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五大功臣排名,瓦崗英雄為何沒有一個?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今天小編帶你們看看玄武門之變的五大功臣。

第一名,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長孫無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他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玄武門事變五大功臣排名,瓦崗英雄為何沒有一個?

長孫無忌

第二名,房玄齡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唐初齊州人,房彥謙之子。

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二月為尚書左僕射;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齡病逝,諡文昭。

永徽三年,玄齡次子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遺愛被處死,公主賜自盡,諸子被髮配流放到嶺表。玄齡嗣子遺直也被連累,被貶為銅陵尉。房玄齡配享太廟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新唐書》本傳對房的評價是“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玄武門事變五大功臣排名,瓦崗英雄為何沒有一個?

第三名,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

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積怨頗深,杜如晦與房玄齡一起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事成之後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後,杜如晦與房玄齡為左右宰相,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貞觀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為此廢朝三天,追封為司空,蔡國公,諡“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煙閣。

玄武門事變五大功臣排名,瓦崗英雄為何沒有一個?

杜如晦

第四名,尉遲敬德

鄂國忠武公尉遲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朔州平魯下木角人。唐朝名將,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生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為其廢朝三日,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忠武”,陪葬昭陵。

尉遲恭被後世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門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玄武門事變五大功臣排名,瓦崗英雄為何沒有一個?

尉遲敬德

第五名,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等。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玄武門事變五大功臣排名,瓦崗英雄為何沒有一個?

侯君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