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版《龍口市志》概述(一)

1995年版《龍口市志》概述(一)

1995年版《龍口市志》書影

概述

龍口市(原黃縣),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西北部。東和蓬萊市為鄰,東南與棲霞縣接壤,南毗連招遠市,西、北鄰海,隔海與天津、大連相望。龍口市東西最大橫距46.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7.43公里,全境總面積為84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8.38公里。

  龍口市歷史悠久,夏代前,為隅夷地;夏代,屬青州。商代屬營州,商末建萊國;周代屬萊子國,公元前567年(魯襄公六年)為齊所滅。秦置郡縣,始設黃縣。198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黃縣,建立龍口市。

  龍口市1990年轄4鄉16鎮,638個行政村,599386人,平均每平方公里714人。有回、蒙、藏、滿、苗、彝、壯、白、拉祜、達斡爾、錫伯、佤和朝鮮13個少數民族,共195人,多為婚嫁入籍,餘皆為漢族。

  龍口市東南部為低山丘陵區,西北部為濱海平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山地佔17.47%,平原佔50.97%,丘陵佔31.56%,餘為海島等。境內山脈屬宋家山脈。羅山海拔757米,其它600米以上8座,400米以上14座。有島嶼3個,總面積為4.16平方公里。境內光照充足,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變化平緩,年平均氣溫11.8℃。無霜期年平均191.6天。雨水較豐富,年降水量為600多毫米。境內共有23條河流,均曲折西北行,其中黃水河、泳汶河、南欒河、八里沙河等為境內主要河流。幹流全長123公里,流域面積1349.6平方公里。境內現有水庫65座,其中大中型水庫3座,庫水面積1.7萬畝,總庫容2.09億立方米。有塘壩286座,機井7548眼,機電揚水站195處。龍口自古就有“大旱三年不用怕,黃縣有三萬三千轤轆把”的農諺。1990年有效灌溉面積47.13萬畝,佔耕地面積的83.7%,1984年奪得全國水利管理金牌。全市土壤以棕壤土為主,佔63.3%,潮土23.1%,餘為褐土等。

  境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有煤、金、石油、鉛、鋅、高土,氟石、石英砂等。其中煤炭面積350平方公里,總儲量為24.23億噸,1990年產182萬噸。黃金分佈面廣點多,採金歷史悠久。但由於過去個體經營,生產工具落後,產量很少。如今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工具的改進,龍口黃金年產名列全國黃金萬兩縣的第21位。石英砂儲量豐富,純度達90%以上。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等10餘種。龍口市有喬木44科,62屬,113種;灌木13科,19屬,29種。常見的有楊、柳、楸、榆、槐、梧桐、松等;經濟樹有大梨、蘋果、柿子、桃子、葡萄、山楂等5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13.4萬畝,素有“百果之鄉”的美稱。林地總面積33.4萬畝,其中經濟林15萬畝,全市林木覆蓋率26.5%。木材總儲量為24.9萬立方米。60年代前平原農戶喜養騾馬大牲畜,山區牛驢多。隨著機械化和高效農業的發展,牲畜逐年減少,豬、羊、兔、雞逐年增多。海產品豐富,有加級魚、鮐魚、鮁魚、帶魚、黃花魚、鱸魚、梭魚、梭子蟹、青鱗魚,海產珍品有對蝦、海參、石枝藻等;淺海灘塗生物有170餘種,藻類35種。野生藥材分佈廣泛,有茵陳,翻白草、丹參、沙參、川芎、甜地丁等植物藥材650種,及海馬、海龍等78種動物藥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