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拆解」了天府国际生物城

我们「拆解」了天府国际生物城

制图:唐智霖


*禁止未经许可引用本文原创的观点、数据、图表和建议,违者视为侵权,雨前顾问保留追责权利


最近一段时间,成都生物医疗企业动态连连:成都先导实现西南地区科创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迈克生物研发出西南首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瀚辰光翼年初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苑东生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获批上市……


这些企业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成都正在推进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选出首批19个示范点,生物城位列其中。这不禁引起雨前顾问好奇:生物城给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做了哪些示范?


上一篇文章,我们阐述了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内涵(关于成都的「高品质科创空间」,我们谈几点理解),这一篇,我们来拆解一个具体案例。


生物城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特征


2016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双流区政府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启动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4年间,生物城累计引进项目139个,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成为全球生物医疗发展热门之地。


我们「拆解」了天府国际生物城


最初生物城致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尺度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 「三生融合」空间体系,且构建「4链条1社区1体系」(即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金融链,生活宜居国际社区,专业化精准化政策体系)生物产业生态圈的打法,与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建设要求如出一辙,因此新近建成的载体和配套设施成为示范顺理成章。


高品质科创空间概念提出后,生物城建设思路调整为「以科创空间为主体,生活空间为配套,生态功能为支撑」,三者有了侧重。


科创空间方面,目前已建成符合GMP标准设计要求的60万平方米生物产业孵化园,成功引进先导药物DNA编码化合物筛选平台、华西海圻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康诺亚抗体中试生产平台等18个共性技术平台,还在加快加速器、邻里中心等科创空间的建设。


生活空间方面,核心区小学、幼儿园已建成开学,湖畔餐厅、711便利店、弥远咖啡等生活配套正式营业。


生态功能方面,依托400亩永安湖打造的中央森林公园今年将投运,依托城市绿道形成的绿道慢行系统将生产生活空间无缝连接。


我们「拆解」了天府国际生物城


雨前顾问分析认为,生物城值得参考的特征有两点。


一是机制创新。生物城打破了区域行政隔阂,高新区与双流区共建,双流区出土地交通硬实力,高新区出人才规划等软实力,而在财政投资、财税收入、经济指标考核等方面,两区定下了清晰的分担方式,一律严格按照既定比例执行。


二是造城而非建园。


生物城有44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作为对比,成都青羊区面积 66平方公里,锦江区面积61平方公里,从规模上来看,生物城本来就是「城」的体量,不是一般产业园可比的。


我们「拆解」了天府国际生物城


规划时就走了产城融合、公园城市的路子。完成的第一批规划文件中,不仅有产业发展规划,还有社会和旅游发展规划,建设理念可浓缩为「以人为本、先人后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


政策制定也有充分授权。生物城在两区产业政策基础上,结合成都市级层面的政策,深入研究生物产业特性,在建设初期就制定出台了自身区域性政策,后不断优化调整。


生物城很像新兴行政区,模式和产业功能区高度契合,而高品质科创空间完全可视作生物城中心城区。


飞地启示:跨行政区共建高品质科创空间


1992年美国城市经济学家周敏提出飞地经济概念,指出「飞地经济是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天府国际生物城可以视作具有创新意义的飞地:对高新区来说是飞出地,对双流区来说是飞入地,创新意义则体现在顶层设计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稳定等方面。


飞地经济在中国应用发展多年。国内城市之间、乃至区与区之间的合作十分常见。但是,跨区域合作往往停留在一些核心领域之外。而生物城权责机制的彻底清晰,为双方的合作通道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成都城市和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投资、招商形成产业聚集,转变为集聚要素促成产业聚集。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势必会引发企业向产业高能级区域迁移,同时也应注意到,不少产业要素其实掌握在企业手中,如若没有企业的迁移,产业要素的聚集很难成立。


问题来了:因为税收、政策、经济指标考核等原因,企业在不同行政区域间的迁移阻力非常大。天府国际生物城的「飞地模式」,或许是种解题思路。


本文开篇提到的四家企业:成都先导起步于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2019年正式搬迁至生物城;瀚辰光翼创立于高新区国际创业服务大厦,2019年搬迁至生物城;迈克生物和苑东生物都位于高新西区,2019年迈克生物与生物城签署协议,拟取得86亩用地并设立全资独立法人企业,而在2016年苑东生物就在就生物城投资成立了子公司硕德药业。


从结果上来看,高新区的优质生物医疗企业,在双流的土地上形成集聚,而双流则为企业提供了物流便利,实现与蓉欧快铁、双机场的无缝连接。这让生物城的要素集聚优势更加明显,也为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某种参考:


能否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分配机制,让两个甚至三、四个成都行政区域共建高品质科创空间,使得优质企业形成集聚,使得产业要素更加集中,使得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带动能力发挥更大效用?


产业功能区是成都破解大城市病的创新方法,高品质科创空间又是产业功能区破局发展的创新方法。创新之中的创新,完全可以大胆一些,尝试更多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虽有天府国际生物城提供的共建示范,也无需盲从,毕竟还有其它示范,解题思路不止一种。象飞田马走日各有路数,关键得摸清各区域内的高品质科创空间适用哪种,这就需要对具体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与洞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