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354:君子标准是礼义


《论语》354:君子标准是礼义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收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符合礼义要求的钱财他才收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收取。”孔子说:“原来是这样吗?怎么会传成那样呢?”

【思索】

公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在人们的传说中,他不说、不笑、不收取钱财,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可实际情况呢,他会说,会笑,也会收取钱财。不过,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看要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话不说,不符合礼义的时候不笑,不符合礼义的钱财不拿。

比方说,讨论国家大事,他一定会说话,提出自己的主张;如果是有些人在一起胡说八道,搬弄是非,他一定不会多说一句。在大家看喜剧的时候,他一定也会开怀大笑;到了严肃的场合,他就不苟言笑了。该得的俸禄,也就是工资,这样合理的报酬他应该会收取;如果是国家的钱财,或者有人行贿,他就不会去拿一分。

公叔文子有高尚的道德,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做事符合礼义要求,绝对算得上一位君子了。

有人把“其然?岂其然乎?”翻译为:是这样吗?难道只是这样吗?这样翻译,好像是孔老夫子认为公明贾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出公叔文子做事的根本原则和内在的道德要求。这个意思就不大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