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雕塑属于雕塑艺术的一种。主要适用于园林景观或城市景观等户外景观场所。景观雕塑区别于摆件类的雕塑主要是形体相对较大。审美要求更偏向于公共审美观,材质方面有更强的防风雨、防紫外线要求主要采取铜、不锈钢、玻璃钢树脂、天然石材等。景观雕塑从造型上主要分为写实雕塑与抽象雕塑,写实雕塑重点体现在形体逼真,抽象雕望重点在诱人联想。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写实雕塑是相对于抽象雕塑和意象雕塑而言的。主要是基于对客观事物形体的理解和归纳,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传达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但是写实雕塑并不意味着就是完全对模特进行照抄。由于材质和色彩的转换,想要在视觉上表现得贴切,肯定是需要根据材料运用表现技法进行再现。即使是超写实雕塑,也是对更精微结构的理解归纳和夸张展现。可以说写实雕塑只是表面上具象的成分更大,与模特更为接近。但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理解、组织和建构。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约克·普利卡特《人类的桥梁》

中国的写实雕塑发展的比较早,应该说秦朝的秦始皇的兵马俑就是集中的开始了,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花样繁多的发髻,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扎腿部的裹腿等,无不一丝不苟地刻画,处处体现着陶塑匠师们创作态度的严谨、观察生活的深邃和表现技巧的卓越。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我国的近现代写实雕塑通常被认为开始于五四运动之后开始的,从新中国成立前以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李金发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雕塑家到“文化大革命”后期间的雕塑界,他们的雕塑创作风格沿袭了法国的学院派古典主义雕塑的极为严谨的写实技巧技法和造型原则,大多表达英雄主义题材,比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具象雕塑一方面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观念与材料领域,加快完成雕塑的现代主义化,另一方面不愿放弃已熟练掌握的写实技法,并试图把具象想写实与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雕塑语言。追求当代艺术风格,形式越来越多样的材料和造型样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具象写实雕塑与西方的观念艺术,波普文化等进一步融合。雕塑本身的定义和边界变得模糊起来,抽象雕塑从造型角度来看,大都“摒弃一切客观表象,直究事物本质与内在结构,理性的运用非再现、也非表现性的符号性语言,创造出能演绎心理、精神、理念活动的非具象性的可视形态的造型。或直观明确、或深奥莫测、幻想性的虚构成分。富于哲理或解析之美的内涵,形成美学范畴中新异、无序、不和谐的审美特质。”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亨利·摩尔《母与子》

