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我的朋友圈被《後浪》刷屏了。


前浪站在時代的前頭,用充滿鼓勵、羨慕的眼神看著我們這幫後浪,滿腔熱血的大吼著: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後浪們熱淚盈眶,感謝前浪們的殷切希望和炙熱鼓勵,遊啊遊啊,夢想著有一天真的能夠成為前浪們口中“心裡有火,眼裡有光“的樣子。


我很多做自媒體的朋友們都在質疑B站這波“後浪”說的全是光鮮亮麗的後浪,對於奮鬥在中下層的那一波最大的後浪隻字未提,像是刻意在粉飾太平一樣,讓人實在難以提起興趣。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我不想爭論角度的對錯,我只好奇一件事,那些在這次《後浪》事件中高呼要關注更多小鎮青年的人,在前段時間,也用同樣的憤慨之情嘲諷過快手上的小鎮青年們。


他們一直這麼分裂嗎?


《後浪》確實讓人不舒服,因為它選擇性的看不見大部分年輕人


這個世界有那種非常有毅力有能力的人,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運氣獲得屬於自己的不菲財富,但他們有個不好的習慣,他們覺得那些窮的一輩子活在底層的人,都活該,活該思維那麼淺薄,活該腦袋瓜不活絡,如果像自己一樣,早就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還有一類人,他們同樣努力活著,只不過眼光不是那麼長遠,只懂得幹好一天的活兒,掙到一天的錢。他們努力加班,為了多掙點加班費;他們熬到半夜不睡覺,為了趕上項目的進度;他們不上學去工地搬磚,為了讓自己的弟弟妹妹有錢上學。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後浪》看到的只有前一類人,因為前一類人創造了更多的“價值”,讓這個世界看上去多元、美麗、高級,後一類人“形象不堪”,代表著落後、沉悶、頑固,前浪們對這樣的人怎會有期許和羨慕?有的只有一聲嘆息和“眼不見為淨”吧。


所以《後浪》才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像你的領導在你下班之際,突然走到你的辦公桌前,滿眼羨慕的對你說:“真羨慕你們年輕人啊,有拼勁兒,天天加班都不喊累,我們就不行嘍,老了,多坐一會兒就腰痠背疼的。”說完,拿著自己的保時捷鑰匙就走了,留下熱淚盈眶的你,咬了一口桌上的麵包,繼續對著電腦狂敲。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噴《後浪》的人也不怎麼地道,也是居高臨下的嘴臉


我把兩邊人都給得罪了,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發現,說《後浪》沒看到處在底層的小鎮青年們,在看到了反應真實底層小鎮青年們的快手時,同樣充滿了居高臨下的嘲諷,這不是雙標是什麼。


從快手一出來,就不斷地有人說快手low、土,滿屏都是精神小夥兒、扒蒜小妹兒、鄉村非主流、N次元沙雕,那些自媒體的文章對快手的批判從來就沒斷過,但當我翻開快手,瀏覽了幾天後,我發現,這裡面展示的就是那幫沒被看見的小鎮青年啊。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有種地的、有工廠的、有幹快遞的、有養家禽家畜的、有捕魚的、有做手工藝品的、有跳廣場舞的、有表演炒海鮮的......畫面粗糙,環境簡陋,甚至有的說著聽不懂的方言,但這不就是最真實的真實嗎,快手看見這些人了,為什麼你們反手就說“low”呢?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不是給快手做廣告,只是想證明一個東西存在,就是鄙視鏈。比“上”的時候,一邊貶低“上”,一邊拉攏“下”;比“下”的時候,一邊佯裝成“上”,一邊貶低“下”,這就是“中間派”們的嘴臉。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中有這麼一段:


阿燦在青樓打架,他爹廣州知府帶兵趕到,大喊“哪個王八蛋敢欺負我兒子!”


阿燦糾正道:“是我在欺負別人。”


他爹又說:“你欺負別人?他有多少家產,他夠不夠資格啊?“


前浪在教育自己的後浪,其他那些後浪跟你比,得有資格才行。


你說《後浪》忽略了小鎮青年,但你當年嘲笑快手的樣子,歷歷在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