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僧人堅持不賣,香山碧雲寺石牌坊就流落他鄉了

  

要不是僧人堅持不賣,香山碧雲寺石牌坊就流落他鄉了

石牌坊正面像

要不是僧人堅持不賣,香山碧雲寺石牌坊就流落他鄉了

石牌坊正門

要不是僧人堅持不賣,香山碧雲寺石牌坊就流落他鄉了

獅子造型

要不是僧人堅持不賣,香山碧雲寺石牌坊就流落他鄉了

八仙過海之浮雕

要不是僧人堅持不賣,香山碧雲寺石牌坊就流落他鄉了

石牌坊側面像

要不是僧人堅持不賣,香山碧雲寺石牌坊就流落他鄉了

八賢人浮雕之一部分

要不是僧人堅持不賣,香山碧雲寺石牌坊就流落他鄉了

魏忠賢

北京香山風景如畫,香山碧雲寺古色古香,碧雲寺石牌坊美侖美奐。該牌坊造型之獨特,雕刻之精美,內容之豐富,在北京是獨一無二的,雖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至今仍保存完好。

  坊間已有很多篇美文對該石牌坊作過介紹、讚譽,甚至還有人列舉了該石牌坊的一些特點:其一為形制之奇:石牌坊是四柱三門三樓沖天柱式的,奇在外掛左右先接連了平齊的一字石壁,又接一字壁斜伸出個八字石壁,有專家說此造型在牌坊中是絕無僅有的。其二是佛道之辯:石牌坊主樓下的匾額上刻有乾隆皇帝題寫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十四個字,而額枋上刻有乾坤卦符,八字石壁背面刻有八仙過海,將佛教及道教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實屬奇怪。其三為鶴龍之位:石牌坊三門之上枋均刻有仙鶴祥雲圖,下枋均刻有二龍戲珠圖;鶴是長壽象徵,龍指皇帝或非凡之人,又要成為大人物,又要長壽,其夢確實很美妙。其四為獅形之怪:石牌坊一字壁的背面刻有兩隻半臥的獅子,頭毛披肩,耳朵直立,兩上圓瞪,給人以恐怖之感,與常見的捲毛獅子大不一樣。其五為賢名之異:石牌坊兩側的一字壁上刻有八個賢人,即兩節(藺相如、謝玄)兩孝(李密、狄仁傑)兩忠(諸葛亮、文天祥)兩廉(陶淵明、趙壁),表達了世人心目中賢人應具備的四種德行。

  至於石牌坊的建造年代,一說為明天啟年間魏忠賢所建,一說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碧雲寺進行擴建時所立,其實近百年前就有人明確地說過:“西山碧雲寺,系明閹人魏忠賢之生祠。”生祠系古代的信仰民俗,即為活著的人建立祠廟,而加以奉祀,其對象均為高官,如東漢時任延為九真太守,民為其立生祠;王堂為巴郡太守,韋義為廣都長吏,民皆為其立生廟。魏忠賢在明天啟年間權傾一時,排除異己,專斷國政,勢焰太熾,其授意或諂媚者為其立的生祠遍於各地,碧雲寺即為其中一例。所以,碧雲寺“一切佈置,無不精緻。尤奇巧者,莫若寺後之石牌坊,該坊高約三四丈,寬約五丈,原料系用一種極堅固之石塊,陰陽兩面,雕有龍獅,及各種花樣。”(見1924年3月12日《大公報》)

  但無論建造之初衷為何,自建成之日起,碧雲寺就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石牌坊也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的目光,留下了許多佳話。然而就是這樣一座無價之寶,在當年軍閥混戰、世道險惡、社會失序、人心不古的年代裡,差點被拆了賣給外人,流落他鄉。

  1924年春,美國一位博物學家遊歷至香山碧雲寺,頓時被石牌坊獨特的造型、精美的雕刻所吸引,在讚歎此工藝為世界各國所罕見之餘,提出願出價25萬美元購買其,拆下後裝船運回美國,陳列於某個城市的博物院內。

  按1924年匯率計算,1美元可兌換2銀元左右,25萬美元可兌換50萬元左右。當時一個男工的平均月工資為16元,女工為12元,中學教師為45元,大學教授為200元。儘管25萬元不是個天文數字,但也是個很大的數字,加之當時北洋政府的財政非常困難,經常拖欠公務員和教師工資,軍隊欠餉更是家常便飯,所以時因鬧餉發生兵變。將石牌坊這個死東西換成現錢,儘管是杯水車薪,但也可暫解一些燃眉之急,何樂而不為也?所以,政府當局對此並不強烈反對。

  但擁有廟產的碧雲寺僧人們不幹了,他們認為石牌坊是保存了數百年的古建築,系無價之寶,給多少錢也不能賣,否則將愧對列祖列宗。經過幾輪商洽和交涉,僧人們的態度十分堅決,就是不賣,美國人見購買無望,最終只得放棄,悻悻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