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糧不如種糧:室內種植智能監測海外興起,助推“陽臺蔬菜”


囤糧不如種糧:室內種植智能監測海外興起,助推“陽臺蔬菜”

據外媒Techcrunch報道,受到疫情影響,海外民眾為了儘可能避免外出,除了在家通過電商採購囤物資外,還在自己的庭院,陽臺以及地下室裡種起了蔬菜。於是,圍繞室內種植相關話題在網上各社交平臺逐漸火熱,相關的產業也隨之興起。

囤糧不如種糧:室內種植智能監測海外興起,助推“陽臺蔬菜”

我們知道,家裡種植跟農田大面積種植,在環境條件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很多蔬菜在家庭環境下種植都難以收成,大多夭折。(我自己嘗試過種土豆西瓜都沒有成功過)

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的種植環境條件,海外一家名叫 Mendel的公司開發了一套針對室內種植的解決方案,包括空氣檢測傳感器、對應的數據採集監控平臺及手機APP。該解決方案對開放空間意義不大,適合用於室內封閉式的種植方案。因為開放空間的環境變化因素太多失去檢測監控作用,採取棚種保持環境條件恆定才能更有效地幫助植物穩定生長。

囤糧不如種糧:室內種植智能監測海外興起,助推“陽臺蔬菜”

棚種可有效控制農作物生長環境

該方案並不複雜,就是在家庭的小型種植棚內放置一個空氣傳感器。為了更好地控制種植條件實現科學種植,一般海外友人都會將棚改造到地下室,部署一套光照通風控溼的種植系統。(這感覺像是學霸發燒友!)

囤糧不如種糧:室內種植智能監測海外興起,助推“陽臺蔬菜”

網友自己的小型室內種植系統

而medel開發的空氣傳感器很小巧,每個直徑只有7.5釐米,可檢測周圍環境的溫溼度,光照度和水汽飽和度,檢測數據可通過網絡回傳至手機進行環境數值監控。但這個小玩意也不便宜,每個傳感器單價為99美元。

囤糧不如種糧:室內種植智能監測海外興起,助推“陽臺蔬菜”

新型空氣傳感器參數,價格不菲

同時,由於單個檢測範圍有限,不同的檢測空間需要配備的傳感器數量也不一樣。目前該科技公司建議每25平方英尺部署1~2個傳感器。

囤糧不如種糧:室內種植智能監測海外興起,助推“陽臺蔬菜”

空間越大,需要傳感器越多

權衡傳感器的能耗及數值採集密度,目前設計為每15分鐘傳感器會採集一次環境的溫度,溼度,飽和水汽壓差(VPD)以及光照度(LUX),監控軟件平臺如下截圖所示。

通過這四個數據,用戶便可作出響應的調整,比如生長燈發熱太大需要作出更換,溼度不夠需要增加加溼器等等,從此決策上有了數據依據。

囤糧不如種糧:室內種植智能監測海外興起,助推“陽臺蔬菜”

監控APP截圖

不過有大面積棚種商用的消費者表示,該採集的密度依然不夠頻繁,希望能做到不間斷的檢測,得出更細緻的日誌統計分析。

從App截圖我們不難看出,目前該平臺只有數據記錄統計功能,而該公司CEO (Nate Levine)表示之前這產品一直也只是在小眾室內種植愛好者圈子流傳,沒想到現在會有商用以及家用的廣泛需求,接下來可能會增加更多豐富功能。


商業思考

個人看來,沒想到“陽臺種植”也帶火了這麼小眾的科技公司,從產品形態及市場環境來看,這個產業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1. 增加各種農作物的建議環境數值預設,超出閾值進行報警,讓家庭用戶更易使用;
  2. 建立種植交流圈子,增強產品在行業的影響力,通過意見領袖優化產品並帶動市場推廣;
  3. 設立雲服務,為企業商用用戶提送高密度精確檢測及定製化報告服務;
  4. 建立室內或大棚種植的設計解決方案團隊,提供科學種植快速落地實施服務。

……

不由感概,創意想法加運氣,再艱難的大環境下也是會有豔陽天的!


國內科學室內種植建議

目前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國內還沒有,而且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就是想用陽臺空間,搞點土隨便種些東西,一來為居家生活提供一些樂趣,二來改善空氣,三來可以當是屯糧(呵呵)。

目前國內還有不少土壤數字檢測儀器,可以直接檢測土壤酸鹼度,從而得知土壤成分合適種哪些農作物,同時可插在陽臺花盆裡面檢測周圍的環境,建議可選購高靈敏度探頭多功能探測的檢測儀,不要貪便宜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