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糧,又一次交了“智商稅”

受越南等幾個國家宣佈禁止大米等糧食出口政策後,中國國內個別地方竟然出現了搶糧食、囤糧食現象。看到這些人的做為,筆者不免莞爾一笑。都什麼年代了,竟然還能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為,這個“智商稅”也交得太不值了吧。

為什麼無須囤糧,稍微分析就能得出結論:

首先,中國根本就不缺糧油。做為普通人,不用去合計中國近年來的糧食總產量和消耗量,只要看看身邊的事情,包括糧價上不去,農民賣糧難,國家保底價收購糧食,等等,就知道,中國的糧食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中國國內絕對有充分的糧食供應。

其次,越南等國家禁止出口糧食對中國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無論是按照糧食總產量,經濟總量,人口規模,人均消耗糧食來說,中國的體量都是這些國家的幾十倍以上。他們暫時不出口糧食,對中國能產生多大影響?倒是如果中國不進口他們的糧食了,他們倒是受不了。看看前段時間,因為管控疫情,越南主動關閉了中越陸路口岸,事到臨頭,還不是越南承擔不起關閉口岸的代價?

其次,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1~2月份時,國內都沒有發生過糧食漲價,糧食供不應求等現象和問題。時至今日,通過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已經控制住了新冠疫情,反而擔心起糧食供應問題?這豈不是太過於違背常識了吧。

其次,家庭囤糧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有過家庭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受限於條件限制,糧食放在家裡時間稍長,最多不超過2個月,就會發黴、長蟲,影響消費。做為普通家庭,糧食囤了也是白囤。

這不禁讓人想起曾經囤鹽,買空雙黃連故事。看來,“羊群”效應,不是說能去就能去的,總是有那麼些人會在不特定的時間,因為一時特定的社會變故,去為之交“智商稅”的。


囤糧,又一次交了“智商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