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這特麼也能叫乾貨?

那些你視為珍寶的大神"乾貨‘’,真的可以幫你做好一切嗎?真正讓你終身受益的,不是大道理,也不是小技巧,而是最樸實的認真態度,最枯燥的精益求精,和最無趣的堅持奮勉。

我的天,這特麼也能叫乾貨?


1.“快速、立即、馬上見效”!

十年前,這些詞語頻繁出現在各類退燒藥、男子醫院和腎寶的廣告中。生病嘛,身體難受嘛,做夢都想重振男性雄風,越快越好。廣告裡出現這類字眼,不稀奇。

十年後,你再瞧瞧,這種短頻快的套路,早已不再是廣告的專利,它像狗皮膏藥,粘住生活的方方面面。粘到哪裡,哪裡就會引來大片圍觀——

《三步教你迅速搞定女神》、《如何在25歲前快速實現財務自由》、《手把手教你立即賺滿100萬》,標題起得和男科醫院廣告一個德行,簡單、方便、見效快。

相比之下,有些不那麼急功近利的優秀長文,吃虧得很。

半小時前,我剛看完一篇分析VR行業的文章。圖表、數據、觀點、出處一應俱全,不能說太出彩,至少也是中規中矩。結果拉到文章評論區,被讚了最多的評論只有四個字:

太長,不看。

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感覺,我要是這文章作者,連抽20盒煙,再灌5瓶王老吉,都壓不下心裡的火。

而有些極其簡單,算不上“知識”,只能勉強算“常識”的小技巧,卻總能得到大批網友叫好:

“就喜歡這樣的作者!乾貨滿滿,淺顯易懂,可操作性強,比那些長篇大論強太多!”

後來我明白了。在許多人眼裡,所謂乾貨,就是10秒以內能學會的、不需要多大努力,拿來就能用的,瞬間碾壓對手的獨門絕技。

這特麼現實嗎?

拜託,自己拍拍腦袋想想,這麼容易就學來的東西,你說能有多少含金量?

我的天,這特麼也能叫乾貨?

2.有個吐槽段子,用來解釋大眾對待乾貨的態度很合適——

一個小時的講座,前50分鐘通篇廢話都不要緊,只要最後10分鐘介紹幾個馬上見效的實用小技巧,觀眾就一定會覺得這講座不錯,有乾貨。

拿我自己舉例子。我參加過很多關於如何寫文章、如何運營公眾號的講座。什麼樣的知識觀眾最喜歡呢?

教你排版的、起文章標題的、字體字號選擇哪個更合適的、哪種類型的圖片更吸引眼球的。

為啥?

方便唄,沒難度唄,誰都能立馬用上唄。

掌握了一些技巧,短期內的文章確實會更吸引眼球。拿文章標題來說,《女朋友給我做了紅燒豆腐》,一定沒有《我今晚吃了女朋友的豆腐》效果好。

我不是說這樣的技巧沒必要,但也不該捨本求末,天天捧著這些東西不撒手。這年頭最不缺的就是所謂的“小聰明”,而能沉下心來踏實“做笨事”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還是拿寫文章來說,最重要的是起標題嗎?是排版嗎?是字體大小嗎?都不是,而是讀書、練筆。

讀書,讀雜書,練筆,筆耕不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誰都明白這道理,但誰都覺得見效慢,所以都開始研究旁門左道,都開始鼓搗坑蒙拐騙的小技巧。

小技巧確實容易。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它簡單易行、不需要大量精力投入,那隻能說明一點:

你能做到的,別人也能不費勁就做到。所以這根本不算核心競爭力。

物以稀為貴。能輕易得到的東西,絕不是什麼值錢貨。想獲得真正有價值的資源,一定要遭點罪。有時候,要遭很大的罪。

江湖上的花拳繡腿,必然抵擋不住郭靖的降龍十八掌。這很公平,你也不看看郭大俠費了多大勁才學會。

真功夫,沒有捷徑。可惜這道理許多人不明白。

3.真正的乾貨,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習得:

1.專業書籍。

我指的是真正的專業書籍,啃起來昏昏欲睡的那種。很難,但對你有直接幫助。

一個想在財務領域紮根的人,平常不去看CPA,備考CPA,卻跑去收藏《如何迅速從員工變成主管》之類的文章,想從裡面找到逆襲的方法,這不是扯淡麼。

在上班勞頓之後,能靜得下心,堅持給自己讀書充電的人,都是有潛力的人。

2.同行前輩的交流。

你即將要吃的虧,同行前輩們多半都吃過,所以在他們那裡得到的乾貨,一定是最接地氣,最直接的。現成的資源不去爭取,簡直是暴殄天物。

有些人不屑於此,認為做好手頭的工作最重要,其它的都不要想。

這不對。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所以才會有“貴人”的說法。貴人很重要,我自己也遇到過貴人,他能帶來的,除了不摻水的工作經驗外,更關鍵的是機遇。讓你進入更高層級的機遇。

所以要有自己的人脈,要嘗試社交。

“專心工作”不是你拒絕社交的理由,“內向”也不是。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可以訓練的,作為一個曾經連異性眼睛都不敢直視、極度內向和自卑的人,我有資格說這句話。

想要獲得終生受用的乾貨,不管是堅持讀專業書、努力工作、還是社交,沒有一個容易的。

這就對了。這才踏實。

4.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很火:

“為什麼我懂得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答案很簡單:

真正讓你終身受益的,不是大道理,也不是小技巧,而是最樸實的認真態度,最枯燥的精益求精,和最無趣的堅持奮勉。

是它們,決定了滴水石穿;是它們,決定了十年一劍。

你明白快速突擊提高成績的10種方法,卻連半小時的靜心學習都做不到。

你明白和上司周旋的20個竅門,卻仍然連手頭最基本的工作報告都出差錯。

你瞭解向主管邀功的30種技巧,卻在自己負責的項目出了問題後,第一時間把鍋甩給別人。

什麼是平庸?

這就是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