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一幅書法作品,記住這4點落款常識,你就能成行家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講究謀篇佈局,講究形制、正文、行款、鈐印之間的關係謀劃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裡行間有呼應、顧盼。正如《書概》所云: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章法要變而貫。

鑑賞一幅書法作品,記住這4點落款常識,你就能成行家

曾鞏《局事帖》

在書法作品中,落款尤為講究,其中包括落款、記年月、稱謂和敬辭,都有講究。今天,木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些要素。

■落款——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內容以外的書寫內容。包括:正文內容的出處、贈送對象、創作緣由、創作時間、作者姓名字號等。

1.雙款

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上款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位置應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等。

2.單款

單款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長款即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號、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短款即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如果餘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號,謂之“窮款”。

鑑賞一幅書法作品,記住這4點落款常識,你就能成行家

文徵明《西苑詩》

3.字體

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落款,一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草書落款,除用於自身為草書外,因較難識別,一般不用於落款。實際運用最多的落款字體還是行書,既易識別,又顯活潑。款字的大小應小於正文字體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4.橫幅

以上落款形式,是針對豎幅作品而言的。對於橫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與豎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頭與結尾,都不能到達或超過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個字。

鑑賞一幅書法作品,記住這4點落款常識,你就能成行家

趙孟頫《洛神賦》

■日期

書法作品記年採用“干支”記年法。“幹”是“天干”,“支”是“地支”。

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搭配記年,六十年一個循環,俗稱“六十年花甲子”。

1.年份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巳末 庚申 辛酉 壬戊 癸亥

鑑賞一幅書法作品,記住這4點落款常識,你就能成行家

米芾《紫金研帖》

2.季節

舊曆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即舊曆正、二、三月為春季,四、五、六月為夏季,七、八、九月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為冬季。古時兄弟姐妹的排行,有孟、仲、季的次序,(孟為老大,仲為老二,季為三)孟為長,仲為次,季為三,根據這個,正、二、三月分別為孟春、仲春、季春,四、五、六月分別為孟夏、仲夏、季夏,七、八、九月分別為孟秋、仲秋、季秋;十、十一、十二月分別為孟冬、仲冬、季冬之稱。

季節還有一些別稱,如春的別稱有陽春、芳春、青陽、豔陽、陽中、三春、九春等;夏的別稱有朱夏、朱明、昊天、長嬴、三夏、九夏;秋的別稱有素秋、金秋、商秋、商節、素商、素節,金天,高商、三秋,九秋;冬的別稱有寒冬、安寧、玄英、三冬、九冬等。

鑑賞一幅書法作品,記住這4點落款常識,你就能成行家

曾鞏《局事帖》

■稱謂

長輩:吾師、學長、道長、先生、女士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專長之稱)

關係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鑑賞一幅書法作品,記住這4點落款常識,你就能成行家

王羲之《平安帖》

■敬詞

上款敬詞

雅屬、雅賞、雅評、雅鑑、雅教、

雅存、珍存、惠存、清鑑、清覽、

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

清教、清玩、鑑可、鑑正、敲正、

惠正、賜正、斧正、法正、博鑑、

尊鑑、法鑑、法教、博教、大教、

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

教之、正腕、正舉、存念、一粲、

粲正、一笑、笑存、笑鑑、屬、鑑、玩

鑑賞一幅書法作品,記住這4點落款常識,你就能成行家

黃庭堅《教審帖》

下款敬詞

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屬書、醉書、嘴筆、漫筆、戲書、節臨、書、錄、題、筆、寫、臨、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