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與後來同出於雲南的《爨龍顏碑》合稱為“二爨”,因《爨寶子碑》的形制較小,故稱“小爨”。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拓


此碑立於東晉義熙元年(碑文稱“大亨四年”,即405年)。碑高183釐米,寬68釐米,厚21釐米。碑文13行,行30字,碑的下部有題名13行。此碑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於雲南南寧城南70裡揚旗田。清咸豐初,雲南知府鄧爾恆修南寧志採訪金石時將《爨寶子碑》移置於南寧縣城武侯祠,後移至曲靖城內的魁星閣前,1937年在曲靖第一中學建碑亭保護,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擴建為博物館。現存於曲靖一中校園爨亭內。

一、《爨寶子碑》碑文的主要內容

爨為南中(今雲南全省、貴州西部、四川南部)大姓之一,始顯於蜀漢,興盛於晉。自三國東晉以來,爨氏長期住於古建寧(今雲南曲靖一帶),分為東爨和西爨。東爨以烏蠻為主,西爨以白蠻為主。

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為長期穩定蜀國後方,有意識地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傑,如建寧爨習、朱提(今昭通)孟琰和孟獲等為官屬,因此以爨姓為代表的“四姓”(其餘三姓不詳或諸說不一)等大姓豪族,成為南中頗有勢力的統治集團。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孟氏、霍氏等大姓的衰落,爨氏成為南中最有勢力的大族。爨氏統治南中地區的時間很長,據方國瑜先生所列爨氏系表,自東晉爨璨取得統治地位時(330年)算起,到唐代爨崇道統治滅亡時(746年)為止,長達四百餘年。爨氏雖臣服於中央王朝,但地處邊陲,在南中地區,爨氏爵位基本上是世襲。

當年爨寶子任建寧太守時,正是爨氏統治南中的時期。《爨寶子碑》記述了爨寶子的家世、生平及政績。爨寶子,字寶子,建寧同樂(今曲靖陸良)人,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年),卒於東晉元興二年(403年),僅活了23歲。他19歲便“弱冠稱仁”,就任建寧太守,同時世襲振武將軍一職。《爨寶子碑》在他去世兩年後,即東晉義熙元年(405年)立。碑文稱大亨四年,據元代胡三省注《資治通鑑》:“(402年)是年三月,元顯敗,復隆安年號,桓玄尋改曰大亨,玄篡,又改曰永始。元興之元改於是年正月,通鑑自是年迄義熙初元,皆不改元興之元,不與桓玄之篡,撥亂世之正也。”,“大亨”這個年號為東晉桓玄所改,僅用了幾個月,而爨氏遠在邊陲,並不知道,所以仍用大亨年號。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二、《爨寶子碑》的發現及歷來評價

據曲靖文化館退休職工劉鴻昌老人講述,《爨寶子碑》的發現頗具戲劇性。

清咸豐二年(1778年),鄧爾恆任南寧知府,有一天,他偶然進入廚房,發現案板上的豆腐塊上竟然有字跡,仔細一看,居然是史書上所記載的《爨寶子碑》的字跡,於是趕忙問賣豆腐的人在哪裡,廚子說是個越州人,鄧爾恆很快追蹤調查到了越州揚旗田。做豆腐的是個農夫,告訴他說,有天吆牛去犁地,突然犁到塊石頭,把犁尖都犁斷了,他用鋤頭刨出來一看,原來是塊碑,就抬回去做壓豆腐的工具。鄧爾恆於是打賞了農夫,把碑搬回城裡。先請人精拓了數十張過過癮,然後以其精緻的小隸書題跋雕刻於上,又拓了一批,以備日後不時之需。隨後將碑置於城中武侯祠內加以保護。從此,跋前跋後全拓本得以流傳海內,《爨寶子碑》聲名鵲起。

