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前不久,国外知名测评网站DXO mark公布了华为P40 pro的拍摄能力测试得分。


P40 pro以128分的综合得分帮助华为重回智能手机拍摄榜单第一。


其中静态照片得分140、视频得分105,两项能力均为第一。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虽然DXO mark的测试标准不可能面面俱到,分数的高低也无法完全说明拍摄能力和体验的强弱。但还是从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华为在手机拍摄领域保持的强大竞争力。这件事情也登上了热搜榜单。】修改部分


不过今天小助理要跟大家聊的重点不是P40 pro的拍摄能力也不是DXO mark榜单,而是想跟大家探讨手机拍摄能力提升所带来的争议


大家想一下,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手机的拍摄能力如此关注了。


5年前没人会在意DXO mark上谁是第一,现如今榜单上每一次的排名交替都会引发网友们广泛讨论。


去年“科技圈春晚”苹果秋季发布会,iPhone11系列正式登台亮相,我们最先记住的不是祖传的刘海和强大的A13仿生芯片而是11 pro背后那三颗“浴霸”摄像头。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今年年初,小米10 pro发布,剑指高端,我们最在意的数字不再是安兔兔的跑分而是那颗1/1.33英寸大底主摄上方标注的1亿像素。


即使我们都知道像素不能跟画质划等号,其背后更大尺寸的传感器和更高的单位像素面积才是关键,但是一亿这个数字实在太有冲击力,以至于提到小米10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它。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再到如今的P40 pro登顶DXO pro上热搜。我们的眼睛总是不自觉地最先对焦手机的价格镜头,视线聚焦下自然会产生质疑的声音:


我就扫个码,犯得着给我上1亿像素吗?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现在的手机真是越做越丑,前面有刘海,背后的摄像模组又大又厚,还向外突出,怀念以前手机背部的平顺和一致性。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方向错啦!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在手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厂商能找到的营销点也就拍摄能力,拍照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


听着好像也有那么一些道理。那么,我们手机的拍摄能力真的有继续提升的必要吗?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也没办法一下子给出明确答案。


不过这让我想起了上一个在手机形态功能上引起大家争论的点:手机屏幕有必要越做越大吗


这两次争议其实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比如都让手机的形态产生了明显的改变,更大的屏幕让手机尺寸变得更大,更大的摄像模组让手机变得更厚。


又比如各家手机厂商们都在那段争议时期把它们作为产品升级的重点和营销卖点。


所以我们不妨先回顾关于手机屏幕尺寸的争议是如何产生和消失的

,以史为鉴,再回过来看待拍摄能力的争议时也许就能得出答案了。


OK,话不多说,让我们坐上时光机吧,回到2014年,那个智能手机的黄金年代。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先简单交代一下当时的背景:


14年9月,苹果发布了第一款“大屏”手机:iPhone6和比更大还更大的iPhone6 Puls,屏幕尺寸分别为4.7英寸和5.5英寸。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我们都知道苹果一向喜欢在外观上套娃对外观设计的改动比较克制,而且对行业的影响力无人出其右。当苹果都开始用上大尺寸屏幕的时候,意味着这一年开始

手机大屏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来看看当时网友们的声音:


同样的抱怨、无法接受。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同样的失望。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同样的质疑:认为这只是手机创新陷入瓶颈后,厂商们的无奈之举。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还有同样有才的恶搞调侃。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不知道有多少攻摄摄友跟我一样,看到这张图片感觉爷的青春又回来了。


在2014—2015年的网络世界网上冲浪后,我发现当年对于大屏的声讨比现在的手机镜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这些质疑的声音没有阻止手机大屏化的发展。


如今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大小基本都在6英寸左右,甚至有几款机型已经突破了7英寸大关,比如华为Mate20X屏幕7.2英寸、华为畅想Max屏幕7.12英寸(无处不在的华为,摄像头变多是你带的头,屏幕最大的也是你)。


以2020年地球人的视角来看看,大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屏幕尺寸变大,增大了机身空间,会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可以塞进更大的电池,让我们的手机有了更好的续航。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增加了我们获取内容的效率。手机是我们获取内容的主要工具,大屏可以展现更多的文字、图片、视频的信息,在阅读体验上也更加友好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支持更丰富的体验。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手机分屏,可以让你一边上网课一边刷微博记笔记,提升了学习和娱乐的效率。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又比如现在大家都在玩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也离不开大屏的支持。没有大屏幕,我们现在玩的手游可能还是愤怒的小鸟或者水果忍者?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这么看下来,当年关于手机屏幕是否有必要增大争议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够用似乎是个伪命题,直至今日手机厂商依然在做着努力,用折叠屏、环绕屏等方案探索更大屏幕的可能性。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素材来自油管博主@Mrwhoseboss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素材来自油管博主@MKBHD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现在回到手机拍摄能力是否有必要提升这个问题,我想答案也是一样,够用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I 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主要拍摄工具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现在你可以打开手机相册粗略地算一下每天要拍多少照片。随便打开一个移动社交平台刷新一下,看看会出现多少张照片多少段视频。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可能你会惊讶原来我们使用手机镜头的频率已经那么高。根据中国摄影协会官网发布的《手机摄影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显示。在2017年,使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数量会占全部照片的78.8%,而且所占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


