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記得小時候,留給我們的娛樂最多的就是看電視。每當放到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的時候,自己連吃飯都要我媽來喊我了。當看到張無忌光明頂力戰六大門派的時候,就像是自己中了獎一樣激動和滿足。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後來大了一點,似乎也學會了吐槽這一技能,也覺得金庸小說裡的男主,總是會有很多女人愛,掉下懸崖必然不會死,而且會學得絕世武功。漸漸有點新生疲倦了。高中畢業之後,上網的時間多了,最開始的時候,看到了一部叫《鋼鐵俠》的電影,突然覺得很新鮮,英雄可以是個富二代,可以和很多女人上床,智商高,學什麼東西都特別快,最為關鍵的是這樣的人還可以是拯救國家和地球的英雄。大學畢業的時候,對面寢室的同學還特意買了復仇者聯盟的主題T恤,來拍畢業照。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現在工作了,可能是忙著應對現實,對這些不怎麼切實的東西漸漸沒有那麼多熱情了。但是無論對於兩者的態度如何,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體系,都帶給了我們一些回憶的色彩。

如果說金庸給了中國人一個關於武俠的江湖,那麼漫威則給了美國人一個關於英雄的宇宙。如果說金庸的江湖是煮出來的的湯,讓人回味留香,那麼漫威的宇宙就是爆炒出來的菜,吃著爽辣過癮。如果說金庸的江湖是在歷史的縫隙中穿插編織,那麼漫威的宇宙就是在科技的前沿中淫想創造。

一. 郭靖與美隊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如果從金庸的武俠江湖和漫威的英雄宇宙裡各挑一個人代表自己本國的文化,那麼郭靖和美隊會是毫無爭議的人物,也許你最喜歡的人物並不是他們兩個。

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愛郭靖的女人最少,只有黃蓉和華箏兩個,而在射鵰三部曲中另外的兩個主人公,楊過和張無忌,卻是一路都有傾慕的女子。郭靖沒有楊過的狂放,卻比張無忌更加愚鈍,所以在對於女人的吸引程度上,郭靖遠遠不如他們。也正是這種看起來愚鈍的性格,造就了一個堅毅勤奮的郭靖,而最後能承擔起金庸俠之大者的榮譽的也只有郭靖。在《射鵰英雄傳》裡,郭靖的武功從來都不是天下第一,但是在眾多的高手之中,在江湖上最具有號召力,在民間最具有聲望的,非郭靖莫屬。這種兼濟天下的理想抱負是對武俠精神的昇華。而楊過和張無忌最後選擇遠遁江湖,更是身兼儒道兩種內涵了。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大智若愚的辯證觀點,其實何止是大智若愚,大愚也可為智,不然又怎麼會有愚公移山的故事呢?也許沒有真的愚公去移山,但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延綿幾千年而仍有發展的希望,難道不是魯迅所說的那些中國人的脊樑一代代的奮鬥嗎?但是從個人的生命角度和行為方式來看,我們總會覺得那些人多少有些“愚鈍”。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當然也有對立的觀點,認為讓人成功的不是勤奮而是懶惰,正是由於人類懶惰的天性,才有了現在如此便捷的社會,聽起來也很有道理。所以,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第一等智慧總是自相矛盾的。

