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認為《後浪》是一碗雞湯的他們,其實活得很可悲!

從小就有人一直在我們耳邊說:90一代是扶不起的一代,是令人失望的一代。

這個評價一直伴隨著我們90一代成長,就像一個標籤,牢牢的貼在我們心裡。

我們無法撕掉,無力反抗,因為我們還沒有長大,還要好好讀書和成長!

那些認為《後浪》是一碗雞湯的他們,其實活得很可悲!

如今最早的一批90後都已經快30歲的時候,新的一代00後也已經成年了。

我們看到當初給我們貼上標籤的那批人,又繼續伸手將“廢掉的一代”的標籤貼在00後身上。

罪惡的言語總是一代接著一代的延伸,讓人感覺無力,也無法反駁!

有時候我也想問,大家是不是對於我們90後有什麼誤解,可是沒有人回答,沒有人理會。

只有那個聲音還在:你們90後是扶不起的一代!

那些認為《後浪》是一碗雞湯的他們,其實活得很可悲!

我們90後,其實可以守家衛國,不畏犧牲

其實,當我們長大後,我們反而不在意那些標籤。

那些一直說著90後是扶不起一代的人:

你們是否知道,四川涼山森林火災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員,他們中1個80後、24個90後、2個00後。

你們是否看到,倖存消防員看到成片遺體時的抱頭痛哭的場景,陪伴已經犧牲的他們度過寒冷一夜。

你們是否看到,深夜有車輛排成長隊緩緩前行,市民走上街頭,街道上放著鮮豔的黃菊花,有人泣聲喊著“英雄一路走好”。

這就是我們90後啊,在災難面前勇往直前的90後!

那些認為《後浪》是一碗雞湯的他們,其實活得很可悲!

我們00後,其實也可以衝在一線,抗擊疫情

武漢的疫情突如而來,在全國各地支援下,政府的幫助下,武漢才終於從傷痛中醒來,迎接新生。

正是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青春正好的90後、00後踐行了他們的使命與擔當,衝在了抗疫一線。


1999年的高幸,每天穿著8小時工作服揹著60多斤的消毒器械在高鐵站消毒;

2000年的沈繁星、沈皓月,雙胞胎姐妹每天在高速站路口協助體溫檢測;

2000年的劉家怡,隨廣東醫療隊馳援湖北,幫助離開方艙的醫護脫防護服;

2000年的謝佳慧,是福建支援武漢醫療團隊中最小的醫護;

2001年的俞天陽,在武漢方艙醫院做起了夜班“保潔員;”

2004年的張安昕,高二,是武漢蔡甸正街社區最年輕的志願者,負責幫助社區團購送菜。

……

這次全國馳援武漢人數中,90後、00後人數達到1.2萬人,佔比總數的三分之一,遍佈各個行業和領域。

當祖國處於危難的時候,我們90後、00後也能臨危受命、勇往直前,告別親人、穿上戰袍。

因為我們早已經長大,可以成為你們的逆行“英雄”。

那些認為《後浪》是一碗雞湯的他們,其實活得很可悲!

《後浪》代表90後的心聲,而不是雞湯

我們90後,有很多其他標籤,“賣萌”、“佛系”、“吃土”、“養生”、“二次元”、“追星”;

我們00後,也有很多其他標籤,“不務正業”、“沒有鬥志”、“被家長“過度溺愛”;

甚者還有很多人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


我們看到的每一個故事,總有人告訴我那是雞湯,不是現實!

我們看到的每一份溫暖,總有人告訴我那是雞湯,不是現實!

我們看到的每一份感動,總有人告訴我那是雞湯,不是現實!


可是短短三分鐘的《後浪》,看完之後,卻讓我發現了真相:

原來在我們還未出生時就給我們貼上“扶不起的一代”“毀掉的一代”標籤的那些人,其實活的很可悲!

因為曾經的他們一直遭受著嘲諷與否定,所以他們習慣了嘲諷與否定,內心其實弱小無助!

可是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

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鼓勵!

所以我們90後以及00後要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對於10後的你們不再吝嗇讚美鼓勵!

10後,20後,你們是祖國未來,加油!

那些認為《後浪》是一碗雞湯的他們,其實活得很可悲!

那些認為《後浪》是一碗雞湯的他們,其實活得很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