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土壤是指覆蓋在地球陸地的疏鬆表層,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從而能夠提供植被生長所需的養分,土壤的形成受到多種自然要素的影響,包括岩石、氣候、地形、生物和水文等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取決於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多少,在自然條件下,不同區域發育的土壤,其肥力高低也大不相同,比如在常見的土壤,如磚紅壤、紅壤、黃壤、寒漠土、紫色土和黑土中,肥力最高的土壤應該是“黑土”。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

為什麼黑土的土壤中會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的過程,黑土是一種具有強烈脹縮和擾動特性的粘質土壤,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至10%,這種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通常呈現為黑色。從緯度位置來看,黑土主要分佈在溫帶地區(包括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具體來說主要是分佈在中溫帶地區。這裡就有點奇怪了,我們知道土壤有機質的來源是生物,主要是植被的枯枝落葉,所以在很少有植被覆蓋的荒漠地區,很難發育成熟的土壤,要形成豐富的有機質含量,就需要大量的枯枝落葉。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肥沃的黑土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生物量最大,植被最為茂密的熱帶雨林地區應該形成最為肥沃的土壤。其實不然,熱帶雨林地區雖然植被茂密,枯枝落葉數量眾多,但是由於高溫多雨的環境中,不僅植物眾多,動物和微生物也數量眾多,而且活性極強,那些枯枝落葉還沒有腐爛進入土壤當中,就被熱帶雨林中的底棲生物分解利用掉了。由於枯枝落葉沒有進入土壤並形成有機質,所以熱帶雨林地區的土壤反而肥力較低,主要的分佈的土壤是酸性的“磚紅壤”。因此,我們發現要形成肥沃的土壤,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枯枝落葉,另一方面需要讓那些枯枝落葉能夠進入土壤中轉變成有機質。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中國黑土分佈圖

因此,從氣候角度來看容易形成肥沃土壤“黑土”的地區就是“年均溫不是很高的溼潤半溼潤地區”,按照這個要求,我們從熱量帶來看,中溫帶地區比較適宜,緯度範圍大約在南北緯40°至50°之間,這一地區冬季氣溫較低,生物活性較低,有利於有機質的積累。此外也要符合降水相對豐富的條件,地表自然帶以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從而有較多的枯枝落葉。由於南半球這一緯度陸地面積很小,所以黑土的分佈主要位於北半球,從大洲的角度來看就是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地區。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東北地區地形圖

具體來說,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別是亞洲的東北平原、歐洲的烏克蘭平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我國的東北平原地區有著廣闊的黑土分佈,主要分佈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總面積約為35萬平方千米。黑土的厚度大約為1米,大約每形成1釐米厚的黑土,就需要200至400年的時間,這是一筆自然界用了2萬年以上的時間才積澱的財富。東北平原地區曾經分佈著大面積的沼澤溼地,枯枝落葉進入沼澤形成肥沃的有機質,後來我們把沼澤中的水排幹,就露出了肥沃的黑土,把曾經的“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目前出於生態保護的目的,對於東北地區的開荒已經基本停止。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烏克蘭平原分佈圖

第二塊黑土分佈區是位於歐洲的烏克蘭平原,也就是東歐平原的南部地區,主要位於烏克蘭境內。烏克蘭平原的總面積約為190萬平方千米,這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黑土分佈區。烏克蘭平原地區的平原可以分為高地平原和低地平原兩類,高地平原包括沃倫高地平原、波多利耶高地平原、第聶伯河沿岸高地平原、頓涅茨高地平原、亞速海沿岸高地平原及中俄羅斯高地平原,總面積約佔25%。低地平原包括波列西耶低地平原、第聶伯河沿岸低地平原及黑海沿岸低地平原,總面積約佔70%。主要的農作物為小麥、大麥和甜菜,是前蘇聯時期的“糧倉”,被稱為“麵包籃子”。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密西西比平原

第三塊黑土分佈區是位於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域面積最大、流程最長和徑流量最大的河流,主要位於美國境內。密西西比河流域所在的平原又被稱為“美國大平原”,是北美洲中央大平原的組成部分,總面積約為153萬平方千米,其中黑土分佈面積約為120萬平方千米,主要位於中部和北部緯度相對較高的地區。這裡是美國農業種植業的主要分佈地區,主要包括小麥種植區和玉米種植區,這一地區地廣人稀,農場規模巨大,是典型的“商品穀物農業”分佈區,農作物產量極大。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分佈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美國小麥帶和玉米帶分佈圖


世界三大“黑土”分佈區,都分佈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