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地板价"所引发的思考

查阅更多资讯+分析文章,欢迎关注“卓创资讯订阅号”微信(ID:sci-99),或登陆“

”网站

[导语] "地板价"及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是国内汽柴油出现高溢价问题的根本原因。

成品油

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的通知,设定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下限水平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由此,中国成品油"地板价"概念诞生。

在2016年首次"地板价"运行调控周期内,成品油市场整体运行相对平稳,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国际原油不断下移之后,国内汽柴油批发环节,价格下移出现明显滞后,造成了汽柴油价格的高位运行态势。不过,仅仅在半月之后,国内汽柴油的高溢价状态,就得到了非常明显的缓解。第二,成品油零售限价的暂停调整,国内成品油零售环节利润高企成品油零售利润,加油站促销成为行情趋势。第三,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低迷,主营炼厂出厂价与销售公司批发价出现倒挂,外采规模呈现增量趋势。

2020年3月中旬后,国内成品油重新进入"地板价"调控周期,但与2016年相比,因为存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情况变的异常复杂。

第一,关于"地板价"与现在的汽柴油价格问题,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亚洲区内汽、柴、煤油价格随着国际油价下挫,国内资源出口受到了非常的阻力。与往年相比,汽柴油出口套利环节受到了明显的挤压,打破了炼厂积极出口套利,销售公司积极压价外采国内套利的逻辑。

第二,由于市场对公共卫生事件发酵认知不足,中下游市场参与主体,存在大量抄底行为,这是造成主营销售公司客存量刷新高位的主因,但这一部分高成本资源并不具备流通条件。与此同时,主营炼厂环节,出口套利部分消失,叠加风险准备金所造成的利润压力,是其炼油开工率难以提升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按照2016年的经验,销售公司用配置资源保供零售环节,增加外采规模进行提效是一个可靠的选择,这应该也是2020年一个常备工具。所以,国内汽柴油资源实质上进入到了主营产出缩减,高价库存资源难以流通的境地之中,也就是说汽柴油高溢价问题是国内汽柴油市场流通资源偏紧的衍生品,而这个衍生品是"地板价"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叠加产物,而不是某个市场主体使然。

第三,独立炼油企业,确实是"地板价"调控周期内利润获利方,主要是利用好了汽柴油批发价格的高溢价周期。在经过2016年"地板价"规则经验的吸收之后,独立炼油企业形成了成品油期现货结合,期货做空锁价套利,现货随行就市的操作思路。同时,利用国内汽柴油可流通资源偏紧的问题,大幅提升开工负荷,增加成品油资源产出。这应该很难说是独立炼油企业在用低价资源冲击国内价格,实际上,在现行"地板价"调控机制下,独立炼油企业的作用在于增加了市场流通量资源,缓解了汽柴油出现过分超高溢价局面的产生。

第四,成品油"地板价"调控下,由于国内汽柴油价格处在高溢价周期,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未来,混合芳烃,MTBE等进口汽油组分原料资源,将逐步涌入国内市场。

第五,成品油"地板价"调控下,汽柴油维持高溢价,使得居民出行、物流运输,基建工矿并没有享受到低油价的福利,而成品油炼销行业本质上均是获利主体。

在现行成品油运行环境下,成品油"地板价"会不会取消呢?卓创认为,不取消"地板价"政策,主要核心点是国内的相对高油价会不会对经济运行形成压力,一旦有压力产生,取消"地板价"政策会是顺势而为。不过,当前,取消或调整"地板价"决策,比较容易让国内汽柴油已经极端高溢价的行情,走向另一个弱势极端,不利于炼油市场稳定。因此,在现行敏感周期内,基于"地板价"的一切操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还需要慢慢观察压力涌现的方向。

未来,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首先。高价位库存资源解锁问题,一旦资源释放,国内汽柴油高溢价格局将会出现非常剧烈的变动。而这一部分想要得到释放,需要原油突破"地板价"的限制,这是先决条件。其次,国外低价汽油组分原料进入国内市场的问题,这就会扩充国内流通资源体量,可能会对让汽柴油高溢价出现部分缓解。最后,出口阻力的解除时间节点,会对国内汽柴油供应面产生较大的干扰。大概率会重新回归,主营开工率提升,延续出口套利,国内压价外采的轨道,这也会是国内汽柴油高溢价问题缓解方式之一。(卓创资讯分析师 臧文刚)

欢迎点击“了解更多”,查阅更多资讯+分析文章。

(免责声明: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