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老一輩人有句話是“家裡有糧,心中不慌”,當前國際疫情比較嚴峻,一些人擔心受疫情影響,糧食進口受到影響,會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開始“未雨綢繆”的到市場上搶購米麵糧油,帶來緊張的氣息,這種讓人感覺有點摸不著頭腦的事情似乎屢見不鮮。

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2003年“非典”的時候,因為一句“碘鹽可以防非典”的謠言,導致全民瘋搶食鹽,殊不知鹽(氯化鈉)這種礦物質,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如中國的察爾汗鹽湖一個地方的鹽儲存量就有600億噸,足夠全世界每個人分上10噸了,鹽的產量對我們來說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但當時的人們不考慮這些,有些家庭買的食鹽甚至“非典”結束後十多年都沒吃完,淪為笑談。

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老一輩說的“家裡有糧,心中不慌”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是有道理的,但並不適用於現在,家中就算沒糧,隨時也能在菜市場、超市中買到,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四組數據,告訴還在盲目“囤糧”的人到底有多傻。

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一、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經常去超市買米麵的,會發現我們的糧食品牌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大家吃米麵等糧食,不但要選擇價格實惠的,還會選擇產地好的,質量高的,如東北的大米,河南的麵粉更受歡迎,說明這是一個買方市場,是沒有糧食短缺的任何跡象的。

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再從數據上分析,我國一向重視農業生產,2019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是6.63億噸,其中稻穀2億噸,小麥1.3億噸,還有其他如玉米、薯類、豆類的產量也不低,這個數量級的糧食產量,足以應對一切危機。

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就算放眼全世界,糧食供給也是充足的,2019年度世界糧食供給量為34.7億噸,而總需求量為26.7億噸,還有近8億噸沒有被吃掉進入了庫存,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9年發佈的報告稱,世界僅穀物的產量就達到了創紀錄的27.22億噸,所以也不用擔心世界其他國家的糧食供給問題。

二、人均糧食佔有量470公斤

按照我國14億人口計算,人均佔有糧食量是470公斤,940市斤,平均每天差不多3斤糧食,相信就算是“大胃王”每天也吃不了這麼多,疫情期間,一些食材因為運輸困難暫時缺過貨,但米麵油等基本保障從來也沒斷供過,疫情對糧食生產影響並不大,毫無擔心的必要。

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三、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魏百剛司長介紹到,我們國家的儲備糧庫存充足,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總消費量,就算糧食市場出現波動,也完全有能力充分調控來平抑,疫情幾個月以來,根本就沒動用過中央儲備糧,甚至絕大部分地區,連地方儲備糧都沒動用過。另外還有一組數字也讓人安心:“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個,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應急儲運企業3454家。”

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四、我國穀物進口數量不大,主要調劑需求結構

疫情當下,有些國家禁止了糧食出口,但這對我們的生活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在超市中也很難看到進口的糧食,一些如日本的“越光米”、泰國“茉莉香米”,這些都是作為日常飲食中的調劑品,完全是可有可無的,況且價格也不便宜,一般百姓不會作為日常飲食的主要食材的,穀類等糧食產品,基本還都是國產的。

新糧不吃非要吃陳糧,看了這些,盲目“囤糧”實在沒必要

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盲目的“囤糧”,瘋狂的搶購大米、麵粉的行為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有些人甚至一次就買了上千元20袋的大米放家中儲存,殊不知糧食也是有保質期的。過了保質期的米麵變成陳米、陳面,時間長了不但會產生黴變、生蟲、口感下降,甚至所含的礦物質、維生素等也會逐漸的流失,營養也大不如新鮮的米麵。這些採購來的米麵退也退不掉,吃也吃不完,家人還長時間吃到營養不高,口感不佳的陳年舊貨,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這種盲目“囤糧”的行為都不可取。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