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季節也不要無章法釣魚!這些都是要分析嘗試的!

春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就算如此作釣還是要秉承一些規則,這樣才不至於漁獲太難看!

出釣時間

春天的天氣變幻莫測,尤其早春、仲春時節,說變就變,真可謂天有不測風雲。有時早上天氣正常,待你做好窩點剛有魚星呈現時,突然颳起大風或變得陰冷,讓釣手進退兩難,感覺很無奈。更有甚者,這個季節北方常有小股冷空氣補充南下。基於此,釣手出釣前最好收聽收看當地氣象臺站頒佈的天氣預報資訊,做到看天氣行事,有的放矢出釣。筆者常遇到這樣情況:在風和日麗的晴好天氣,人感覺心曠神怡,可有時並非好釣魚,因水面風平浪靜,在陽光照射下溫度快速攀升,致使水體溶氧低,魚兒大多無食慾,呈上浮態勢;相反,陰天或小雨天氣尤其雨天不便行走時,倒好釣魚,主要是氣溫較適宜,水域中溶氧充足,魚類食慾正旺。與此同時,在風力、風向上也很有講究:通常23級風,水面呈現少許漣漪為宜;刮東風、東南風、北風和西北風也較為有利出釣;若是刮南風或西南風就不宜出釣(被稱之為暖風),因魚兒會上浮無食慾。氣溫最好在1825℃,這是魚類最佳生存溫度,在這種溫度下,魚類活動頻繁,到處覓食,適宜垂釣。



選擇釣位

釣諺雲:“七分釣位,三分釣技。”一言以蔽之,釣位選擇是否恰到好處會帶來不同的釣效。那麼怎樣在這些水生植物處選釣位呢?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草洞處選點。最好選自然形成的草洞,一般有面盆大或直徑50釐米左右即可。二是選草縫處。最好是自然形成橫向的,距河床邊45米為宜,但草縫宜寬不宜窄(通常有4050釐米寬即可),宜長不宜短(通常有1.52.0米長即可),主要從水體流動考慮,便於鉤餌、浮漂緩慢移動。如果在釣手前方有一縱向草縫作通道則更為理想。若遇有較大魚類中鉤可從此通道牽引至岸邊。三是在稀稀拉拉茭草、水花生、蘆葦、蒲草和水葫蘆等綠色水生植物處選位。在稀疏適宜處選位有三大好處:一是便於拋竿投餌;二是光照好溶氧足;三是有較多的浮游生物。因此,魚類樂意在此聚集,這裡便是較理想釣位。

餌料與做窩

1.餌料。剛復甦不久的魚類為強體壯身繁衍後代準備,急需食用優質餌料以補充熱量,此時食慾較旺。但仍有些許挑剔癖好,對胃口的餌料才會有些食慾。①誘餌。最好用炒香的菜籽餅粉、麩皮、黃玉米糝外加酒米和適量麵粉調和。也可用自制餌和所釣魚種的商品餌調和後使用,其效果頗佳。

②釣餌。春季的魚類大多以葷餌為主,素餌為輔,首選釣餌應以紅蟲、蚯蚓、白蛆、麵包蟲等。素餌可用麵粉另加少量胡豆粉調和成麵糰,當然亦可依據所釣對象魚使用商品餌。同時,你也可視魚情,用小魚、小蝦、蚌肉等有時也頗受魚類歡迎。總之,在用餌上葷素兼備,投其所好,以適合魚的口味為原則。

2.做窩。首先在用餌量上要視水體深淺和流速大小來確定,若水較深和流速較大就應以打“重窩”為主(即多用些餌料),反之亦然。在窩點數上應本著寧多勿少為宜,一是可輪番垂釣,二是可從中選優。對上魚率較高的窩點要適時補充窩料,以便後續有魚可釣,對無魚問津的窩點要果斷淘汰。春季做窩到發窩至少需30分鐘,一般要4050分鐘,特殊情況則會更長些。當然,有時受水情、魚情和其他因素影響,起窩時間也不盡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在自然水域中有些窩點中壓根兒就無魚。若超過1.5小時仍無魚咬鉤,你就要轉移陣地,另闢新址,興許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釣具配備

竿用7.2米以上質地較好的手竿為妥。竿輕可減少握竿疲勞,亦可視釣場實情確定釣遠或釣近。鉤,此季節主釣鯽魚,併兼釣其他魚種,用5號伊勢尼鉤即可。線,主線用1.2號強力線,腦線用0.8號線。線長可依據水體深淺讓風線留在水面5060釐米即可。墜用輕墜。漂用市售彩色塑料散漂,既醒目且浮力也好。將餌鉤調至剛觸底,水面留有23粒漂即可。如此的小鉤、細線、輕墜、浮力適中的“袖珍”型釣組靈敏度較高,一旦有魚咬鉤提竿即可得魚。當然,立漂也可以,因在多水草處垂釣,只是在提竿時注意不要將漂掛草而影響得魚。在這個問題上不可強求一致,可依據各自習慣為妥。另外,出釣時務必要帶上抄網,以便遇到“大傢伙”立即能派上用場。

垂釣方法

將鉤餌輕緩拋投至釣點,並不時緩慢提起放下,以此誘魚咬鉤。若紅蟲、蚯蚓餌在水中經長時間浸泡不再蠕動或失去其特殊味道時,應及時更換,讓其保持新鮮。垂釣時若較長時間無魚咬鉤,不要一味總在窩點內引逗,可將餌鉤向窩點外圍移動,因有些魚類在此持觀望態度,此時你若在這裡引逗就如同將餌鉤送到魚兒嘴邊,它終將經不起美味的誘惑,在消除戒備心後便會大膽而從容地咬鉤。


黃金季節也不要無章法釣魚!這些都是要分析嘗試的!

通常在大水域的底層,魚兒沒有總是圍著釣餌轉的嗜好。但在一般水域中,又適逢春季卻一反常態,有時可多次觸碰餌鉤可就愣是不願品嚐。當你見浮漂徐徐上升時,心中暗自竊喜,不過此時提竿為時尚早,因魚兒還沒有完全將鉤餌吸入口中,待浮漂開始下沉時或全都沒入水中提竿方能萬無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