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永不磨滅的記憶:

9103廠、王安鎮、拒馬河……

國營東方機械廠,原名東方農業機械廠(代號九一0三)。1966年初開始籌建,1974年4月基本建成,系生產53式82毫米迫擊炮彈的專業工廠。

工廠位於河北淶源縣王安鎮趙莊村東側,四面環山,北靠拒馬河,南有數十公里長的深溝。距離王安鎮火車站3.5公里。

從1981年開始,國家提出“保軍轉民”的政策,軍品任務銳減,大力開發民品。1985年7月確定籌建電梯安全部件生產線。1988年確定在廊坊市建設電梯安全部件生產基地。


連綿雄偉的太行山,湍流不息的拒馬河。

當年,在太行山深處一個不顯眼的小山溝裡隱蔽著一個三線軍工廠——國營東方機械廠,代號9103廠,通信地址為024信箱。所有車輛出入的唯一道路是橫貫王安鎮的112國道。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我於1966年底在保定招工,1967年初進入9103廠,直到1990年底調離9103廠,在這裡揮灑青春、放飛理想20多年。

在三線建設中奉獻芳華無怨無悔。累並快樂著,苦並幸福著。共守歲月,親情自濃,收穫了親情友情和愛情。流年,煙火,紅塵,都是值得我們記憶的青春年華!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麻雀雖小五臟具全


東方廠距王安鎮約3.5公里,南邊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較寬的大山溝,兩側山上綠草蔥蔥果樹棵棵,還有各色野花妝點著美麗的山川,溝底有一條小河緩緩流入拒馬河。但當夏日暴雨來臨,兩側山水傾入溝底,湍急洶湧的河水便衝過漫水橋匯入拒馬河。河上有 一座漫水橋,把此地分成了河東與河西區。河西為家屬區,為了和當地老鄉的住房比較相近,我們的住房也是就地取材用石頭壘起來的,將山上採下的石頭稍加修整,然後壘起來再用水泥勾縫,便快速節儉地建造完工。它依山的高低建造,如梯田一樣的高低有致的一排排家屬宿舍。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又建起了兩座獨生子女樓和兩座多層家屬樓。再後來還建設一座學校。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河東這條東西走向的很長的山溝,一直延伸到銀山腳下(當年白求恩大夫為八路軍傷員做手術的小廟就在這山上)。只有雨季時溝底才有水流淌,在溝兩側山腳下開闢出空地建造廠房。進入廠門口,在溝的北側依次有辦公樓,鍋爐房,一車間(鑄造車間),變電站,庫房,上一個大斜坡遠離鑄造車間的地方建有理化室。檢驗科(也稱七車間)辦公室,三車間辦公室。溝的南側依次有五車間(工具車間)六車間(動力車間),計量室。

向東有託兒所,臺階兒上有鋼材庫,二車間(機加車間)各個工段的工房,在上一個大斜坡離工房較遠的地方是三車間(總裝車間)、成品庫,以及哨所。這就是東方廠的廠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在廠門口外的北側建有招待所,南側是技工學校和電視大學班的教學樓。這個最小的小房子則是水衝式廁所,它改善了冬天滿地的蠅蛹,夏天滿地的肉蛆,臭氣熏天的環境。河東較寬闊的平坦地方建有燈光球場,職工食堂,開會時便是職工禮堂,慶祝節日時便是職工劇場。後來建有菜店,糧店等後勤服務部門。向著溝口方向,依次有廠衛生所,四車間(木工車間),基建科,車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衣食住行,工作,醫療,學校等機構和設施應有盡有,形成了一個小社會。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五湖四海同一目標


