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沈阳最“受宠”的景点是这里!

“五一”小长假已经结束,在防疫时期,沈阳市内及周边景区成为市民出游的首选。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了解到,这个假期沈阳文旅经济呈现明显复苏态势,全市121家A级旅游景区中开放33家,纳入监测的景区累计“五一”期间接待游客89.43万人次,门票收入1306.11万元,虽然比去年“五一”假期有所下降,但与“五一”假期前五日相比,景区接待游客总量环比增加340%,旅游总收入预计增幅将达到300%以上。而开放的景区中,北陵公园、森林动物园等户外生态景区备受游客喜爱,人流爆棚,堪称热门。

北陵公园等户外生态景区持续升温

碧空如洗、芳草茵茵、泛舟湖上、亲子互动……沈阳的各大户外公园随处都能勾勒成一幅温馨欢乐的画卷。“五一”假期,户外生态景区人气旺盛,成为市民出游的首选。记者获悉,“五一”假期,沈阳棋盘山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77万人次,实现收入82万元,分别比去年“五一”假期增长37%、91%;关东影视城接待游客0.67万人次,收入31万元,同比增长43%、40%。北陵公园接待游客46.2万人次,收入59万元;森林动物园接待游客4.16万人次,收入311万元;鸟岛风景区接待游客2.68万人次,收入68万元。国家森林公园5月1日、2日接待量达到最大承载量30%,并及时果断采取了禁止入园措施。

沈阳故宫博物馆、沈阳世博园、张氏帅府博物馆、方特欢乐世界等核心景区持续释放吸引力,景区严格落实开放室外游览区域,室内区域不开放的要求,推行“预约、限流”“安全、有序”开放。沈阳市文化娱乐场所平稳运行,复工复市文化娱乐场所912家,而旅行社和酒店业仍然低迷。

近百项线上线下文旅活动受欢迎

为了加强宣传推广,培育休闲消费新热点,舒缓重点景区压力。沈阳市文旅部门持续推出以“人民幸福城 我的沈阳美”为主题的近100项线上、线下文旅活动。以“福运盛京 春暖花开”为主题,开展春季游活动,推出“郁见花开 绽放世园”郁金香文化节、“云上”看沈阳故宫等活动,设计“最美骑行线路”“最美健步走线路”“最美自驾游线路”30条线路,吸引市民游客前往花海、湿地、绿道、公园等户外休闲旅游地。在文博场所持续推广“云游博物馆”等系列活动;公共文化场所方面,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线上朗读等系列活动。沈阳市群众艺术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聊摄影,拍沈阳”活动,沈阳美术馆线上举办“笔端诗意”庆“五一”书法作品展,深受书法爱好者欢迎。而“最受欢迎的沈阳十大旅游景点”投票活动,得到市民广泛关注。许多市民表示,这些活动一方面很好地宣传介绍了沈阳城市形象和风光,另一方面也提出了爱护景区点设施,做文明市民的倡导,进一步做实了文明旅游行前指导工作。

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并轨推行

针对疫情防控,沈阳市所有开放景区都设置监测站、设立隔离室,游客入内须测体温,工作人员提醒游客佩戴口罩,引导扫描“盛世通健康码”等,做好游客疏导工作。

同时,为了全方位推动文旅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沈阳市文旅广电局相关领导带队深入点位进行检查,针对全市十个区、60个创城实测点位,发现景区卫生存在死角、垃圾没有及时清理、标识标牌设计不够规范,开放式景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共300多项,第一时间督促相关单位整改,目前整改率达到85%以上。此外,联合市交通局等单位在全市倡导“文明旅游、礼貌乘车”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倡导文明旅游 共建文明沈阳”主题宣传活动,在沈阳故宫、张氏帅府等景区增设志愿者服务岗,向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册、讲解文明旅游常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传承五四 青春战疫”快闪活动,成为景区一道文明风景。

沈阳未来景区游览将智能化升级

疫情防控和文旅高质量发展对沈阳景区游览智能化、景区管理智慧化提出更高要求,催生景区智能系统升级。沈阳市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封闭类景区要进一步完善在线预约、实名购票、智慧停车调度、智能闸机、智慧化导览系统等。公园、湖畔、绿道等开放类景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智能监控、人流实时监测、停车场管理、智能导览、综合信息发布等管理系统。”此外,景区网络通讯系统要加强改进,把握“5G”技术推广使用等机遇,加快促进网络通讯系统升级,解决沈阳森林动物园、世博园等景区因游客量激增,导致景区网络不畅,影响游客验证入园等问题。

同时,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健全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督查通报机制,将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持续促进广大市民提升文明素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