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上天需基因测序 本报记者连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记者 王晓明 赵博文 报道

晨报淄博5月6日讯 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其中进行航天搭载的40余种蔬菜、中草药品种的种子及1种微生物物种则是来自淄博的一家企业——山东天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航天育种的种子将进行怎样的“太空之旅”?有何重要意义?又将怎样让“品种培育”化为现实?6日晚,记者视频连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讲述一枚种子的“太空之旅”。

问:为什么要对种子种苗进行航天育种?有何重要意义?

答:航天育种已经发展很多年,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搭载过,对种子在天上的遗传稳定性、遗传变异方面进行研究。后来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国家把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中药的种子等搭载上去,经过空间的诱变、再进行筛选,看有哪些性状能应用起来,种植后筛选出来一些好的种子,可以进行繁育、杂交,保留一些好的性状,对单纯的育种来讲,碰到不好的变异可能就扔掉了,但是对科研来说,即使有一个突出不好的的性状,我们也可以从科研角度研究那个基因引起的不好,并对它进行测序,测序发现某个基因突变了,引起了性状不良,那么对科学来说是有益的。

问:能介绍下这次航天育种的基本情况吗?

答:一般来说,返回式飞船一般是半个月左右,但此次航天育种的时间是3天,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空间条件是差别很大的,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大概距离地球300-400公里。我们这回搭载虽然时间短,但是轨道高度要高出很多,所以(种子)接受的射线要远远高于空间站的位置,这样一个条件对于诱变育种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因为诱变育种的时候我们希望辐射量大一点,这样就有可能从其中筛选出合适的性状。

问:种子在上天之前,需要经过预先的选择吗?

答:这个主要看目的了,出于科研目的的,搭载种子的遗传背景一定要非常清楚,最好遗传都测过序的,返回后再测一遍序,就可以看到底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如果单纯从育种来讲,如果没有科研能力的话,也可以搭杂交种的,只要发现有好的性状,又能够遗传下去,那对农户或者农站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问:经过太空辐射的种子在食品安全上有保障吗?

答:跟转基因不一样,空间诱变育种是一个自然的诱变,只是加速了自然诱变的一个过程,在太空中粒子穿过种子,造成DNA的断裂也好,再修复也好,移位也好,并没有一个放射源污染了种子。哪怕是在地面上,虽然有大气层和地球磁场的保护,也会有些粒子照射到地面上引起种子的变异,但是因为没有引入外来的基因,也没有外来的核放射的污染源,所以空间诱变育种的安全性目前来看还是没有问题的。

问:经过航天搭载的种子返回后将怎样进行繁育,与正常的种植有区别吗?

答: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种植还是按照正常的方式进行种植,现在来说航天育种只是一个手段,回到地面后怎么杂交,怎么选育是跟正常育种一样,只不过是扩大了一个可选的种子资源,比如说水稻里发现了一株强抗病的,再与当地其他的水稻进行杂交,就可能发现新的抗病的一个水稻的品系。

问:我国的航天育种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答:国际上没有航天育种这样一个提法,不过国外有很多用种子进行试验,包括树的种子,小麦、经济作物等,大多数都在科研研究阶段。我们国家比较特殊,是农业大国,也想丰富种子资源,所以单纯从育种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做得比较多,成果比较多,也比较领先。

种子上天需基因测序 本报记者连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本报记者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进行视频连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