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

為了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抓緊搞好三線建設”的指示,許多人滿懷著赤誠火熱的心從五湖四海齊聚這裡。有從各地抽調來的優秀的領導幹部和管理人員,有從山西淮海機械廠(342廠)、湖南江南機械製造廠(282廠)、東北齊齊哈爾機械製造廠(672廠)以及新疆、蘭州、包頭等大兵工廠調來的老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有從保定,易縣,淶水招來的學員,有國家分配來的大中專學生,還有從部隊轉業復員精明強幹的軍人,有華二建設集團(現在的河北建設集團)的子弟們,還有老工人的子弟們和當地農民的部分子弟,組成了東方廠生產線的基礎生產力。在這裡他們為軍工產品奉獻他們的青春。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生產產品之前,水暖電氣風要暢通,車間設備要安裝到位。在設備科的帶領下全員參戰, 爭分奪秒搶時間趕進度。冬戰嚴寒夏鬥酷暑幹勁兒十足。當時需要架設一條穿過6個生產車間和家屬區的高壓線路,整個線路橫跨十幾個山頭,有80多根電線杆和20多盤電纜,需要送上山頭。必須在山上挖坑架線,任務相當艱鉅,電工班的師傅們一馬當先,率領大家用肩扛,用手拉,硬是把所有的電線杆,電纜送上山安裝完畢,使建設如期竣工。

最難的是挖坑,一鎬下去火花四濺,堅硬的石頭硬是讓堅強的工人們“啃”了下來。在一個冰天雪地的山上拉桿時,有一位保定男學員凍的兩隻耳朵又紅又腫,大家笑稱他像一個小豬八戒。等騰出手來,大家輪流用雪地的雪給他反覆搓耳朵,直到發熱有了感覺。邊搓邊說笑著, 緩解了疲勞。

挖溝鋪設管道也全是工人輪換著幹。在工房挖坑打眼,打地基,安裝機械設備也靠的是工人的聰明才智,實幹加巧幹,齊心協力共同拼搏才按期完成。

累並快樂著!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82亳米迫擊炮彈


清晨伴著嘹亮的軍號聲和冉冉升起的太陽,職工們進行在上班的山道上。廣播喇叭中傳來播音員清脆甜美的聲音……

東方廠的產品是82亳米迫擊炮彈。它的彈道軌跡是拋物線形的,能夠隔山打擊。所以很適宜山地戰爭。整個兒炮彈生產線 經過近一年的試製成型後,於1971年6月便進行了批量生產。鑄造車間負責彈體殼的澆築。把鐵錠和稀土等其他材料按一定配比填到化鐵爐中,點火,待鐵水熔化,捅開出鐵口,鐵水便像火龍一樣火星四濺倒入鐵包中,再澆注到經過翻砂作好的模子上,待冷卻後便成型彈體殼。這是個高溫,高強度且技術難度高的工作。經過檢驗合格後轉入機加車間。彈體加工,是個技術加體力的活。按質量標準將彈體和彈尾的機械加工並各工序經道檢合格後,再經過點焊、電泳塗漆和各工序的道檢,水壓試驗以及綜合複檢合格後,轉入總裝車間。總裝車間要給彈體裝藥,然後把配套廠的引信等組件都組裝好,檢驗合格後裝箱入庫,以備靶試。裝藥工房的工作很辛苦,是有毒有害作業,儘管防塵防火工作做的很好,一班下來,工作服、帽子、口罩等也都沾上土黃色的藥粉,必須脫下工作服洗澡後才能換上自已的衣服。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整批炮彈經駐廠軍代表檢驗合格後,進行打靶實驗。靶場位於離廠區30公里外的淶源縣城西北方向。靶場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長期駐紮在外, 在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崗位,隨時準備打靶實驗,若有一發炮彈不合格則整批都要報廢,軍品是不允許有次品的。這是一項技術性和危險性都很高的工作。當年就有一位工人,由於彈片從瞭望孔進入室內,撞到牆上反彈擊中頭部而犧牲,為軍品生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無限榮光永載史冊