是我们之前不喜欢拍照吗?还是以前不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图片?都不是,是手机拍摄能力的提升让我们记录下的画面更加清晰、更加好看、更加有用了。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I 让创作变得更加容易


所谓创作就是将我们的知识、情感、态度,通过一个载体呈现出来。在以前,创作这两个字听上去感觉就很高大上,离普通人很遥远。但在现在的手机镜头下,这一过程变得十分容易,只要你有想法,镜头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你表达。


去年大火的vlog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相信你对vlog肯定不会陌生,它源于blog的变体,以影像代替文字和图片,记录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个性。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到底有多火呢?首先是吸引各大平台下场厮杀,对它给予各种流量和资金上的支持,想要抢占这块高地。


新浪微博发出vlog召集令,对新人vlogger进行扶持。还计划成立vlog学院、组建vlog导师团队,试图扩大vlog的影响力。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B站推出30天vlog挑战,号召up主积极响应。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抖音更是推出了“vlog10亿流量扶持计划”,重拳出击。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此外,更是开启了全民vlogger的时代。不仅吸引了许多普通人参与到vlog的创作中,许多网红、明星甚至是央视主持人康辉也开始拍摄vlog,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欧阳娜娜,通过更加真实化、个性化的vlog大大提升了路人缘。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vlog火爆全网的背后原因有很多,但肯定离不开手机拍摄的支撑。手机因其便携性成为了我们记录生活的主要工具。拍摄能力的提升可以让镜头记录下更多的画面细节,对创作来说更友好。也可以让画面观感更讨喜,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分享欲。


I 基于拍摄提升带来的无限可能


vlog只是手机拍摄这片土壤上生长出的一朵花,在未来我相信它一定会萌发出更多的惊喜。


比如说最近几年比较火且取得一定进展的AR现实增强技。这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它介于虚拟现实和真实之间,用过特殊的处理方式或者利用特殊道具实现真实与虚拟相结合。


2016年火爆全球的手游《Pokemon Go》正是采用了这种技术。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AR现在被普遍认为会在将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在人工智能、CAD、图形仿真、虚拟通讯、遥感、娱乐、模拟训练等许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全新体验。


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在上面投入巨量人力物力,

苹果还在前段时间发布的iPad Pro 2020 摄像模组上专门加入了一颗LiDAR 激光雷达扫描仪来提升它的AR体验。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在手机AR体系中,摄像模组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是架起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互通的桥梁。镜头会先采集实时视频,将其数字化,再配合传感器进行识别、运算、渲染、调整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实现真实与虚拟的和谐统一。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虽然现在AR技术离大面积商用、普及仍有一段距离。但是手机拍摄像模组输入能力的提升势必会带来更好的AR体验,让我们离未来更进一步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这样看下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手机的拍摄能力都相当重要。因此,如果你问我:现在手机的拍摄能力还有必要提升吗?站在更长的时间纬度来考虑,肯定是有必要的。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当然,质疑的声音一定还会继续存在。的确更大的手机屏幕让它越来越难塞进口袋,无论手势操作怎么优化都难以回到小尺寸屏幕单手操作的顺畅。


背部摄像模组越来越多的镜头无论怎么排列都很难称得上美观,镜头越来越厚的凸起似乎在给后背的丑又加了个粗。但这些不顺手、不顺眼的改变也的确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好的综合体验。

回顾手机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为了提升某一功能而产生形态的变化是人最先、最直观感受到的,也最容易产生争议。而带来的体验提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时间推移,所提升的功能会被挖掘的更彻底,得到更广泛、高频的应用,这时人们才会接受改变


想象一下在一台4、5寸的手机上看视频、打王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真的回得去吗?我当初也说过类似手小用大屏手机不方便的话,如今我的手掌似乎也随着大屏手机体验的逐步完善变得“越来越大”了。


手机拍摄也是一样。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可能2025年的我再次心血来潮通过网络检索再次考古会同样觉得这种争议毫无必要,手机拍摄能力的提升可太有必要了!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然后望着手里的采用折叠屏方案的iPhone17 Pro Max Plus Ultra后置8摄感慨:还别说,当年手机背部才3到5个镜头,相比之下还挺好看的。


接着开始再次思考:手机用折叠屏有必要吗?折叠屏非展开状态下又厚又重,屏幕还容易损耗,当年6、7寸的“小尺寸”非折叠屏不也“够用”吗?(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2020年,手机拍摄能力真的够用了吗?



手机拍摄能力还有提升的必要吗?

说说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