《爨寶子碑》是著名的南碑之一。由於南朝沿襲晉制,故碑刻極少,而流傳下來的更是屈指可數,《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碑刻。《爨寶子碑》的書法在隸楷之間,體現了隸書向楷書過渡的一種風格,為漢字的演變和書法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歷來有著極高的評價和書法地位。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碑評第十八》評此碑“端樸若古佛之容”,同書《寶南第九》中說:“晉碑如《郛休》《爨寶子》二碑,樸厚古貌,奇姿百出,與魏碑之《靈廟》《鞠彥雲》皆在隸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

近代李根源評《爨寶子碑》:“下筆剛健如鐵,姿媚如神女”。

章士釗言:“欲以一種書跡囊括一代,似戛戛乎其難,誠如是也,則謂晉代有兩種書體,即王書與爨書同時並行,似不得諡為武斷。”

費聲騫在《古代碑帖鑑賞》中說:“學寫《張遷碑》一路的漢隸,參入《爨寶子碑》的用筆及結字,頓使字形具靈動逸縱之趣,可防結構流於僵木。”

《中國書法大詞典》稱之為“剛勁凝重,古樸奇巧。”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三、《爨寶子碑》的藝術特點

《爨寶子碑》的藝術特點主要反映在四個方面:

1.字態紛呈,古意盎然。《爨寶子碑》成碑於由隸書過渡到楷書階段,在此碑中,字態的變化反差很強烈,總起來說,是非隸非楷化,既有融篆意的,又有具隸法的,還有取楷法的,甚至還有得草法的,如此豐富多彩的字態變化,給此碑書法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2、結體端樸,渾然天成。此碑結體古樸無華,點畫的組合毫無整飭之跡。縱觀全篇,字的收放聚散,都充溢著自然的情趣,緊斂收束有姿,恣縱放浪有態,突破了一般楷書所謂“布白平勻”的束縛,在古穆拙樸的氛圍中,不時地生髮出天然的氣息。

3.取勢險夷,跌宕有致。此碑雖為楷書,但取勢非平板方鈍,而是險夷相濟,於不規整中求規整,其敢於造險之處,更是在漢魏碑群中所罕見的。此碑字體乍看都是歪歪扭扭,顯得重心不穩,但細細體會,卻又有其奧妙所在,因為它產生的美學效果,就是在字體中注入了動勢,通過局部的不平衡給整體的平衡增添了內在的支撐力,使字在反覆的倚側跌宕中,體現出渾厚的氣勢。

4.用筆倔強,巧拙互見。此碑用筆可謂方圓兼具,剛柔相濟。其中的方筆,多取之於隸法,長橫畫,大都以楷法起筆,隸法收筆,顯得方拙雄強。其中的圓筆,多得之於篆法,如有的轉折,沒有明顯的提按,而是用暗轉法,顯得圓渾嫵媚,風姿卓然。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四、臨習《爨寶子碑》的要點

1、一定的篆隸功力是寫好此碑的基礎。既然是非隸非楷化的字,因此不宜一入手就習此碑。只有先掌握了篆、隸筆法,才能從本源上去識其變化,把握其特點。須知僅以楷法,用側鋒圓熟的行筆來摹似其外貌,則勢必徒具軀殼或導致線條方板扁薄,不能從本質上去挹其雄強朴茂之姿。

2、要體現字中自然的情致,切忌過分的矯揉造作。在臨習中,一定要慘淡經營於漫不經意之中,對字的收放、大小、正側、險夷、輕重、盈虛等都要自然渾成,千萬不能為了突出字的拙趣,就刻意造作地誇大某個部分,造成極不舒適的彆扭。

3、抓住剛柔相濟的特點。要正確使用方圓、中側結合的運筆方法,要注意在緊斂收束與恣縱開拓的對比中,來強化結構的變異,力戒算子之鋪排,使點畫的組合在跌宕的運動中,產生奇特的姿態。行間字距的佈局以疏朗為宜,這樣與凝重的結字相襯,則顯得更為協調得體。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碑刻故事”。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李瑞清臨作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王遽常、李叔同臨作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經亨頤集爨寶子聯句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李松臨作


從豆腐壓石到南碑瑰寶——《爨寶子碑》

趙冷月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