領域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傷害和震盪,在此之前,恐怕很少有人意料得到。即便是17年前的那場SARS疫情,也沒有如此深地觸動人們的痛點。這次新冠病毒在殺傷力和傳染範圍等諸方面都遠超SARS。慘烈的事實和專業的科學分析告訴我們,正視公共衛生,預防和應對重大突發疫情應當作為確保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必修課,“與時俱進”的各類新型病毒和疫情是未來人類社會的公敵。我們必須厲兵秣馬,“時刻準備著”。

抗擊疫情,需要各方面的條件和裝備,包括醫療設施、防治技術、防疫物資等,而最重要的是人,首要的是一批業務精湛、具有責任心和犧牲精神的“白衣戰士”和善於組織管控處置的專業人才。在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上,我們的後備力量顯然還是一塊短板,在某些地區甚至是一片空白。在醫學院校,公共衛生專業總體上有點“冷”。因此,痛定思痛之後,我們應該把這個問題提到其應有的位置上來,真正實現“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前一階段我省抗擊疫情中探索形成了許多好做法好機制,如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護機制、物資保障機制、大數據支撐機制等,這些經驗和做法都是一仗一仗打出來的,值得認真總結並不斷堅持和完善。在這次座談會上,有專家就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如“擴大專業隊伍,把醫學院在校學生納入培訓範圍,通過普及專業常識讓防疫工作變被動為主動”“面對大事件,醫學院學生應該像戰士一樣衝到一線去,而不是待在家裡。醫院與高校要加強統籌協調工作”等。

有一種說法並非危言聳聽——人類將長期與疫情共舞。公共衛生領域未來的“麻煩製造者”或許是冠狀病毒,或許是橫空出世的新型殺手。為確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有備無患,“留一手”很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