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引起《蘭亭序》真偽辨的墓誌——《王興之夫婦墓誌》

1965年1月19日,在南京郊區新民門外人台山出土了東晉《王興之夫婦墓誌》。墓誌於東晉永和四年(348年)隨王興之亡妻宋和之卒後安葬時埋入。墓誌石質,長37.4釐米,寬28.5釐米,厚12釐米。兩面鐫刻文字,共203字,正面為王興之墓誌,共115字,楷書。

《王興之夫婦墓誌》字體方正嚴肅,規整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韻致。筆畫挺拔,行氣疏朗,盡顯古拙質樸之氣。其楷體點劃之間、轉折之處仍留有漢代隸書的遺韻,是中國漢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發展的重要書跡。墓誌現藏南京博物館。


一方引起《蘭亭序》真偽辨的墓誌——《王興之夫婦墓誌》

王興之墓誌


一、《王興之夫婦墓誌》碑文內容

《王興之夫婦墓誌》碑文記述了王興之夫婦的籍貫、卒年及子嗣情況,還記述了王興之妻宋和之的父親及弟弟的官職等。

志陽:君諱興之,字稚陋。琅耶臨沂都鄉南仁裡。徵西大將軍行參軍,贛令。春秋三十一。鹹康六年十月十八日卒。以七年七月二十六日葬于丹楊建康之白石,於先考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特進衛將軍、都亭肅侯墓之左。故刻石為識,藏之於墓。長子閩之。女字雅容。次子祠之,出養第二伯。次子鹹之。次之預之。

志陰:命婦西河界休都鄉吉遷裡,宋氏名和之,字秦嬴,春秋卅五,永和四年十月三日卒。以其月廿二日,合葬於君柩之右。父哲,字世僬,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秦梁二州諸軍事、冠軍將軍、梁州刺使、野王公。 弟延之,字興祖。襲封野王公。


一方引起《蘭亭序》真偽辨的墓誌——《王興之夫婦墓誌》

王興之墓誌與王丹虎墓誌


二、《王興之夫婦墓誌》與《蘭亭序》真偽辨

王興之官徵西大將軍行參軍、贛令,是琅琊臨沂人,據學者考證,王興之是書聖王羲之的叔伯兄弟。

《王興之夫婦墓誌》出土於1965年1月,當年5月在同一地點出土了《王丹虎墓誌》(359年立),12月出土了《王閩之墓誌》(358年立),王氏“三碑”墓主是一家人,王閩之是王興之的長子,王丹虎為王興之的姐姐,由於其未嫁,死後便葬於祖墳。王氏“三碑”墓誌上字體是帶有隸意的楷書,與南朝的《爨寶子》碑類似。


一方引起《蘭亭序》真偽辨的墓誌——《王興之夫婦墓誌》

《爨寶子》碑刻


一方引起《蘭亭序》真偽辨的墓誌——《王興之夫婦墓誌》

《蘭亭論辨》一書封面


1965年,郭沫若以新出土的《王興之夫婦墓誌》和《謝鯤墓誌》為出發點,在《文物》上發表了《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同意清代李文田“世無右軍之書則已,苟或有之,必其與《爨寶子》、《爨龍顏》相近而後可”的觀點,一時風起,唱和者甚多。時南京學者高二適針鋒相對在《光明日報》發表了《蘭亭序的真偽駁議》一文,從而展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書法大論戰,甚至延續至今。如陳直1980年在《西北大學學報》上撰文《東晉王興之墓誌跋兼論及蘭亭序》,提出官方書體與民間書體的不同,對質疑蘭亭序提出不同意見。

華人德1995年曾撰寫《論東晉墓誌兼及“蘭亭論辨”》一文,認為《王興之夫婦墓誌》字體為工匠書刻,與當時貴族王羲之的書法沒有可比性。(見華人德《六朝書法》,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

直到2013年,還有學者據新出土的晉木簡墨跡對郭沫若的質疑提出異議。(見金丹《由〈木方墨跡〉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兼議“蘭亭論辨”及駁郭沫若說》,《榮寶齋》2013年第5期藝術論壇。)


一方引起《蘭亭序》真偽辨的墓誌——《王興之夫婦墓誌》

木方墨跡與蘭亭等王書字跡的對比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土文物的不斷增多,這一問題也漸趨明朗。1977年安徽亳縣出土374塊刻字的曹操宗室墓磚,年代為東漢延熹七年(164年)至靈帝建寧三年(170年),字體有75%是楷行書。可見早在王羲之寫《蘭亭序》前二百年的東漢時代,民間已經使用楷行書了。因此,二百年後的東晉王羲之是有可能寫出如《蘭亭序》之類的書法作品的;這一點也可在樓蘭簡牘文書及居延木簡中得到證明。 《王興之夫婦墓誌》上的字體屬於“銘石書”,與《蘭亭序》之類的“行狎書”大不相同,就像歷代寫墓碑多用楷、隸書那樣,規整嚴肅表示了對故者的虔誠,因此是很少用行、草書來寫墓碑的。

《王興之夫婦墓誌》樸實謹嚴,方整遒勁,它與同期出土的《王閩之墓誌》、《王丹虎墓誌》等,為東晉書法增添了新的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