為響應毛主席提出的“工業學大慶”的指示,全場投入了大會戰。工人熱情高漲,苦幹實幹加油幹,加班加點連軸轉,克服了重重困難。艱苦創業是我們企業的精神,領導幹部、技術人員、青年工人是中堅力量,藉此東風再創佳績。連續三年完成各項經濟指標,創出年產炮彈48萬發,年產值2400萬元的最高紀錄。1977年2月河北省召開工業學大慶會議,東方廠被評為工業學大慶先進企業。1978年7月廠代表光榮地參加了全國兵器工業學大慶會議,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79年3月,河北省委頒發“國營東方機械廠 大慶式企業”命名書。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1988年10月,國防科工委為在國防科技戰線工作30年以上的老軍工們頒發了“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書和榮譽獎章。這些老前輩們到1988年時,都已是在國防科技戰線上工作了近40年的老領導、老工程技術人員、老工人和老幹部們。他們真正做到為了軍工產品獻了青春獻子孫, 獻了子孫獻終身。他們是國防科技戰線的英雄們。這是他們的光榮,也是我們所有戰鬥在國防科技戰線上的軍工人的光榮。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三線軍工廠作為特定時代的特殊產物也將載入史冊。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技工學校貢獻巨大


廠領導及教育科重視職工教育。1976年6月抽調15名優秀工人到廠裡“七二一大學”學習,經過理論學習以及到工廠各崗位實習,於1978年10月圓滿畢業,畢業後工作起來更是如虎添翼。還曾選派5名優秀工人到南京軍事學院、河北醫學院等院校學習,畢業後回到廠成為技術骨幹。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1979年,河北電視大學東方廠電大班組建,這對於那些渴望深造的新老高中畢業生和老中專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經過市統一考試他們被錄取後,猶如久旱的禾苗遇上甘露,貪婪地吸吮著新的知識。那時不懂得什麼叫抄襲和作弊,一心想要真才實學。到期末時,需要到保定市參加統一考試,這批學員1982年畢業,畢業幾年後評為工程師充實到廠裡的管理和技術崗位。事實證明這種形式對於一些拉家帶口不能脫產上大學的工人,實現繼續深造是再好不過了。培養本鄉本土本廠的工人上大學是廠裡能領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因為艱苦條件,許多大學生不願分配到山區來,即使分來也千方百計調走。所以電大班得以一屆一屆的繼續辦下去,這種形式曾被保定日報記者硃紅採訪,刊登上報以推廣。這些年輕的電大畢業生更是東方廠的技術骨幹。

為了培養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技能的現代化工人,組建了東方廠技工學校。教師由大學畢業生和有技術的老工人擔任。技校設鉗工班和車工班,在淶源三線廠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從1987年開始招生,共有五屆畢業生,400多人的技術工人畢業後分到各廠充實到生產一線,所做的貢獻是巨大的。


文化陣地精神家園


廠工會、宣傳科、教育科等也千方百計的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以豐富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使職工們安心山區工作。廠裡組織的文化宣傳隊經常演出一些職工喜聞樂見的節目,以廣大職工為素材自編自演相聲、小品、三句半,唱歌、跳舞、樣版戲、快板、朗頌、樂器奏。每週末都放映一部電影,還經常組織男女籃球,乒乓球比賽。兵乓球男子單打曾獲保定地區亞軍的好成績。逢年過節更熱鬧,還組織猜謎語、拔河、春節聯歡晚會等以歡慶節日。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最高興的事兒是工會組織的放電影。在球場上拉上個白帳子,有時會放映戰鬥片兒,《南征北戰》《平原游擊隊》等,也放越劇版的《紅樓夢》等。孩子們早早地拿著小板凳佔地方,等大人們收拾清了家務再去。附近村民聽說了也趕來觀看。不管酷夏寒冬,小雨小雪,等片熬夜,定要堅持看完。

省國防科工辦曾組織全系統的籃球比賽。華豐廠、凌雲廠、曙光廠、衛星廠、新華廠、東方廠,還有紫荊關的化工廠,7廠齊聚東方場參賽。各隊都鬥志昂揚,技術高超,你追我趕力爭奪冠,讓東方廠職工享受了一次籃球盛宴。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鍋碗瓢盆柴米油鹽