机器工业时代的来临使得现代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写实主义艺术由于现代社会的迅速变化人们的审美眼光而变得没有耐心,写实主义表现形式已经不足以抚慰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探求并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成为各国艺术家艺术发展和追求的共同研究方向。在现代艺术多种文化形式中,抽象雕塑以独特的立体空间造型表现形式满足着对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文化诉求。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抽象雕塑的表现语言并不是简单地用点、线、面、体等结构随意的去组织或变形,更不能错误地认为,看不懂的就是抽象雕塑,抽象雕塑有她自身的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它是经过作者深入深思熟虑后,对事物进行高度提炼,去掉了认为表象不必要的部分,只剩下基本型之后,再进行空间的重组或变形的组合,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抽象雕塑是三维空间的几何形体构成艺术,它独特的构成形式美和极富人们联想的哲理内涵、单纯性、抽象性、多变性的几何形态较为容易与周围景观空间环境相适应,有时色彩单纯明快、有时色彩斑斓多彩、变化丰富、能够契合具有现代意识的观众的审美需求,具有意念性、逻辑性、象征性艺术语言。抽象雕塑具有启发人们审美意识,拓展人们想象空间的作用,在城市景观中发展迅速并将占据主导地位。抽象雕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造型上具有强烈的现代形式美感,其造型语言,是以抽象的思维方式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的,它在表达某种意念或内涵的同时,更注重其形式感在特定时空环境中带给人的一些启示和联想,展现其艺术魅力。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任何造型艺术都要通过某种物质来实现或表达,这样的物质称之为材料。席勒曾说:“在一件艺术作品中,材料必须消融于形式,躯体必须消融于意象,现实必须消融于现象显现。”雕塑离不开材料,雕塑的发展也是伴随雕望材料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现在雕塑所用材质多种多样,有比较传统的石材、金属、木材、石膏、混凝土等材质,有玻璃,陶瓷、纤维、感光材料等是现代雕塑家比较青睬的新材质。抽象雕塑是将点、线、面形态的材料运用构成美学法则设计组织在一起,也叫数字干预审美,各种尺度的把握决定着创作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材料是其造型的先决条件,没有材料就不会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抽象雕塑,材料是为造型服务的精神载体。抽象雕塑在材料的使用和选择上较为宽泛,多种材料均可应用。不论是自然材料还是人工材料,不论是线状材料、面状材料还是块状材料,也不论是硬质的金属材料、石材还是软质的人工复合纤维材料,只要符合景观环境要求能表达创作者设计内涵就可以了。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抽象雕塑除了极富创意的现代抽象造型表现形式外,其或单纯明亮或变化丰富的色彩也为城市景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景观这最跳动的活跃的音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追求和谐与对比的统一,即大处和谐,小处对比,有时会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色域,其色量大小,多少的对照、抗争与平衡、呈现一种面积的对比,形成调和关系并产生秩序感。这也是抽象雕塑构成色彩整体有机和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抽象雕塑在色彩设计上还重点着力于体现色彩的象征性并且其色彩与色彩学的审美习惯与象征意义相一致,给人以强烈的带来较强的情感效果和艺术色彩美的感受。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西方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亨利·摩尔,他们学习欧洲以外民族的文明成为浪潮,纷纷走向原始部落,走向非洲,走向东方,吸取艺术营养。其次是从人工的世界特别是工业文明以来,艺术家在工业文明里体验到了人的力量与自信,人工世界的形式与智慧。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毕加索一直以绘画大师而闻名,但作为雕塑家的毕加索却鲜有人知。“芝加哥的毕加索”是毕加索在1960年代所设计的第一座大型市政雕塑,立在乏加哥市政中心前的广场上,高15米,此雕塑利立于一个花岗岩基座之上,由考顿钢制成和其背后的建筑所用的材料样。用如此坚硬的钢铁做到建筑与雕塑在材料上的遥相呼应,也同时反应了“钢铁之城乏加哥在当时钢铁工业发展中卓越的成就。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倡导的在“自然中享受快乐”和植物园的各类植物融为一体。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芝加哥的毕加索

摩尔认为自己的作品与自然的融合度至关重要,他运用抽象的手法用石头创作出一个个人形作品。在自然世界中,早期人类相信这个世界是母性孕育的——"自然之母"的含义加深在了他的作品中。自然石材摆放在自然界中,如同石块落在桌面上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摆放方式。毕加索曾渴望追求构成主义的思考方式,他在观察自然界有机形体中领悟空间、形态的虚实关系、自然赋予的形态的影响,是自己的作品还原在原始的状态下。在自然界中,这些作品也具有了“生命力”。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芝加哥的毕加索

我国抽象派城市雕塑事业的发展,总体是快速、健康的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佳作,成为城市的新景观、新亮点。八十年代的老雕塑家们习惯运用写实的手法去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著名雕塑家朱尚熹的《水上月》(2012)以一个非常现代的抽象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之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是因为作品伫立的位置太重要!天津文化中心集天津大剧院、天津图书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科技馆等重要文化科技设施于一体,是名符其实的天津文化中心。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水上月》

这些文化建筑环绕一块巨大的水面依次排开,雕塑《水上月》就在该水面南沿的浅水平台上,雕塑的位置变成了周边建筑物的核心。好的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标记,并影响着城市的外观。艺术家们在设计城市雕塑时,应认真地了解、分析研究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经济基础,风土人情以及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最终使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人文自然这些因素结合,浑然一体使人们有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

浅论抽象雕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水上月》

公共艺术的公众化,来自于城市空间的市民化。公共空间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人,而抽象的公共艺术,是引导环境感知与情感效应的媒介。今天的抽象城市雕塑水平的提高伴生于城市发展得不断推进,随着社会公众人文素养和审美格调的提高。更多的优秀抽象城市雕塑将不断诞生,那些落满尘土、毫无生气的景观垃圾也将逐渐从城市中消失。抽象城市雕塑是艺术表现,更是精神诉求。在庞大、复杂的现代城市空间中,在遮蔽天际线的摩天楼群之间,夹杂其中的抽象公共艺术,仿佛岩石中开放的玫瑰,是对现代主义、功能主义的重新思考。现代的抽象公共艺术,应与城市空间互动与人互动,亦呈现出创新理念变化之图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