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楼装电梯现状调查:鼓励“以租代建”可提公积金交费

青岛老楼装电梯现状调查:鼓励“以租代建”可提公积金交费

颐景园3号楼1单元加装电梯使用近一年后,相邻的4号楼2单元也有了新电梯。

目前,多层住宅楼居民加装电梯的需求正日渐增长,但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少困难,最终能否圆“电梯梦”,取决于能否在居民的实际需求中找到平衡点,努力寻求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这个过程尤需多方力量参与协调。考虑到青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巨大需求,老楼加装电梯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据统计,青岛市自2016年12月在全省率先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方案至今,已有91部加装电梯交付使用,38部电梯正在施工,12部电梯达成一致意愿,正在报送前期手续。今年是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的收官之年,年底有关部门将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试点期间的政策进行评估和修订。

加装征求意见比例

将结合实际再评估

2016年12月出台的《青岛市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应经本栋住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经拟加装电梯所在单元的全体业主同意”。

现实中,正是这个条件难住不少想加装电梯的老楼居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加装电梯问题上,住在4楼以上的居民呼声很高,而住在1楼和2楼居民反应相对冷淡,甚至极力反对——不少人担心会破坏楼外立面、影响采光和通风、使用产生噪声等。

此外,政策要求经本栋楼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也卡住了不少有意加装电梯的老楼居民。有的老旧住宅楼有五六个单元,一个单元装电梯就要征求全楼上百户业主的意见。“别说是签字同意,就是把这些人全联系上都非常难。”市南区居民王女士说。

“青岛市老楼加装电梯进展比较缓慢,主要的困难是一、二楼居民反对。深圳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同意就可以加装电梯。”青岛市住建局副局长李典龙去年11月公开表示,下一步,青岛市将针对加装电梯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对标深圳等城市,进一步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各方利益,加快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据青岛市住建局勘察设计处工作人员透露,随着今年年底青岛老楼加装电梯试点期收尾,市住建局将借鉴全国先进地区情况并结合实际,对征求意见比例等焦点政策进行再评估。

街道办搭建平台

“一户一策”沟通

当然,在青岛老楼加装电梯成功的案例中,不乏街道办、社区、业委会、所在单位、热心市民等多方力量的参与。

今年年初,市南区汕头路1号小区8号楼1单元居民“喜提”新梯。这部电梯从起意到落成历时11个月,但前期协调意见就花了足足半年多时间。“前期拿着政策挨家挨户沟通,低楼层住户是否同意是重中之重,需要多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加装电梯牵头人、楼长马秀芳说。

针对居民不同的反对理由,市南区珠海路街道办事处积极搭建沟通平台,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判断谁去做工作、怎么做工作最有效。此外,还邀请电梯公司介入,公开技术设计方案,让居民参与感最大化。

“当前我们呼吁和倡导基层组织踊跃参与,多方形成合力,增强议事协商空间,进而把老楼装电梯这件居民最急、最盼、最忧的事情办实、办好。”青岛市住建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争取“企业优惠”

降居民承担费用

“本单元业主意见难以统一,是老楼加装电梯久拖不决的最大难点。”经常去加装电梯项目现场踏勘的青岛永通电梯工程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刘力超认为,这不是唯一的难点,还需要关注花多少钱的事。

市北区历城路37号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4个单元建在三四层楼高的网点平台上,32户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迫切需要加装电梯。

“因为住宅结构的特殊性,直达平台的电梯加装费用需要全楼业主平摊,扣除政府补贴,32户居民需要每户出资近1万元。”台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部分业主的房子长期出租或空置,也有个别业主有资金困难,居民自筹资金协商环节可谓一波三折。

为此,市北区台东街道办事处和威海路步行街社区积极协调电梯安装公司,最大限度争取减免安装电梯的咨询费、设计费等款项,按照“业主分摊、政府减免、企业优惠”的原则筹集资金,最终全楼就出资方案达成一致,居民只需要承担1/3的费用。

“为了让尽可能多的邻居参与,每户预收款6800元分了两步,最终有27户居民出资。”历城路37号楼加装电梯牵头人胡先生说,今年初电梯顺利启用,成为市北区首个老楼成功加装电梯的案例。

鼓励“以租代建”

可提公积金交费

与平台加装电梯相比,普通单元楼加装电梯自筹资金更加复杂,由于业主对电梯需求的紧迫程度和使用频率各不相同,如何协商确定分摊比例是个大问题。

在财政补助方面,今年2月,青岛市出台《市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将市区两级奖补期限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并重申市级对各区(市)符合奖补条件的加装电梯每部奖补10万元,各区(市)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原则上不低于市级财政奖补标准。

在引进社会资本方面,青岛鼓励各区市结合实际条件探索市场化运作商业模式。目前,全市首批以“以租代建”方式开展的5部加装电梯,已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将于近期在西海岸新区开建。所谓以租代建,即加装电梯由公司投资建设和后期维护,居民以“趸租”模式缴费使用,进而缓解居民的出资压力。

据悉,这一资金分摊模式,将成为青岛市加快推进老楼加装电梯的全新着力点。

为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自今年5月9日起,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按照本市相关规定实施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房屋所有权人本人及直系亲属可在个人实际出资额内(扣除政府奖补资金),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建设费用。”

至此,青岛市加装电梯资金来源由4项增至5项,分别为业主自筹资金、所涉及房屋分户账中的专项维修资金、财政补助资金、社会投资和公积金。

2019年,青岛成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老楼加装电梯是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如今,这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正在多方合力下加速推进。

>>>快评

“我们”解痛点,他们享方便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应该说,青岛市各相关部门关于老楼加装电梯,已经做出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切实的努力。而在浸透了汗水的“答卷”之外,还有更多期待。比如,还有很多居民想装电梯却迟迟未能装上,到底堵在了哪里?又该如何破解这些堵点、痛点?

其一,沟通需要破壁。同住一栋楼,每家每户心思不同。高楼层住户,尤其是老人望眼欲穿;低楼层却用不着电梯,不愿答应,甚至担心“不安全”;年轻人腿脚麻利,不愿出钱;房东不住,不愿出钱,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各异,利益多元,而左邻右舍、楼上楼下又不熟,谁都不想迁就谁,于是装电梯一拖再拖,拖成了难题,拖成了心病。要治这种心病,只能靠加强沟通。由社区介入协调也好,利用微信群等平台也好,有沟通才有理解。身处同一栋楼,本就在同一个利益共同体,理应相互体谅,凝聚共识。

其二,政策需要破冰。根据岛城现行政策,给老楼加装电梯,要求本单元业主百分之百同意。有市民感慨:“条件太苛刻了,很难满足。”放眼全国,有的城市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比如,按照深圳市目前的政策,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同意,就可以加装电梯。制定公共政策,应妥善考虑可操作性问题。事实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已表态,青岛下一步将对标深圳等城市,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各方利益,加快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只希望能早日实现“对标”,将老楼装电梯这件好事办好、办实。

其三,观念需要破茧。老楼加装电梯,根本上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住在老小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时代发展的红利。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提高紧迫性,全社会也应增强同理心。这是城市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一步。

相关链接:

青岛老楼装电梯现状调查①:业主“百分百同意”难上难

青岛老楼装电梯现状调查②:邻里共享电梯“甜头”

青岛老楼装电梯现状调查③:鼓励“以租代建” 可提公积金交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