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中國向有“雲煙貴酒”之說。上世紀90年代,“煙王”是雲南玉溪捲菸廠廠長褚時健,他生於1928年。沒有“酒王”的說法,但人們公認貴州茅臺最能代表中國酒文化。季克良就是茅臺酒的一代宗師。

1964年茅臺酒廠有300多員工,產量220噸,虧損84萬元。

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季克良剛到茅臺的時候,這裡幾乎沒有機械化,冷卻要用“天鍋”,連冷卻水管也沒有。3位技術廠長都是老師傅,還有一位工程師,是學歷史的,再加上四五位中專技術員。

指導操作的規範是有的,但很簡單,有14項操作要點。全部是手工操作,尤其是煮酒、制曲,勞動強度很大。就算是這樣,他也是在最前端的那個人,為找到茅臺酒傳統工藝的奧秘,季克良整日和工人們在一起,工作十來個小時,從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積發酵,每個環節都身體力行。

高溫環境下,衣服從沒有乾爽過。背酒糟時因重心不穩常常摔下酵池,烤酒時常累得暈過去。

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1965年,季克良的論文《我們是如何勾酒的》第一次科學總結了茅臺酒的勾兌工藝轟動了整個白酒界。

“40多年喝掉兩噸茅臺酒”這是媒體很多次報道季老的一個事跡,在很多看來每天喝茅臺酒是一樁美差,殊不知愛好變成工作也會折磨人,更何況品酒要保持敏銳的嗅覺,不能過量飲酒,更不能吃辛辣食物,反而讓人過得猶如清教徒一般。

褚時健也是上個世紀70年代改革的“弄潮兒”,面對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51歲臨危受命,擔任了玉溪捲菸廠的廠長,僅用了8年時間,他就把玉溪捲菸廠做成行業第一。

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兩年之後,他出品了“紅塔山”品牌,成為了玉溪捲菸廠的第一品牌。1993年,雲南紅塔山集團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左右是玉溪菸廠一年利稅85億,相當那時300多箇中等農業縣的財政收入總和,18年來,他在位的期間用菸草為國家貢獻了1400個億,但是由於當年體制的原因,他的月工資,僅僅才不到4000塊。

幹了18年,總收入也不到百萬,心理落差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他選擇了鋌而走險,一朝踏錯,收取賄賂174萬美元,這在1994年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

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95年,褚時健被匿名舉報貪汙,他的女兒和老伴也被抓進了監獄,褚時健也因為貪汙,被判處了無期徒刑。律師馬軍感慨:“褚時健是在不該拿錢的時候,拿了他應該拿的錢。而在褚時健落馬之後,相應的收入分配政策也調整了。”

褚時健在保外就醫後,創辦了褚橙這個品牌。這樣光鮮的履歷讓商界很多的大佬都願意像褚時健學習,王石更是在褚時健出獄後,不顧輿論的漩渦,三次拜訪褚時健請教問題。季克良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在2016年,在有心人的安排下,這兩位煙王和酒王的手握在一起,惺惺相惜、相見恨晚,這幾個詞,終於在這一刻完美詮釋,這個定格,也足以載入世界菸酒史的史冊。

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萬科地產的王石曾這樣評價褚時健:“衡量一個人的標誌,不看他登到山頂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人在任何時候精神都不能垮,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有所作為,這是對自己負責任。

人不光要承受苦難,還要有戰勝苦難的能力。

最艱難的時候,他有過一天只吃一頓飯的經歷。

面對苦難,他說:“很年輕時就知道,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對人生負責任,想的太多,沒有任何意義。”

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這是褚時健,一個傳奇,他從苦難當中爆發出來的那種強大的力量,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學習,雖然他給自己的墓誌銘就五個字:褚時健,屬牛。

這本褚時健新傳,是講述了一位老人奮鬥一生的故事,從煙王到橙王,老當益壯,越戰越勇,非常難得的一本好書,

32元,也許就是一包煙錢,但是如果有創業的人,是很適合看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