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火熱,是賣慘成功,還是中年人本就如此?

《我是餘歡水》改編自小說《如果沒有明天》,窩囊卑微的中年男人餘歡水,在得知自己罹患絕症後,置之死地而後生,反而活出了大放異彩的人生。但結局是搞笑的,圓滿的,他壓根就沒病。

《我是餘歡水》的前兩集是“比慘集錦”,男主角堪稱“史上最慘男主角”。這一點,編劇深諳現在觀眾的爽點——慘的夠徹底,才能有足夠多的“噱頭”。慘的事情多了,覆蓋的範圍就廣了,這樣一來,每個個體或多或少都能從餘歡水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從而引起情感共鳴,對劇情才會關注。

《我是餘歡水》火熱,是賣慘成功,還是中年人本就如此?

《我是餘歡水》

一句話, “賣慘”能提升話題度,從而提高收視率,激起觀眾的討論慾望。

但有些故事情節的加入,其實是為了賣慘而賣慘,反而變得不真實。

比如說工作上,小說中的餘歡水能力還是不錯的,領導也算照顧他。可是到了劇中,他一落千丈,業績不達標,底薪被扣光,甚至被罰掃廁所。試問,就這樣水準的餘歡水能在單位混到現在嗎?他呆的下去嗎?

家庭關係上也是如此,電視劇加強了餘歡水的慘,和妻子感情水火不容、被小舅子一家人鄙視,還加上極品原生家庭的元素。

《我是餘歡水》火熱,是賣慘成功,還是中年人本就如此?

《我是餘歡水》

這兩年出的劇,基本都會緊扣話題,比如《都挺好》、《安家》、《如果歲月可回頭》等等。中年人的人生處處失和、原生家庭個個失調,幾乎成了標配。

為了使這些生活劇引發熱議,劇作本身就死命的挖掘現代人的情感痛點。哪裡疼痛點哪裡,實在不行,給你全套。

人物足夠慘之後,此等小人物不可思議的逆襲,更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爽點,這符合了民眾先苦後甜,強不壓弱、幸福團圓的心裡。所以,我們看到了無數先抑後揚的情節,這和修仙修神穿越歷史之類的網文一個道理,是淺層次的多巴胺刺激罷了。

《我是餘歡水》火熱,是賣慘成功,還是中年人本就如此?

《我是餘歡水》

生活當然不全是美好,但生活也定然不會全是苦難,逆襲夢想的實現一定不會如此容易。為了滿足觀眾的觀看慾望,編劇精心編輯了一幕幕笑劇哭劇鬧劇。

現在的一些 “話題劇”已經習慣於通過誇張的戲劇衝突來講故事。但生活的真相,是平淡為多,現實中哪有那麼多狗血可灑?

大部分的人不見得是徹底的好人,成功人士;也不會是徹底的壞人,犯罪分子。人性的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的。因此,那些經典的電視劇作品總能做到踏實觀生活真相,平靜中自有反思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