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批叛了一辈子高鹗的红学家,为何在晚年却说他了不起

《红楼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奇“书。

因“红楼梦”而兴起的“红学”,有成千上万的的人在里面孜孜以求,有的功成名就;有的默默无闻一事无成的。但是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皆是“一入红楼,梦难醒”!《红楼梦》自1754年面于世,不仅是不少的人痴于里面,甚至有的的人死在上面。

道光年间的《耳食录》讲:有一女子,爱读《红楼梦》,每到伤心处便泪湿衣襟;哭完便又去反复咀嚼那让其动情之处,久之,难以自拔,寝食难安,身体日渐消瘦。家人见状,便将《红楼梦》焚掉,其女大呼:还我宝玉,还我宝玉。最后饮泣而瞑。

所以,后人都言《红楼梦》有毒,不让小孩子去读它。但是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毛主席在李讷小的时候便让其读《红》,周围人纷纷劝阻,说此书有毒,孩子太小了。主席很豁达:不读,怎么知道什么是毒。

《红楼梦》:批叛了一辈子高鹗的红学家,为何在晚年却说他了不起

主席对《红》的评价极高。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中这样说过:我们工农业水平低,科技水平不高,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学上还有一部《红楼梦》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还骄傲不起来。”主席还认为《红》里面囊括着方方面面智慧,缺少智慧了就应该去读它。一次他对许世友说:你应该多读点书,《红楼梦》读过吗?应该读一读。过了一年,又见到许世友,问:《红楼梦》读了吗?许世友说:读了一遍。主席说:读过五六遍,才有发言权。

除了主席,还有一个人对《红》情有独钟。瞿秋白,被抓住后,确定枪毙他。牺牲前,私交较好的狱卒让他吃过、喝过酒之后,问他:临走之前,这个世上还有什么让你特别留恋的呢?他说,中国的豆腐好吃,再就是需要再读几遍《红楼梦》。

《红楼梦》:批叛了一辈子高鹗的红学家,为何在晚年却说他了不起

多少人,对它在兹念兹,念念不忘,可见之“奇”;但是,一个研究了一辈子这本书的“红学”专家的一番话,为这个“奇”又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俞平伯,中国著名红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老了,躺在病榻上说:我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反而是越研究越糊涂,越研究越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仅感叹,“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接着又说:我批判了一辈子高鹗的续写,说他违背了曹雪芹的意志,没有把《红楼梦》写成“大悲剧”;到今天,才明白应该感谢高鹗,因为这部书曹雪芹本人也是收不了场的,前八十回这些人物错综复杂,纵横交错,处处伏笔,他是无法收场的;总算有个高鹗,在纷杂的伏笔中、在纷杂的线索中理出了一个头绪,续写了后四十回,完成了这部作品,所以了不起。

一个研究了一辈子红学的老人说出了这样的话,《红楼梦》不是一个“奇”能了得的。今天,新冠病毒

疫情肆虐,解决的智慧却早早藏在了《红楼梦》里。

《红楼梦》:批叛了一辈子高鹗的红学家,为何在晚年却说他了不起

书名除了《红楼梦》之外,还有四个:《情僧录》、《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这些书名都好理解,只有一个让人费思量,就是《风月宝鉴》。为什么叫风月宝鉴呢?鉴,镜子也,哪里出现了镜子,还和“风月”有关,和情事有关——有,还真有……

再也没有出现过。在洋洋洒洒百万字的长篇中,不过是“惊鸿一瞥”,却以此为书名,是在暗示什么吗?

贾瑞勾引王熙凤。被王熙凤骗至小黑屋,先是被放鸽子寒风中冻了个透心凉;突然一通粪水从头到脚浇了下来,早就埋伏在此的贾蓉、贾蔷对他又是一顿毒打,还要讹钱。回到家,他的爷爷因其一夜未归,对他施以家法,罚跪,挨饿。最后一病不起,奄奄一息,吃了人参亦不见起色。此时,一和尚从家门口过送来一面镜子。

“宝鉴登场”了。和尚郑重交代,只可照镜子的“反面”,万不可照“正面”。贾瑞一看反面,是骷髅,看久了,心里的好奇心蠢蠢欲动;反过镜来,一看正面,哇!朝思暮想的王熙凤!风姿绰约、楚楚动人若仙子。贾瑞忍不住走了进去,云雨一番。后来,忍不住又进去云雨了几次。几番折腾。一命呜呼。然后“宝鉴”从此离场再也没有出现过。在洋洋洒洒百万字的长篇中,不过是“惊鸿一瞥”,却以此为书名,是在暗示什么吗?

看贾瑞,只看正面,死了;看一看反面,有可能会活。贾府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人们皆喜活在“镜子”的正面里,荣华富贵、温柔富贵乡——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谁想过贾府这面“镜子”的反面呢?可能只有秦可卿想过,可只是一念不会成为贾府府中人的主流。曹雪芹构思这样的情节似乎是在提醒人们:一个人,一个社会,“反面”思维,“反面”意识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平步青云,不可一世的时候!

《红楼梦》:批叛了一辈子高鹗的红学家,为何在晚年却说他了不起

不由想起曾国藩的话:上场当想下场时。在弟弟曾国荃屡立战功,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反而让弟弟让出兵权,解散队伍,回家休养;这便是曾国藩的智慧,在人生“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高峰期,看看镜子反面的“骷髅”,反而让弟弟躲过了血光之灾。

当今世界是倡导竞争的世界。200多个国家之间纷纷扰扰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中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都想更高更快更强,都不想落在别的国家后面,因为落后了怕挨打。一派竞争中,当然是一片热闹,但是,热闹的背后是危机四伏,并且危机越是竞争越是严重。自己铸造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始终悬在人类的头顶之上。

《红楼梦》:批叛了一辈子高鹗的红学家,为何在晚年却说他了不起

我们应该看看“今天竞争的热闹场面”这面“镜子”的反面。病毒来了,不分国界,不属于哪个国家,不分种族,不分民族,不分文化,不分意识形态,是人类的共同敌人;需要200多个国家,各个民族,建立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中让病毒无处藏身,这个“生态”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