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師眼中的《後浪》:病句連篇,邏輯紊亂,只給59分

昨天,幾名作家朋友問我:看過B站的《後浪》嗎?

我問:什麼B站?什麼《後浪》?

我骨子裡是一個保守的人,喜歡紙質書籍,不喜歡網絡閱讀;喜歡經典著作,不喜歡口水文字。我排斥流行和時尚,不喜歡熱鬧,不喜歡跟風。

他們先給我解釋什麼叫B站,然後說有個叫《後浪》的視頻在B站非常火,三小時有了100萬的點擊。

我先查找B站,發現這個網站劣跡斑斑,於是寫了《你一個開黃色網站的,有什麼資格給青年做導師?!》

然後,看了《後浪》的文字。沒有看視頻。

我不喜歡看一個老男人拿腔作勢,煽情表演。

我一看《後浪》,就感覺這是一篇劣質文字,極度濫情,矯揉做作,空洞無物,病句連篇,邏輯紊亂。

如果我還是高三語文老師,看到這樣一篇作文,我勉強給它59分。


高三語文教師眼中的《後浪》:病句連篇,邏輯紊亂,只給59分


先看這段文字:

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

人來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這句話顯然有嚴重的邏輯問題。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你這個電影演員就沒有享用上?難道你住在樹上?你茹毛飲血?你刀耕火種?你到底演的是電影,還是皮影戲?

再往下看。

“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遊。”

這是一個病句。病因是缺主語。

從上下文來看,好像說的是年輕的“後浪”。

然而,這些是僅僅屬於“後浪”們的事情嗎?

難道你這個老演員,就不應該學習嗎?“活到老,學到老”,都是說給誰聽的?

下面的話更離譜。

“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

興趣怎麼能探索?興趣只能培養,探索的是知識。

這顯然是一個謂語和賓語搭配不當的病句。

童年,一般指的是12歲以前。不惑之年,指的是40歲。

如果一個人在12歲以前,就像40歲一樣生活,那一定頭腦出了問題。成語“老氣橫秋”就指的是這個。

老氣橫秋,那絕對是不值得倡導和讚美的。

後面還有。

“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

這還是一個病句。

有的事業可以分享快樂,有的事業不能分享快樂。比如,我當年採訪過入殮師,還有掃黃打非的,他們的事業和快樂能分享給你嗎?

這樣的錯誤比比皆是。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而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

當年,伽利略搞科研,滿城都是嘲諷的人;喬伊斯寫小說,滿城都是嘲諷的人。但他們忍受嘲諷,習慣了別人的嘲諷,堅持不懈,最後獲得輝煌成功。伽利略成為著名科學家,喬伊斯成為意識流文學的奠基作家。

你能說伽利略和喬伊斯是弱小的人?

“更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這句話不但是病句,而且邏輯錯誤。

文化可以多元,審美能夠多元嗎?價值觀能夠多元嗎?

美醜對錯,絕對是不能調和的,美的就是美的,醜的就是醜的,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來不得任何含糊,這怎麼多元?

難道你多元的審美觀,能夠把裹腳叫做美?難道你多元的價值觀,認為鮑毓明的性侵幼女是理所當然?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看到這裡,小朋友們要哭了。老年朋友也要哭了。

難道,一個國家的兒童就不是最好看的風景?你為什麼要歧視兒童?老年人就不是風景了,你為什麼要歧視辛苦奉獻了一輩子的老年人?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說給誰聽的?“最美不過夕陽紅”,是說給誰聽的

《後浪》全文只有700字,但是,這樣的邏輯錯誤,這樣的常識錯誤,這樣的病句太多太多了,實在不稀罕再寫下去。

我還想多活幾年。

就此罷手,由他去吧,愛咋咋去。

最後說一句:

把一堆大便雕刻得多麼漂亮,它終究是一堆大便。給一具死屍穿上再華美的衣裳,它還是一具死屍。

一篇文章,你堆砌再多的詞彙,如果病句連篇、邏輯紊亂,仍然是一篇差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