與郭靖在武俠江湖相對應的美國超級英雄中,只有美國隊長。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美國隊長,本是一個身材矮小的男人,卻總喜歡多管閒事,所以捱揍自然是常事。但是美隊會告訴你:雖然打不過,但還要繼續打,至少這樣別人不會更進一步的看不起你。當然,漫威裡的英雄都是爆炒出來的,重要的不是英雄的成長,而是英雄的作為。美國隊長自然不會像郭靖一樣經歷種種而一步步變為大俠,而是直接靠注射超級士兵的血清,瞬間完成華麗的轉彎,美國人似乎沒有耐心去等待英雄的成長。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在復仇者聯盟裡,雷神和浩克是絕對比美隊的戰鬥能力要強的,鋼鐵俠的資源和技術也要高出美隊,但是整個團隊的核心卻是美隊。在民眾眼裡,他們會懷疑政府,會懷疑神盾局,會懷疑復仇者聯盟,但是他們不會懷疑美國隊長。當整個神盾局為九頭蛇所控制,人們仍然會選擇相信美國隊長。唯有光明磊落又願意自我犧牲的人,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而美國隊長在七十年前就已經作為一個英雄而犧牲了一次。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在某種程度上,美隊有點像西遊記的唐僧,大家都覺得取到真經主要是孫悟空的功勞,可是,如果沒有唐僧,恐怕這個團隊都不會存在。美國隊長能夠凝聚這個團隊,除了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還有一種理想主義者的堅持,這點是其他英雄所沒有的。當政府準備將復仇者聯盟納於控制之下時,連桀驁不馴的鋼鐵俠都已經妥協,而美國隊長卻仍然堅持心中的信念。復仇者聯盟的行動帶來的局部傷亡,開始讓他們自己陷入良心的不安和反思。面對這種道德上的困境,選擇繼續獨立行動就是選擇了與公眾道德為敵,這是一個比犧牲自己更艱難的選擇。美隊在這種時候仍然敢於堅持,他說:我們可以拯救儘可能多的人,但有時候我們救不了所有人,如果接受不了這一點,那我們可能一個人也救不了。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當然整個漫威宇宙的矛盾,無論是來自於地球內部,還是來自於地球以外,其中所體現的還是美國所一直引以為傲的價值觀——自由和對自由的捍衛。當任何組織或勢力,無論是九頭蛇,洛基,齊瑞塔人,以至於終極反派滅霸,當他們想要扼殺人類自由的時候,超級英雄們都會聚合在一起,共同戰鬥。

所以,無論是郭靖還是美隊,他們本身都代表著自己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

二. 歷史與科技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金庸的武俠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喜歡將人物的背景設定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寫的是武俠,卻始終離不開歷史的主線,而金庸的筆力足以在歷史的縫隙中穿插的遊刃有餘。《天龍八部》是在北宋年間,射鵰三部曲發生在南宋末年和元末明初,《鹿鼎記》是在康熙年間。與之相反,漫威的英雄幾乎都是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而創作的,浩克的出現是因為射線的輻射,變種人則是因為基因的突變,這些都是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才能產生的人物。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金庸的小說之所以能偶影響世界華人,也是因為金庸的小說裡有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金庸的小說在地理上縱貫南北東西。往北有張翠山殷素素漂流到北冰洋,往南胡斐到過廣東佛山,往東韋小寶巡撫臺灣,往西丁春秋來自星宿海。而金庸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名字,卻皆有典可尋。段譽的武功之一,凌波微步,來自於曹植《洛神賦》“波微步,羅襪生塵”。降龍十八掌中的招式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等也是來自於《易經》中的詞句。珍瓏棋局這一情節的設定,更是對於中國傳統圍棋的化用。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而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宇宙中,有可以上天入海單挑F22的鋼鐵戰衣,能夠變大變小的蟻人伸縮服,在空中航行的戰艦,凡此種種,都是美國人對於未來科技的想象。在美國人的電影中,有不少對於科技的想象是實現了的,例如在《碟中諜4》中,為了偷拍文件,使用了一個可以拍照的眼鏡,只要帶眼鏡的人眨一下眼,就會自動拍照。而後來谷歌眼鏡的開發,果然實現了這一功能。對於科技的描述,本身也就增加了作品的精彩程度和吸引力。

中國最大的特點是歷史,而美國最大的特點是創新。我們確實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創造能力上比美國人要遜色。這點也反映在了文化創作上。但是矯枉過正,我們常常有忘本之嫌。如果我們旅居國外,無論是日本,美國,英國還是法國,讓我們能夠在心底裡自豪的不是我們國家的經濟影響力,而是我們民族深厚的歷史傳承。

三. "人情"與"事故"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關於江湖,詞典裡給出的一種解釋是舊時四方流浪靠賣藝賣藥占卜等謀生的人。這遠遠不是我們心中的江湖。關於俠客,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中的《遊俠列傳》,郭解居孟之輩,作為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史書,能夠記載這些人本身就表明了太史公對於這類重然諾輕生死的豪俠的肯定,但這類豪俠如果放在今天來看,更像是黑社會。在非法制社會下,有時候“黑社會”更能夠代表一種樸素的正義感。及至後來水滸中的好漢,雖然也是俠肝義膽,但仍然缺乏一種深厚的文化意蘊。中國社會幾千年發展下來所有關於俠義的故事仍不如金庸筆下的江湖讓我們印象更深刻。金庸的武俠江湖,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並不是在於對於武俠本身的描繪,而是通過武俠的角度,來刻畫一個字:情。用金庸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寫小說,主要還是寫情感,而且美麗的情感為主,不能避免的醜惡情感我也處理”。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金庸的小說,有男女之情,也有兄弟之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身死相許,當李莫愁投身火海的那一刻,或許我們才真正的理解李莫愁的悲哀。當三個身份背景完全不同的人,江湖豪俠、少林和尚、大理世子,因為義氣相投,能夠在江湖的恩怨中始終堅持俠義精神而結拜兄弟,這與今天的利益共同體相比,沒有那麼多基於利益的考量。這或許是人類發展中更為原始的思維方式,但仍然是讓每一個男人所向往的兄弟情誼。