建廠初期,軍工人在這裡安營紮寨,一個個小家庭組成了東方廠大家庭。住著簡陋的屋,吃著粗糙的糧,幹著苦累的活。軍號嘹亮, 機器轟鳴。炊煙裊裊,步履匆匆,穿梭於 廠區與家屬區。上班苦幹實幹,回家演奏著鍋碗瓢盆交響樂,主宰著柴米油鹽醬醋茶 ,勾畫出一副至美的生活畫卷。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淶源被稱之為涼城也是名副其實。冬季時長溫低。海拔高,山風硬, 寒風刺骨。靠山根的石頭房潮溼陰冷。國慶節一過就得在屋裡安上爐子和煙筒。直到來年五一才可以撤去。燒的煤是由汽車隊從蔚縣拉來的大煤塊,只有這樣的煤塊兒燒的呼呼的旺火才能禦寒。兩家或者幾家分一車。這時工友們都互相幫忙,卸車,分堆,裝入煤棚。每家都蓋有一個小棚子,除了放煤還壘起灶臺。燒煤渣,刨花,鋸末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糧食還是定量的,80%是玉米麵,白麵很少。油也很少,每人每月二兩油。用灶臺的大鐵鍋貼餅子熬稀飯正好一鍋出。蒸窩頭、烙大餅香噴噴。有時也學著當地老鄉一樣熬攪粥,煮鋼絲面。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白麵饅頭、肉包子和香噴噴的餃子。所以孩子們特別期待過年,因為除了好吃的還可以穿新衣戴新帽放花炮。


那時一排宿舍才有一個水管。冬天把水管兒用保溫材料包裹起來,即使這樣水嘴兒常常凍成小冰山。誰起得早便用開水把水管澆開或用點著的劈柴用火烤開。人們在這裡淘米洗菜,洗衣服。水扎手的涼,以至於到老了落下了病根兒,一用涼水手就紅腫。

一入冬,後勤科就採購天津地區的青麻葉白菜, 菜幫薄且好軟。廊坊地區的胡蘿蔔、白蘿蔔又脆又甜。蔚縣的土豆個兒大瓤沙……司機師傅起早貪黑抓緊時間,上凍前把地裡的菜拉回來。各家根據人口多少購買一些儲存起來,這便是越冬的蔬菜了。

平時所用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用品,日用雜貨,蔬菜等 都由汽車從保定拉回廠裡出售。隔幾天還可以到王安鎮趕集,在集市上購買些雞蛋和肉類以改善生活。誰家有輛自行車都可以互相借用。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還可以多帶些東西。但這裡仍是物資匱乏流通不暢,若有人出差,捎買的東西能寫滿一張紙。出門像公子,求人像孫子,回家像驢子。

大袋的動物餅乾、大白兔奶糖、蝦酥糖,衣服鞋帽一大堆,手提肩扛趕火車,從永定門上車幾元錢的火車票晃盪5個多小時到達王安鎮車站,在火車上人又累又困東倒西歪睡姿百態。回家探親也是做這趟火車到北京永定門站,然後再倒車趕回家鄉,整整一天的時間浪費在路上。12天的探親假實在太少,炕頭還沒坐熱就得往回返。建廠初期回家之路更艱難。從王安鎮坐長途班車一路顛簸經紫荊關十八盤彎彎曲曲的繞山路到達高碑店,已是大半天的時間了。只得在此住一夜,第二天再倒車回家。

東方廠的女工們都是勤儉持家的好主婦。平時學著自己買布裁剪縫紉衣服。衣服破了縫縫補補接著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大孩子穿過的衣服改小點兒,第二個孩子接著穿。過年過節冬天的棉衣都是媽媽熬夜縫製。為了攢下定量發給他們的勞動保護線手套,不惜用自己手上的老繭做代價,把線手套拆了給孩子們織線衣線褲。早起晚睡犧牲午休時間,甚至利用車間公休時間也抓緊時間的織上幾針。除了織線衣線褲,還用鉤針鉤縫紉機罩,鉤沙發靠背罩、桌布等,總之,用勤勞的雙手點綴著溫馨的蝸居。為給女孩子織的外套上色,還要買上顏料在大盆裡煮。給黑灰白的大人世界點綴著紅綠粉以及天藍色彩。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看,這些小腳的奶奶和姥姥,為了讓兒女們全身心的投入到三線工作中,也來到了東方廠, 擔負起照看孩子、洗衣做飯的後勤工作。


東方子弟的苦樂童年


建廠初期,職工孩子中的適齡兒童只能在當地的南趙莊小學學習。隨著工廠走入正規,在原址上又增蓋了教室。增強了師資力量,成立了東方廠子弟小學。調入了經驗豐富資歷深厚的老教師,同時也接收了很多大學畢業生,形成了老中青三結合的教師隊伍。為培養軍工子弟成才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老師們教書育人認真負責誨人不倦,學生們 認真學習,奮發努力,桃李回報。不少學生以高出錄取分數線50分的成績考入市區重點中學保定一中。還有很多同學考入市區的中專和技校。由於有紮實的知識基礎,有很多孩子後來考入了名牌大學,或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在國家機關、外企、國企、醫院、學校、軍隊中發揮著他們的聰明才智。無論在哪個行業,他們都傳承著父輩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優秀行列中的一員。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愛玩兒本是孩子們的天性,更是體育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一個個都健壯可愛,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這周圍的山坡更是男孩子的樂園和比武天地,他們從山下摔到山上,摔跤滾爬,不比出個輸贏勝敗決不罷休。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東方廠出生的孩子們在風清氣正的環境中,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他們純真善良,吃苦耐勞,堅韌奮發,是最乖的好孩子。

山溝裡沒有公園,沒有廣場,更沒有兒童遊樂場。孩子們只有在山坡上,在大樹下玩耍。這些房後的山坡便是孩子們的廣闊天地,是他們的樂園。在山坡上互相追逐打鬧嬉笑,在樹上爬上爬下蹦跳不停,其樂無窮。在房前狹窄的路邊跳房子、扔沙包玩石子。無論是山花浪漫的夏季,還是在淒涼枯萎的寒冬,他們總是朝氣蓬勃、純真無邪,露出燦爛的笑容。只要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兒就快樂無比。

他們不僅會玩還是勤儉持家的小能手。這些孩子們都會結伴兒,提著小籃,或拎著小鐵桶,拿著用鐵絲擰成的小耙子去撿煤核兒。有時剛有一車煤灰渣倒過來,便爭先恐後地前去撿拾沒有燒盡的煤核,弄的灰頭灰臉。回家還幫著媽媽拉風箱,添柴做飯,和大人一樣常吃窩頭餅子,就著熬菜淹菜。只有過節過年才能盡情享受美食,穿新衣,戴新帽,放花炮。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慢慢長大。他們見證了父母曾經的滄桑歲月,體會到父母的苦與樂,他們也將這方熱土的美好刻入記憶……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魂牽夢繞第二故鄉


東方機械廠雖然於1996年搬遷到廊坊市,但南趙莊村的山溝已成為我們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這裡的一磚一瓦是那樣的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是那樣的親切,這裡處處留下了我們的足印,這裡有我們許許多多的故事,這裡是我們一生的牽掛。

一撥一撥的東方人時常回來尋找那舊時的記憶。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如今的東方廠舊址已是一片荒涼,滿眼滄桑,只有原鍋爐房高大的煙囪依然佇立。

依然矗立的煙囪啊!你是東方廠的地標,以你為基點,回訪的工友們,便能找到自己曾經住過的家的位置。

依然矗立的煙囪啊!你是東方廠的豐碑,見證和記錄著三線軍工人所經歷的崢嶸歲月!

依然矗立的煙囪啊!你是威嚴的衛士,守護著這片熱土,迎接著遠道而來的東方廠工友們!

致敬!在國防戰線上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的老軍工戰友!

致敬!我們的青春年華!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白求恩戰鬥過的地方,曾經隱藏一座對外稱農機廠的軍工廠


張淑春,1946年生於保定市。大專文化,工程師職稱。1967年初參加國營東方機械廠工作。任理化室化驗員,檢驗科科長,教育科科長(兼東方技校校長)。1990年底調入河北寶碩集團,任集團公司能源·計量處副處長。2001年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