所以我們在討論金庸武俠的時候,很少會討論這個江湖的構架和歷史矛盾,我們更多的會談論某一個具體的人物,記得曾經有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誰欠誰的幸福》開頭便是:張無忌放棄了江湖與江山,他把幸福給了趙敏,卻把牽掛給了小昭,把漂泊給了蛛兒,把憾恨給了芷若。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諸如此類,對於金庸武俠人物的討論和引用,多不勝數。

與金庸的武俠江湖相比,漫威則很少用人情來刻畫英雄或者是推動劇情。鋼鐵俠,浩克,美國隊長死侍等英雄,都是伴隨著事故而生。他們在漫威的宇宙構架下,不斷的去處理各種事故,不斷的給觀眾讀者帶來衝擊和懸念。但是這樣卻容易走向用相同的模子批量的生產英雄的模式。雖然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會有這種感覺,但是金庸筆下的江湖並不是天馬行空的構造,顯得虛無飄渺,而是具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內涵,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對於武俠英雄成長史趨同的不足。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雖然漫威以故事為主,但是偶爾的煽情之筆,卻凸顯的更為動人,當鋼鐵俠與美國隊長鬧翻之後,美隊說:He is my friend.鋼鐵俠回應:so was I。觀眾有沒有突然為這個一本不正經的花花公子心疼一下呢?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金庸的江湖各部相對獨立,射鵰三部曲也只是在時間上有所承合。當然這也是歷史武俠小說本身註定的特點。與此相比,漫威的一個特點在於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架構,在同一個宇宙時空下,發生在一個英雄身上的故事對其他英雄也有影響,而所有的英雄也有同一個終極敵人,滅霸,所以當各個英雄組成復仇者聯盟的時候,會成為漫威宇宙的一個高潮,同時也對觀眾更有吸引力。這似乎是觀眾的一個天性,所有的觀眾都希望自己看到的故事有一個完整的體系。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例如金庸的很多讀者喜歡去梳理射鵰三部曲中的人物承合關係。就連金庸自己在修訂自己的小說的時候,也希望能夠如此。比如金庸修改小說的時候,交代九陽真經的來歷,就將射鵰中的九陰真經和天龍八部中的虛竹聯繫起來。

這種完整的故事世界,也是諸如《哈利波特》,《魔戒》,《冰與火之歌》能夠吸引大量粉絲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現如今,美劇越來越吸引年輕觀眾,就是因為美劇以故事為核心,強調邏輯和懸念,讓人看著很投入。而國產影視越來越讓人感覺失望,也是因為喜歡以人情為核心,劇情則顯得波瀾不驚。總結來說就是我們用的是以故事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傳統思維,而美劇是以人物來服務故事的思維。當然美劇的這種方式,如果功力不夠深厚的話,往往會讓觀眾感覺很累,變化太過突兀,缺乏一種內在的必然性,《吸血鬼日記》就犯了這樣的錯。

而無論哪一種思路,成功的作品一定是兩者兼顧,恰到好處。這主要還是執筆的人功力如何,前者的代表如金庸,後者的代表如《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

四. 小結

金庸武俠與斯坦·李漫威宇宙,狹路相逢,誰能更勝一籌呢?

我嘗試著對比金庸的武俠江湖和漫威的英雄宇宙,並不是因為我是兩者的忠實讀者,而是受到前一段時間一部動漫電影爭論的啟發。關於《大魚海棠》的一些爭論,我並不感興趣,但是我看到一篇文章的觀點倒是很認同,火影一看就是日本的,即使換成中文配音,也不會讓你感覺到這和中國有什麼關係,瘋狂動物城一看就是美國的,弱小的兔子想當警察除暴安良,兔子和狐狸之間可以互生情愫,這些都是很美國的東西。而金庸的武俠江湖,也是一看就是中國的,只是我們的文化實力並沒有像經濟一樣開始影響全球,似乎也只有中國人才能理解其中的美感。更遺憾的是,金庸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